今年 7 月,Meta 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在這家社交媒體巨頭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發表了大膽言論。他對分析師表示,未來有一天,不使用智能眼鏡的人相較於使用該技術的人,可能會處於 “顯著的認知劣勢”。
本週,Meta 將在 Connect 大會上闡明公司未來願景的核心 —— 這家科技巨頭會在會上公佈下一步發展計劃及新產品。有報道稱,繼相對成功的雷朋(Ray-Ban)智能眼鏡後,Meta 將推出新款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眼鏡。此前的雷朋款可分析佩戴者所處環境,並解答與周圍場景相關的問題。
在 Meta 早期押注顛覆性技術的多次嘗試中,多數表現平平,而智能眼鏡業務堪稱一抹亮色。21 世紀初,Meta 錯失了智能手機浪潮;2021 年,公司試圖圍繞 “元宇宙” 重塑品牌,卻未能如扎克伯格所願改變互聯網格局。
不過,Meta 的智能眼鏡已逐漸獲得消費者認可。雷朋母公司依視路陸遜梯卡(EssilorLuxottica)今年 7 月表示,Meta 智能眼鏡相關收入同比增長逾兩倍。市場研究數據也顯示,Meta 目前是當之無愧的智能眼鏡領域領軍品牌。
短期內,智能眼鏡或許難以像智能手機那樣普及,但它們能讓 Meta 直接觸達消費者,有望降低對智能手機的依賴。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爲 Meta 正致力於開發 “個人超級智能”—— 扎克伯格用這個模糊的概念描述一種 “深度瞭解用戶、理解用戶目標並能幫助用戶實現目標” 的人工智能。
目前,三星、谷歌以及 Meta 在社交媒體領域的長期競爭對手 Snap 等一衆科技巨頭均計劃推出新款智能眼鏡,Meta 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據《The Information》報道,亞馬遜也在研發新款增強現實眼鏡(增強現實技術可將計算機圖像疊加在真實環境之上)。
Meta 發力人工智能眼鏡
2021 年,Meta 與雷朋合作推出了 “雷朋故事”(Ray-Ban Stories)智能眼鏡,其核心設計目的是實現免手持拍攝照片和視頻。但 Meta 絕非首個探索 “無需掏手機即可完成拍照、通話、聽音樂” 等功能的企業。
除了 Snap 和亞馬遜,衆多小型科技公司也都推出過具備此類功能的智能眼鏡。谷歌早在 2013 年就憑藉 “谷歌眼鏡”(Google Glass)入局,然而該設備因價格高昂、外觀缺乏設計感、功能有限且續航較短,並未獲得消費者青睞。
如今,科技巨頭們認爲新一輪智能眼鏡將 “與衆不同”。支撐眼鏡運行的關鍵技術(如處理器、電池、攝像頭)已實現更小、更輕便的設計,且成本遠低於當年的谷歌眼鏡。
2023 年 9 月 27 日,在門洛帕克舉辦的 Meta Connect 大會上,扎克伯格發表演講,屏幕上同步展示了一副雷朋智能眼鏡。—— 卡洛斯・巴里亞 / 路透社攝
不過,人工智能的進步纔是推動新款智能眼鏡發展的核心動力。能根據用戶周圍環境近乎實時解答問題的虛擬助手,讓智能眼鏡的實用性大幅提升。例如,佩戴 Meta 智能眼鏡的用戶看到一顆辣椒時,可直接詢問 “這顆辣椒辣嗎”;看到指示牌時,也能讓 Meta 的人工智能助手將其翻譯成其他語言。
據報道,Meta 正在研發的新款智能眼鏡將配備用於查看應用和通知的顯示屏,還將搭配一款便於手勢操控的腕帶。Meta 大概率會在此次 Connect 大會上公佈這款眼鏡,該公司此前已表示,大會將重點關注 “人工智能眼鏡領域的最新創新成果” 等內容。去年,Meta 曾發佈 “獵戶座” 增強現實眼鏡的原型機。
對於本週大會是否會公佈新款眼鏡的潛在計劃,Meta 方面拒絕置評。
目前的雷朋 Meta 智能眼鏡鏡片不具備顯示功能,佩戴者需依賴音頻反饋或 Meta 手機應用獲取信息。這使其相較於谷歌等公司即將推出的新款眼鏡處於劣勢 —— 谷歌新款眼鏡不僅能提供語音回答,還配有顯示信息的屏幕。
市場研究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分析師紀堯姆・尚森指出:“這將是 Meta 面臨的又一挑戰。比如,若想取代智能手機,沒有任何視覺反饋真的能做到嗎?”
爲何 Meta 如此看重智能眼鏡?
人工智能熱潮引發科技行業 “爭相加碼” 的狂歡,企業紛紛擔心在這一潛在的 “下一個重大趨勢” 中落後於人。
尚森表示:“所有人都在探尋智能手機之後的下一代設備會是什麼。”
蘋果 AirPods 及其他無線耳機的成功,或許爲智能眼鏡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佐證。儘管兩類設備本質不同,但它們在部分功能上存在重疊 —— 比如無需掏出手機即可通話、與數字助手交互。
投資研究機構標普全球 Visible Alpha 的研究主管梅利莎・奧托稱:“展望未來,智能眼鏡或許會進化成‘下一代 AirPods’。”
2022 年 5 月 4 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靈格姆,一名 Meta 體驗專家(左)展示 “雷朋故事” 智能眼鏡。—— 埃裏克・里斯伯格 / 美聯社攝
Meta 的智能眼鏡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儘管智能眼鏡需求增長迅猛(ABI 研究預測,2026 年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將從 2024 年的 330 萬臺增至 1300 萬臺),但該產品目前仍屬小衆品類。僅一個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就可達數億臺,目前尚無跡象表明智能眼鏡未來能達到如此廣泛的普及度。
“現實實驗室”(Reality Labs)是 Meta 負責人工智能眼鏡和 Quest 虛擬現實頭顯業務的部門。2025 財年第二季度,該部門運營虧損達 45 億美元;相比之下,Meta 旗下應用業務同期營收爲 5.83 億美元。
那麼,Meta 執着於智能眼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儘管目前智能眼鏡尚未成爲收入支柱,但它們可能爲 Meta 鋪就一條 “減少對蘋果、谷歌等硬件廠商依賴” 的未來之路 —— 畢竟 Meta 的應用此前需依託這些廠商的設備分發。
Meta 此前曾因蘋果 App Store 的相關政策與後者產生分歧,扎克伯格也多次批評蘋果在 App Store 領域的壟斷地位。
2022 年,扎克伯格在《紐約時報》“Dealbook 峯會” 上表示:“蘋果的應用商店是唯一一個由單家公司掌控‘哪些應用可進入設備’的平臺。”
若未來智能眼鏡成爲人們視頻通話、瀏覽社交媒體動態的主要設備,那麼 Meta 通過銷售自有眼鏡產品,將能更自主地掌控用戶體驗。
奧托舉例說明:“現在我用 iPhone 登錄 Facebook、Instagram、Reels(Meta 旗下短視頻平臺)和 Threads(Meta 旗下社交平臺),既不用筆記本電腦,也不用智能眼鏡,完全依賴手機。”
責任編輯:郭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