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藥配方顆粒行業龍頭上市公司中國中藥(00570.HK)旗下的浙江一方製藥和廣東一方製藥接連被通報採取暫停生產、銷售藥品的風險控制措施以及「嚴重」失信。
據中國中藥2025年半年報,中藥配方顆粒業務收入為29.91億元,同比減少14.1%。該公司整體營收為74.63億元,同比減少11%。
中國中藥2025年半年報稱,報告期內,受集採降價、成本上漲及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中藥配方顆粒營業收入和盈利水平階段性下降。
對於何時能解除風險控制及相關問題,9月11日,《中國經營報》記者聯繫到浙江一方製藥方面。相關聯繫人表示:「到時候看浙江藥監局官網信息,其他問題不方便回應。」
針對中藥配方顆粒業務發展相關問題,記者也聯繫了中國中藥方面。不過截至發稿未獲得回應。
兩家子公司被通報
9月5日,國家醫保局官網發佈《價格招採信用評價「特別嚴重」和「嚴重」失信評定結果(第14期)》。評定結果匯總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各省份評級為「特別嚴重」和「嚴重」失信的醫藥企業情況,共有63家醫藥、器械企業「上榜」。
63家「上榜」企業中,中國中藥旗下的廣東一方製藥評定結果為「嚴重」,類別屬於「新增」。
廣東一方製藥具體因為什麼事件而被官方在價格招採信用評價中評定為「嚴重」,外界暫不明晰。
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9月,廣東一方製藥曾因在醫藥銷售環節存在問題而收到雲南省藥品集中採購平臺公開發布的《關於醫藥企業失信行為擬評級的通知》。
隨後,廣東一方製藥立即在雲南省藥品集中採購平臺公開發表致歉聲明。
廣東一方製藥方面表示:「對於此事件帶來的不良影響,公司向廣大客戶及社會公衆誠懇道歉!自事件發生以後,公司第一時間覈實並作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加強企業廉潔文化建設,完善合規管理制度機制,嚴格規避此類問題發生。公司將堅持從嚴從實整治公司經營中的相關問題,堅定不移正風肅紀,不斷完善一體推進‘三不腐’的有效載體和實踐途徑。」
據國家醫保局官網前述文件的備註信息,價格招採信用評級主要依據行賄金額、不正當價格行為、擾亂集中採購秩序等嚴重程度進行確定。比如,單筆行賄1萬元以上為「一般」,單筆行賄10萬元以上為「中等」,單筆行賄30萬元以上為「嚴重」,單筆行賄200萬元以上為「特別嚴重」。
根據醫藥企業信用評級,可採取提醒告誡、提示風險、披露失信信息,直至限制或中止該企業涉案或全部藥品醫用耗材掛網、投標或配送資格等處置措施。比如,對「嚴重」評級企業,採取取消涉案產品掛網和配送資格等處置措施;對「特別嚴重」評級企業,採取取消其所有產品掛網和配送資格等處置措施。
由此看來,廣東一方製藥相關人員此前在醫藥購銷領域中存在單筆行賄30萬元以上的案件。並且,在被評定為「嚴重」失信後,其後續醫藥銷售業務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和限制。
8月25日,浙江省藥監局發佈了一則關於對浙江一方製藥採取風險控制措施的通告。通告稱:「近期,我局對浙江一方製藥開展了省級監督檢查(藥品GMP符合性檢查),綜合評定結論為不符合要求。為防控藥品質量風險,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九十九條第三款、《藥品生產監督管理辦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自2025年8月21日起,決定對浙江一方製藥採取暫停生產、銷售藥品的風險控制措施。」
廣東一方製藥為中國中藥控股子公司。浙江一方製藥為廣東一方製藥的全資子公司。官網信息顯示,廣東一方製藥共有11個生產基地,浙江一方製藥為其中一家。
浙江一方製藥成立於2016年,位於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一期佔地面積52.2畝,擁有年產12億袋中藥配方顆粒自動化生產線,可年提取藥材4000噸,顆粒劑1000噸;擁有現代化飲片生產車間2個。
記者注意到,浙江省藥監局官網8月27日也發佈了對其他藥企採取風險控制措施。不過,相關藥企很快完成了缺陷項目的整改。不到一週的時間,9月2日,浙江省藥監局就解除了對相關藥企的風險控制措施。
試點紅利消失
中藥配方顆粒是中藥現代化和傳承創新的重要形式之一。相對於傳統煎煮的草藥,中藥配方顆粒具有方便攜帶、方便服用、藥性穩定等明顯優勢。
從2021年11月1日起,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正式結束。從此,中藥配方顆粒的使用範圍擴大至所有醫療機構,市場容量和空間大幅提升。但與此同時,從原來的僅有少數幾家試點企業到衆多藥企湧入,中藥配方顆粒的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
2021年成為多家中藥配方顆粒企業銷售額最高的年份。此後,在中藥配方顆粒省標國標切換、市場競爭加劇以及集採降價的多重因素影響下,中藥配方顆粒市場經歷了一輪洗牌。
2025年1月13日和8月6日,國家藥典委員會官網分別發佈第八批26個和第九批27箇中藥配方顆粒國家藥品標準。
2025年上半年,中國中藥的期間溢利為-1.42億元,而上年同期為2.14億元。期間溢利由盈轉虧主要原因是中藥配方顆粒業務受集採降價、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銷售規模及盈利能力下降。另外一個原因是,本期確認商譽減值2.42億元。
中國中藥的中藥配方顆粒業務主要有三個品牌,分別為一方、天江和同濟堂。
據統計,2021年,中國中藥的中藥配方顆粒業務收入達到134億元,為歷史最高峯。不過,2022年至2024年,中國中藥的中藥配方顆粒業務收入分別為77.11億元、91.08億元和69.72億元。可以看到,作為行業龍頭,自2021年達到峯值後,中國中藥的中藥配方顆粒業務收入整體下滑明顯。
2025年上半年,中國中藥營業額為74.63億元,同比減少11%。中國中藥業務主要可分為中藥配方顆粒、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材生產及經營、中醫藥大健康。2025年上半年,上述五大業務板塊營業額分別為29.91億元、23.09億元、15.96億元、4.46億元、1.22億元。
除了中藥飲片有略微增長,其他業務收入均有一定幅度的下滑,尤其是中藥材生產及經營收入同比減少40.9%,中醫藥大健康收入同比減少21.8%,中藥配方顆粒收入同比減少14.1%。
中國中藥半年報披露,截至2025年8月6日,國家藥典委員會累計已發佈九批中藥配方顆粒國家藥品標準,共覆蓋品種369個,其中由中國中藥完成研究的有211個,佔比約57%。
中藥配方顆粒是中國中藥的主要業務。在2021年的高峯期,中藥配方顆粒業務毛利率為71.4%。隨着國家標準陸續實施,中藥配方顆粒生產成本有所提升,從而影響了該業務的毛利率。另外,中藥配方顆粒集採的落地也進一步壓縮了該業務的利潤空間。
2025年上半年,中國中藥的中藥配方顆粒業務毛利率為55.6%,較去年同期的59.1%下降3.5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集採業務佔比上升,毛利率進一步下降。
從全行業來看,除了中國中藥,其他上市公司的中藥配方顆粒業務表現比較分化, 新進入的「光腳者」以價換量取得成效。
2025年上半年,紅日藥業(300026.SZ)中藥配方顆粒收入為12.32億元,同比減少5.75%。同期,主要深耕河北和雲南市場的神威藥業(02877.HK)中藥配方顆粒收入為4.88億元,同比下降12.1%。神威藥業2025年半年報提到,中藥配方顆粒市場放開後,供應商數量有所增加,部分新供應商試圖以價格戰搶佔市場。
華潤三九(000999.SZ)方面在2025年半年報中表示,2025年上半年抓住中藥配方顆粒聯採、飲片國採帶來的市場機遇,中藥配方顆粒及飲片市佔率穩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佐力藥業(300181.SZ)中藥配方顆粒業務銷售收入為0.74億元,同比增長56.6%。佐力藥業方面稱,預計2025年全年中藥配方顆粒業務銷售收入依然會保持快速的增長。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