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兩三個禮拜前寫過,我覺得現在A股也沒很便宜了,當時寫,如果上半年我覺得A股很便宜的話,現在覺得A股估值基本上也合理了,後面要繼續大漲需要基本面兌現了。
現在A股其實也是個比較尷尬的位置,上半年的A股很多公司都屬於最差就這樣了,大家預期足夠悲觀了,基本上不可能更差了,或者即使更差,股價也沒有大幅下跌的空間了,而現在則屬於股價已經合理了,已經足夠反應現在的基本面了,繼續漲需要情緒進一步上升(提估值),或者基本面進一步兌現了(業績兌現甚至超預期)
我舉個例子吧,以華魯恆升爲例子,上半年最低點大概400億市值,今年Q1大概7億利潤,按歷史經驗,Q1*5年化一下,全年35億利潤,大概11.4x,這個估值一定包含了產品價格繼續大幅下降的預期,但是實際上當時可以預期今年尿素可能可以放開出口配額,同時煤炭價格下降導致成本下降超過產品價格下降,利潤率提升,而新能源相關產品雖然依然不會好,但是因爲幾乎全行業虧損了,那麼大概率就是價格不會大跌,小產能關關停停。所以當時我說最壞就這樣了,大不了就是今年更差,一堆小產能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關停,而即使業績比我預期的差20%,其實也就13x左右,依然很安全(週期性行業底部13x)。但是如果我們現在看華魯恆升,全年保守預期還是在35億上下,但是市值卻到了560億,也就是大概16x,就是個合理估值了,那要繼續上,基本上就要有盈利改善的預期了。
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無論AI,還是電新,還是創新藥,還是化工,有色,基本上都是今年的預期已經打滿,明年預期雖說沒打滿,但是也打了不少了,現在畢竟離明年還有3個多月呢,不是不能漲,但是股價動不動10%,20%的,就算真漲,也就一個禮拜漲完了,之後怎麼辦呢?現在從性價比而言就是一般了,除非有什麼催化劑,或者更大的beta。
然後從圖形看,現在也屬於一個MACD頂背離,可上可下的走法,理論上這裏需要震盪整固一陣子,配合基本面看,除非下週迅速放量拉出去,且熱點能持續,不擴散,否則後面還是很大概率會震盪而不是單邊趨勢。
從基本面上來解釋這波行情就是年初大家預期比較悲觀,接着遇到貿易戰導致個股估值嚴重低估,非常有安全邊際,所以逐步回升,伴隨中報出爐,很多股超預期,且不確定性下降,疊加反內卷預期,部分經濟數據好轉,於是股票走出估值修復,現在大多數股票處於估值合理的位置,說貴,不貴,說便宜,沒有很便宜了,後面主要看β了。但是我傾向於樂觀去看,比如新能源,儲能現在非常景氣,而估值也較低,當然,大家會說儲能的公司市值很大,股價也翻倍了,也不覺得有太大空間,這像極了300億的易中天,當時一堆人擔心24年價格戰,結果現在倒好,3000億了,大家反而不擔心了。再比如創新藥,很多人會覺得短期也沒什麼上漲空間了,BD的臨牀結果也不會那麼快出來,而沒BD的公司,股價也基本上包含了BD的預期,反而容易miss。但是實際上我們應該反過來想這個問題,就是這個價格買儲能,你最多可能虧多少,這個價格買創新藥,你最多可能虧多少,這個位置你買化工,你最多可能虧多少,虧多久。至於向上空間,在底部的時候,你永遠想不到的,我23年買NVDA的時候想着NVDA遲早會超過蘋果市值,然後轉念一想,TM3000億了,到3W億也就10倍,而且天知道猴年馬月纔到,結果呢,1年多就到了,所以底部不要想太多能漲多少,只要想好安全邊際就好,反而是4萬億的NVDA,要多想想到底還能漲多少,難道到20萬億?40萬億?結果大家紛紛覺得創新藥和新能源沒空間,卻怕踏空NVDA這類公司……所以底部不如騙騙自己,多YY一下,說不定後面真有星辰大海呢,反正機構低配,估值低,景氣度不錯,邏輯也順,虧不到哪兒去。
其實美股現在也是一樣,非農不好,但是看組成還可以,娛樂,服務業就業在回升,說明經濟還可以,CPI雖然不好,但是進口商品價格下來了,說明關稅影響有限,所以美國數據還是可以的,所以市場不太擔心經濟,覺得降息利好美股。但是實際上看美股現在的預期和估值,你會發現,可能就是現在預期降息漲一波,過陣子再跌一波,回頭看結果可能也沒怎麼漲,很多美股其實6月底至今2個多月了,沒漲多少,最近漲的還要擔心預期太充分,Q3財報出來以後跌,所以我是真覺得美股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公司都比較雞肋,好的可能反而是一些小公司,但是美股小公司那持股體驗,真的也沒比A股好多少,買中了,可能一天翻倍,或者一週翻倍,買錯了,那可能一個月翻倍,之後一天跌回去……說真的,我不敢重倉,所以我覺得美股最近挺雞肋的。可能因爲我研究能力不夠吧。
倒是最近光大證券一份寫創新藥的一張配圖比較有意思,就是過去15年裏,降息週期,XBI一般能跑贏SP500。同樣的,ARKK可能也又有機會了,最近TSLA大漲我個人覺得也是因爲降息,畢竟MUSK喊我們賣不動主要是因爲利率太高喊了3年了
所以總結一下,我覺得A股最近大概率還要震盪,我還是更看好機構低配的化工,創新藥和新能源,我覺得之後我會把重心放這些行業,我十分不喜歡人多,尤其是散戶多的地方,說白了,一個被烏合之衆高度認知的行業,再好也難逃高波動了,如果真看好AI,應該更關注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比如今年應流漲成這樣,雪球也沒多少人討論對不對,比它熱度更低的,景氣度更高的一些東西才值得挖掘,纔有可能有大空間,人人都趨之若鶩的博弈太難了,我就不參與了。至於美股也是一樣,如果跌了,我願意買,如果繼續漲,我只會去找一些我看得懂的,小市值的東西,但是對我而言,確定性和波動率可能還不如讓我繼續買AH一些有alpha的成長股呢。
最後說一句,過去2年美團的走勢可以讓我們吸取一個教訓,要麼就別買容易卷的公司,要麼就買卷完了的公司,千萬不要太早用終局思維去投資,可能你很多假設都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