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證券:從紡錘策略看港股、創業板的機會

市場資訊
09/14

  來源:開源證券

  港股——慢牛型資產未來的補漲機會

  近期市場對於「紡錘策略」的關注度較高,本質焦點在於能夠兼具成長彈性與估值修復潛力的方向,當前來看港股與創業板均為具備此類特質的板塊。港股近月漲幅相對A 股強勢寬基較緩,資產質量優良且派息回購積極,在慢牛格局下則具備補漲機會;而創業板憑藉機構化特徵明顯,直接受益於中風險資產的收益迴歸以及居民ETF 入市後的成長風格向龍頭權重集中。

  對於近期港股,其相較A 股表現偏弱,主要受資金環境收緊、聯儲局降息預期推遲以及互聯網龍頭盈利承壓等因素影響。但全球流動性環境有望在聯儲局寬鬆預期升溫下逐步改善,疊加企業派息與回購力度增強,港股整體極低的估值將獲得邊際支撐;另一方面,AI 硬件與應用投資的加速使港股互聯網板塊具備業績確定性與估值修復雙重優勢,成為外資增配的潛在重點方向。在此背景下,港股互聯網、消費、醫藥及非銀金融板塊有望迎來配置機會。

  創業板發展史—市場對成長的追逐週期

  以年線為鏡,創業板指作為中國新興產業的潮頭,在各時代中成為成長主線的錨點與起點。縱觀整個階段,可以看到創業板在不同產業週期中表現出較為清晰的節奏特徵:(1)創業板的啓動往往依賴產業趨勢/景氣賽道的產生;(2)上漲過程中伴隨權重的更迭;(3)保留估值/基本面增長底線,價格回到增長元年收盤價附近的同時,估值也迴歸對應區間。從行業權重演變來看,創業板在本輪呈現出明顯的「多元共存」特徵,除部分AI 硬件的權重股外,新能源依然是中堅力量。因此創業板未來空間除AI 產業的景氣演變外,同樣需要關注固態電池等需求增長問題,但在反內卷政策的加持下供給端修復也有望驅使板塊估值上行。

  投資思路——雙輪驅動,堅守自我

  行業配置「4+1」建議:

  (1)科技成長+自主可控+軍工:AI 硬件、半導體、機器人、遊戲、AI 應用、恒生科技、軍工(導彈、無人機、衛星、深海科技),此外關注與指數共振度較高的金融科技與券商板塊。

  (2)受益於「PPI 邊際改善預期+部分低位補漲」的順週期品種擴散:鋼鐵、化工、有色金屬、建材有望受益,保險、白酒、地產或存估值修復機會。

  (3)具備反內卷彈性、更「廣譜」方向:本輪反內卷的範圍已超越傳統週期品,光伏、鋰電、工程機械、醫療、互聯網等部分製造與成長方向同樣具備中期潛力。

  (4)出海結構性機會:中歐貿易關係緩和(對歐洲出口佔比高品種:汽車、風電等)及小品類出海(如零食等);

  (5)底倉配置:穩定型紅利、黃金、優化的高股息。

  風險提示:宏觀政策超預期;AI 應用公司業績增速不及預期;歷史不代表未來。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郭栩彤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