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大V直接官宣與車企“決裂”,這在行業中還是第一次發生。
9月11日晚間,頭部汽車大V閆闖在社交媒體上宣佈已賣掉小米YU7,並表示今後不再接觸小米產品,稱與小米“價值觀不一致”。他直言,如果小米不能正視碳纖維機蓋、車規級紙中盒與芯片的爭議、駕駛輔助事故以及異響等問題,恐怕很難讓消費者徹底信服。
“這是價值觀的問題,不是說小米價值觀有問題,是說我們的價值觀不一樣。”其表示。但從話裏來看,該汽車大V是並不認可小米的做法的。其在微博中提到了“碳纖維機蓋、車規級紙中盒與芯片的爭議、駕駛輔助事故以及異響等問題”,其中錢撒個都引發社會熱議。
碳纖維機蓋指的是今年5月份,小米SU7 Ultra因爲選配件“雙風道碳纖維前艙蓋”沒有真實風道,而陷入虛假宣傳的爭議中。隨後有多達數百位車主要求退訂賠償,或者提供具有真風道的產品,甚至有車主因此起訴了小米汽車。爲了安撫SU7 Ultra挖孔版維權車主,小米曾單方面提出60天冷靜期,暫停生產和交付,並給車主賠償2萬積分(價值2000元)。
不過,這一方案並沒有得到維權車主們的認可,這些車主認爲小米的補償力度不足。截至目前,小米汽車方面暫未給此事給出新的解決方案。還有許多SU7 Ultra挖孔版車主通過多種渠道維權。
車規級紙巾盒指代的是,今年小米汽車YU7上市不足一週,一款售價169元的車載磁吸紙巾盒卻意外成爲全網熱議的焦點。這款與YU7同款配色的“奢侈品級”紙巾盒,因價格遠超同類產品,被網友戲稱爲“史上最貴紙巾盒”。
小米創始人雷軍在直播中首次回應紙巾盒定價爭議。他坦言,這款紙巾盒的設計初衷是滿足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需求。例如,在吐魯番夏季車內溫度可達90℃的環境下,普通膠水盒可能直接變形甚至融化,而小米採用的耐高溫PU皮、14塊特製磁鐵及全手工包覆工藝,使其能承受-30℃至95℃的溫差挑戰。
但於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米 YU7 搭載的手機同款高通驍龍8 Gen3芯片爲例。這款芯片採購價僅爲8295車規級芯片的一半左右,以小米2025年35萬輛交付目標計算,單此一項可節省採購成本數億元。當然,消費級別芯片可能性能更好,但在車企上其實不會輕易採用。原因在於,車規級對芯片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更高。
消費電子一般都用在室內舒適的環境,而汽車要面臨高溫、低溫、雨雪、沙塵、顛簸、震動等更復雜惡劣的環境,對可靠性的要求更高。消費電子更新換代很快,普遍設計壽命只有3-5年,而一臺車往往要用10-15年甚至更久,車沒壞芯片壞了也不行,所以車規級要求供應商穩定供貨10年以上,不同批次產品的一致性要求也極高。
最後,在安全餘量上也不同,消費級芯片的缺陷率允許到500PPM,即每100萬件中允許有500件出現故障;而車規級芯片缺陷率通常要求低於1PPM,即百萬分之一;兩者相差500倍。此外,汽車會出現頻繁顛簸,電磁場也更復雜,都要求車規級芯片具備更高的可靠性、電磁兼容性。
駕駛輔助事故指代的是今年3月,三名女大學生駕駛小米汽車,在不當使用NOA的情況下撞上水泥護欄造成三人身亡的事故,這在網絡上對於輔助駕駛的質疑推上了頂峯。這起事故之後,小米被認爲在SU7上過於誇大智駕的功能,誤導了部分車主認爲智駕等同於全自動駕駛,甚至比人的判斷能力更強。而小米汽車至今沒有公佈事故調查結果。
異響問題指代的是YU7存在異響的情況。比如閆闖的微博中也提到了部分案例。在9月10日,一位YU7車主在網上發文抱怨,稱自己的車輛在稍微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駛時,“後排左側就會傳來令人心煩的異響”“就像有小鋼珠在快速撞擊塑料片”。該車主表示已經花費大量時間排查問題,但始終找不到異響源頭,推測可能是後排座椅或車門內部出現了共振。而如果在社交平臺上搜索,這種案例並不少。
當然,這也並非汽車大V們首次對小米汽車提出批評。此前之前閆闖就曾吐槽“小米SU7的提車體驗”是他接觸過的所有品牌中最差的,稱與小米工作人員溝通能把人“氣炸”。但其曾是小米汽車的積極支持者,先後購買SU7和YU7並製作評測內容。爲何在現在其對小米汽車的態度轉變成這樣,甚至直接“決裂”拉黑了?這背後的原因衆說紛紜。那麼,你對此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