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的“分歧時刻”:高管減持、回購護盤與增長敍事之變

市值榜
14小時前

在市值距離歷史高點一步之遙的時刻,攜程的“老闆們”卻要減持了。

8月底,梁建章計劃出售100萬份ADS,價值約737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27億元),這是梁建章2025年以來首次披露減持計劃;攜程CEO範敏計劃出售7萬份ADS,加上今年1月、2月和5月的減持,範敏2025年以來累計套現將達2億元。

幾天之後,董事、首席運營官熊星也加入了減持行列,計劃減持的部分價值約2億元。

不管減持所得的用途是什麼,核心高管密集減持總會引發無限遐想。

這邊高管真金白銀地賣,那邊上市公司準備大手筆地買入。8月28日發佈的二季度財報裏提到,攜程將用最高50億美元進行回購,這一金額比2月份的回購計劃高出十幾倍。

50億美元,對誰來說,都不是小數目,相當於攜程近期市值的9%—10%,相當於攜程6月底賬面上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受限資金的61%。

回購,是美股市場常見且受歡迎的市值管理手段,除了減少流通股數量,拉昇每股盈利,進而推動股價上漲之外,也是在篩選最信仰上市公司的投資者。

回購與減持發生在同一時段,難免讓人認爲回購的目的之一是對沖減持的影響。但不管怎麼對沖,分歧始終存在,存在於攜程身上的分歧,或許是增長敘事生變在資本市場的真實映射。

一、 增速換擋,但仍然是暴利好生意

2022年11月開始,攜程開啓了一波氣勢如虹的上漲,兩年時間,港股股價從150多港元最高到接近600港元。

攜程的這波上漲,背後是否極泰來之後的業績爆炸式增長——2023年全年收入445.62億元,同比增長122.19%,淨利潤99.1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倍;2024年,在高基數背景下,仍然實現接近20%的收入增幅,淨利潤增幅更是高達70%。

和2019年相比,2024年,攜程的收入增加了接近50%。

國內積壓需求報復性釋放、國際航班量恢復、144小時過境免籤帶火入境遊等多重紅利,造就了非常態化的數據。

但進入2025年,受高基數以及旅遊景氣度已全面恢復,攜程就要面臨新的增長敘事了。

今年上半年,攜程收入286.7億元,增速在16.2%,基本是與國內行業大盤保持一致,營業利潤增速要更差一些。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居民出遊人次32.85億,同比增長20.6%,出遊花費3.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

換句話說,攜程從恢復遠遠領先於行業,到現在變成了同頻增長。

再往前看,綜合研報和業績會的消息,下半年,攜程出境遊收入增速會放緩,預計在10-20%區間偏低的位置,國內收入增速相對穩健,預計同比增長9%,下半年整體增速在15%左右。

中期來看,2026年、2027年,多家研究機構,給攜程的收入增速預期都在12%——15%之間,這個增速可以看做是從成長股到穩健增長之間的過渡。

雖然沒有了高增長,但OTA仍然是一門好生意——利潤率厚、現金流好。

從盈利能力來看,由於OTA資產模式輕,攜程的毛利率長期高於80%,同程旅行的毛利率高的時候也能達到75%。2025年上半年,攜程的營業利潤率爲26.7%,同程旅行的營業利潤率爲16.3%。

非極端情況下,攜程和同程旅行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都是淨流入的狀態,有印鈔機屬性。攜程的回購,也是在秀現金流的肌肉。

在當前GDP增速目標定在5%的現在,旅遊、OTA行業還能有遠超5%的增長,並且利潤率高、現金流好,這就勢必會引來更多的競爭者。

今年,這種現象就很明顯。競爭格局是否會就此生變,也是攜程能否從高增長平穩過渡爲穩健增長的重要變量。

二、好生意的變量:上游、下游、對手

OTA生意雖好,但一直存在痛點。上游酒店抱怨佣金高、不賺錢,航司與OTA矛盾頻發,消費者也常投訴“大數據殺熟”。看似上下游都在“反OTA”,卻又都離不開OTA,形成一種矛盾共生的關係。

先看下游消費者。

攜程主打中高端酒店,用戶畫像更偏向“價格不敏感型”和“服務敏感型”,這類用戶時間寶貴,追求省心而非便宜。攜程服務能力較強,擁有龐大的地面團隊,BD及呼叫中心規模約2萬人,提供24小時客服。

需求側的劣勢主要在於“殺熟”爭議。儘管用戶對價格不敏感,但輿情風險對企業形象影響重大。

例如去年7月,億歐創始人黃淵普在朋友圈發文稱,作爲攜程最高等級“黑鑽會員”,黃在攜程訂票時發現頁面顯示3868元,操作後卻被告知“售罄”,跳轉後價格變爲4408元,比官方渠道還貴80元,且下單後同航班價格又回到了3868元。這一事件引發廣泛傳播。

攜程對此的回應是,沒有大數據殺熟,國際機票的價格會有波動,對接的價格可能也在緩存當中。

再來看上游航司方面的變量。

在提直降代的趨勢之下,OTA銷售機票、火車票、汽車票等的佣金率不斷降低,交通票務業務收入的增長,需要更高的GTV增速。

但這項業務又不能不重視,因爲交通是一段行程的起點、流量入口,依託機票、火車票等業務,OTA將用戶引導至酒店,形成交叉銷售。

圍繞產品展示、加價銷售、退改費用等問題,航司與OTA平臺多次交鋒。從“0捆綁、0套路、0差價”定位出發,民航官方渠道平臺縱橫航旅也已上線。

再看上游酒店方面的變量。

對OTA不利的一面在於,酒店一直希望提升直銷比例以改善盈利能力。原因不僅在於獲客成本,更包括長期掌握用戶數據、強化自身品牌價值等。

通常連鎖化率越高,OTA的機會越小。中國酒店業連鎖化率仍較低,有較大提升空間,這可能在未來壓縮OTA的發展天花板。

2024年,全國30個主要城市的酒店品牌連鎖化率整體呈上升趨勢,天津、武漢、濟南、南京、瀋陽、蘇州等多個城市品牌滲透率突破60%,海口、蘇州、杭州等城市連鎖化率提升最快。這表明酒店行業正朝着標準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除連鎖化率外,在線化率提升空間也影響OTA平臺。

據環球旅訊,高線城市酒店預訂線上化率達40%-50%,低線城市僅20%-25%。換句話說,低線城市酒店在線化潛力更大,但對以優質服務見長的攜程來說,機會可能相對有限。

對OTA有利的一面是,酒店供過於求,仍然需要OTA來提供相對穩定的流量。

近兩年,由於部分城市對酒店用地審批的優化、城市物業租金下行,酒店業的進入成本變低,酒店供給增加。

國泰證券研報顯示,2024年,國內酒店行業房量供給增長(8-10%)快於出行間夜需求(酒店間夜量初步估算增 2-6%)增長。根據中國飯店行業協會統計,2025年以來酒店房間量同比增速穩定在 7-8%,全年酒店供給預計 5-10%增長區間。

那麼,影響酒店選擇與哪家OTA合作、是獨家還是非獨家的重要變量除了OTA本身的流量之外,還包括佣金率。

年初有不少報道稱,攜程的Take rate只有4.4%,綜合佣金率僅爲國際巨頭BookingExpedia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實際上這種算法分母將交通票務GTV也涵蓋進去了。根據中泰證券研報,攜程住宿業務綜合佣金率在8%-10%左右。

佣金,也因此成爲友商切入酒旅的一把利器。

最後來看友商帶來的變量。

“攪局者”京東,在宣佈三年0佣金進軍酒旅市場之後,最近的動態是與錦江酒店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圍繞餐飲消費場景創新、酒旅服務、供應鏈協同三大領域全面深化合作,雙方的合作中,京東不一定要靠前端銷售賺錢,而可以靠供應鏈賺錢。

美團的核心優勢,依然喫喝玩樂全生態,且有廣泛年輕用戶,強調爲年輕人羣提供住宿+餐飲、住宿+娛樂、住宿+閃購的能力;再加上新會員體系整合多端業務之後,體系打通之後,用戶的黏性更強。

近日,高德上線“掃街榜”,也被視作阿里深入到店業務的一步棋。

如果是同質化競爭,未必能夠對攜程造成威脅,比如價格戰。原因在於酒旅屬於低頻消費,再加上現在的體驗式消費、療愈式旅行深得人心,價格難以成爲核心競爭力。

但通過提供差異化的服務與價值點,使得友商們有了更多的機會,也讓酒店有了更多的選擇,比如京東在0佣金之外,和酒店達成供應鏈合作,比如美團會員權益在整個旅行過程中、多個場景下的全面覆蓋等。

畢竟,被跨界選手顛覆的案例,在商業史上並不罕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