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日等國企業紛紛出售家電業務,海爾美的等本土家電巨頭努力構建第二賽道之際,近年來,從樂視、小米到追覓,這些新軍爲何仍看好家電,甚至還要“大幹一場”?
賀揚 撰寫
早在10多年前,家電便被認爲是成熟行業,機會早就夕陽化了!特別是,以松下、飛利浦、惠而浦、日立、東芝爲代表的歐美日家電巨頭們,相繼啓動了家電業務的清理;同期,雖然海爾、美的爲代表的中國家電巨頭馳騁全球市場,但也在家電之外加速構建第二業務賽道和發展引擎,包括工業互聯網、健康醫療、新能源、智慧交通等等。
但是中國家電行業,仍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後來者們,不斷跨界佈局、加碼拓展、拼命搶奪。早在2013年,視頻網站起家的樂視,進軍大屏電視行業,並以“硬件免費、內容收費”的新商業模式,在彩電行業迅速攪動一起“春潮”,帶動了包括小米、暴風、PPTV、風行、微鯨等一大批互聯網電視品牌的興起,並倒逼海信、TCL、創維、康佳等傳統彩電企業,紛紛推出各自的互聯網電視新品牌。
雖然樂視大屏電視憑藉創新的商業模式,在彩電市場上野蠻生長、快速突破,當年風頭甚至遠超如今風靡年輕用戶的小米電視。但是,受到公司整體多元化引發的經營業績暴雷拖累,導致其電視業務陷入泥潭,也未能繼續向家電行業的白電、廚電、生活電器等品類繼續擴張,成爲進軍行業的“失敗案例”。
這是樂觀的遺憾,也是很多家電企業的幸事。只不過,樂視在家電行業的未竟夢想,最終卻由小米一一實現了。在與樂視同一年2013年進軍電視行業的小米,直到2018年才推出第一臺空調,但是在這5年期間,小米已經藉助生態鏈企業和資源,實現了對生活電器、淨水電器、清潔電器等業務的全線拓展。最終,才相繼進軍品牌集中度和競爭門檻更高的空調、冰箱、洗衣機三大白電領域。
如今,在中國家電產業,基於“人、車、家”生態的小米,不只是成爲海爾、美的、海信、格力們最大的對手,同時其野心早就不滿足於跟隨市場的競爭,希望通過一定規模基礎的用戶行爲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培養,最終將家電不再作爲單一的硬件設備定位,需要考慮產品的專業性、可靠性和穩定性等因素,而是直接將家電當作小米米家生態一個個模塊,只要能融入米家系統就可以了。
可以看到,當前小米在家電業,不只是要搶奪原本屬於專業家電企業的市場和用戶,還希望通過生態平臺和粉絲效應,摧毀專業家電企業經過30年、50年積累並建立起來的產業邊界、門檻和市場秩序,讓家電變成一個個家庭場景的模塊方案,具備較高性價比、一定顏值,能在生態平臺上與其它設備互聯互通即可。產品之外的品牌溢價、技術門檻和用戶認知等,都要被打破。事實上,這些年來小米在家電產業供應鏈、產業鏈和生態的整合能力,還是非常優秀的。
就在小米的家電版圖不斷擴大之際,從掃地機器人、吸塵器、洗地機等清潔電器起家的追覓,突然在2025年初官宣,進入大家電行業,並在3月發佈了首批家電產品陣容:冰箱、洗衣機、空調、廚電,陸續還有電視機、淨水機、熱水器等。在如此短的時間,一次性進軍家電行業幾乎所有的主力品類,追覓速度不只是震驚海爾、美的等專業家電巨頭,更是讓小米都無法企及。
進入2025年下半年,追覓的空調、冰箱、洗衣機,以及電視、廚電、淨水等多品類均已經開啓了在一線市場上的招商拓客。透過其已經上市的產品可以看到,整體定位與小米家電追求的性價比不同,而是“品牌定位高端、價格定位中高端”的高舉中打策略。按照追覓的邏輯,就是“科技普惠和科技平權”,以最好的科技,最好的價格,讓更多用戶享受到最好的產品,希望是與小米形成差異化區隔。
在追覓進軍大家電之後,又陸續官宣進軍汽車、無人機,甚至是天文等領域,這對於一家清潔電器起家的企業來說,跨度之大,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團隊能力考驗之艱鉅,以及對於企業資本、現金流考驗之複雜,已經超出了市場上至少九成以上企業的認知。不過,其在進軍天文領域之後,對外宣佈了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生態。
這是否能支撐追覓的多業務發展,又能否解決外界對於多業務、多領域的“跨界急行軍”疑問?家電圈認爲,很難,必須要由時間來給出答案。但是,從追覓今年以來在家電行業的動作來看,以及小米過去幾年在家電行業的進展來看,再聰明的企業也無法破解時間的束縛,無論是供應商、經銷商,或者消費者,對於企業的認知和信任,靠的就是時間積累。
目前還看不清楚,追覓在短時間內迅速跨界家電等領域擴張的邏輯,以及潛在支撐。或許是,追覓創始人堅信,科技創新既然可以改變生活,也可以改變產業,更可以改變世界。最終的答案,只能交給時間,但是在家電圈看來,當前追覓最爲重要的事情,是要保證所有業務的可持續性,以及帶給產業、合作伙伴和用戶的價值與利益,才能實現“共贏與共生”。
這些年來,中國家電持續上演着“老將與新軍”的交鋒,也持續面臨着新舊交替和出局洗牌。在樂視、小米、追覓們一代又一代的新軍們,紛紛進軍家電行業的背後,除了很多企業看中的家電市場商業機會,家電圈認爲,更重要的是兩點:一是,家電是家庭的主角,耐用消費品,是構建智慧家庭生態的戰略一環,需求量大且戰略地位高,而且換新迭代市場穩定;二是,家電是一個營收規模大,現金流轉快的類金融行業,通過“上游供應商的賬期和下游經銷商的預收款”運作,可以爲公司其它業務的發展和拓展提供堅定的後盾和資金支持。
無論是當年樂視在家電行業的“曇花一現”,還是小米如今在家電行業的“快速突破”,或者追覓在家電行業的“突飛猛進”,他們對於家電行業的看重、看好,並選擇進軍,更多還是基於自身的階段性發展任務和目標。
比如說,小米進軍家電,當初應該是希望拿家電補全智慧家庭生態的最後一環,最後在經營中卻發現年輕用戶對於家電品牌的認知在重構,對於家電在家庭的地位和價值在重構,更重要的是年輕用戶的消費觀、購買力也在變化,這反而讓小米在家電行業找到新的座標,併產生衝刺家電行業前三的野心。同樣,追覓目前已經不滿足於家電行業,而是迅速向汽車、天文等領域的拓展。這也說明,這些企業在家電行業的最終野心則是隨着業務能力和市場地位的快速提升而改變。
都說,好的產品,可以打動用戶;好的服務,可以贏得用戶。對於家電行業所有的企業、商家來說,要想贏得市場征服用戶,靠的還是時間積累與磨鍊,以及持續的投入、持久的付出。不管是因爲什麼進軍家電,又因爲什麼拋棄家電去尋找新的未來,家電圈認爲,企業都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用戶負責!
聲明:家電圈所有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