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電動化浪潮加速、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迅速崛起,沃爾沃CEO哈坎薩繆爾森預測,部分西方車企將被淘汰。
無獨有偶,Stellantis集團的高層畢高誠也曾發出驚人預言:“西方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可能再無未來。”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雙重浪潮下,歐美在中國的合資車企正處於變革的十字路口,不同企業境遇各異,發展態勢也呈現出鮮明的分化。這其中,上汽通用、神龍系、捷豹路虎、林肯等合資車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響。
上汽通用佈局三子 節節敗退
燃油車時代,上汽通用旗下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三個品牌分別在豪華、中高端、平民經濟品牌定位在其細分市場都有自己的爆款的車型。別克君越、君威以及雪佛蘭邁銳寶組成的“雙君一寶”,在中高級車市場成績斐然。中級車領域,別克凱越、雪佛蘭科魯茲兩款車型更是助力上汽通用穩居中級車市場前三甲。豪華車市場方面,凱迪拉克也毫不遜色。CT5、XT5兩款車穩固了凱迪拉克在豪華車市場的地位。

隨着中國車市電動化風向的轉變,三個品牌的銷量逐年下滑。上汽通用的產銷快報顯示,從2020年到2024年裏,上汽通用年銷量從146.75萬輛跌至43.5萬輛。2025年一季度,上汽通用銷量達10.9萬輛,同比下降2.24%。降價,成了促使銷量攀升的唯一手段,別克旗下昂科威 Plus、昂科威S、君威、君越多款車型促銷價格降幅都高達20%以上。新能源佈局上,別克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凱迪拉克兩款電動車型傲歌、銳歌,而雪佛蘭則大多是油改電產品。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上汽通用新能源車型銷量爲0.9萬輛,同比增長8.9%。

儘管電動化轉型成效甚微,但上汽通用依然在積極佈局。上汽通用計劃,從2025年到2027年,推出12款全新車型,100%爲新能源車型,包含轎車、SUV和MPV不同車身形式,實現“新規劃產品全面電動化”的目標。
神龍系:從燃油時代的“小透明”到電動化時代的“小透明”
神龍汽車進入國內市場的時間較早,東風標緻和東風雪鐵龍藉助先發優勢收穫了大量關注與市場份額。神龍汽車旗下雪鐵龍富康,作爲“老三樣”之一,憑藉出色的性能與可靠性風靡全國,彼時能與大衆捷達、桑塔納分庭抗禮,是國內家用車市場的熱門之選。隨着標緻品牌的加入,神龍汽車開啓雙品牌運營。2003年,神龍汽車整車銷售達10萬輛;2006年,銷量實現翻番,突破20萬輛;2015年更是達到巔峯,全年銷量高達70.5萬輛。標緻307等車型更是成爲家庭購車熱門。

隨着衆多汽車品牌紛紛崛起,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這兩個品牌在產品佈局和更新節奏上開始滯後。當SUV車型市場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時,東風標緻和東風雪鐵龍相關車型推出速度遲緩,致使大量市場份額流失。2023年,神龍汽車銷量80345輛,同比下滑35.81%,其中東風標緻爲45780輛,東風雪鐵龍爲28180輛。202年,神龍汽車銷量僅6.萬輛,同比減少15%,連續兩年負增長。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在2024年前11月,同比下滑幅度分別達到38.96%和29.73%。

面對電動化趨勢,這兩個品牌在電動化佈局方面已有所行動。標緻發佈“E-LION PROJECT電動計劃”,規劃在2025年實現全系車型100%電動化,2038年達成零碳排放目標,並通過中國市場專屬車型加速計劃落地。目前,神龍汽車旗下全新品牌HEDMOS示界品牌首款車型已經上線,上市之初因與問界有異曲同工之處蹭了一波熱搜,隨後便再無高光時刻。
捷豹路虎在華表現持續低迷
燃油時代的捷豹路虎是不少人的理想座駕,但好景不長,隨着市場的日漸緊縮,夢中情車夢碎。2018年起,品牌庫存指數最高超2.5,遠高於行業1.5的警戒線。國產化後,這一問題愈發突出,消費者對國產車型豪華認知度降低,國產捷豹XEL終端報價一度跌至20萬元以下,路虎發現運動版也進入30萬元區間,“七折豹六折虎”成爲市場常態,嚴重損害品牌形象。

銷量數據直觀呈現出衰落態勢。2020-2021年,捷豹路虎在華銷量分別爲11.12萬輛、10.38萬輛。2025財年,奇瑞捷豹路虎淨利潤爲-14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3億元),國產車型更新遲緩,終端售價“骨折”,與進口車型高溢價形成鮮明對比,市場份額不斷被湧現的問界、理想、蔚來、小鵬等新興高端品牌蠶食。目前,捷豹路虎已開啓電動化佈局,試圖在新能源賽道實現逆襲。在產品規劃上,計劃到2026年前推出6款純電產品。此外,與奇瑞合作,授權合資企業使用“Freelander 神行者”品牌推出並製造電動產品,藉助奇瑞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與供應鏈優勢,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首款神行者車型也將於2026年亮相。
豪華光環不再,林肯市場步履維艱
燃油車時代,作爲二線品牌的林肯一直以價格優勢在BBA中求得一線生機,但隨着冒險家、航海家、飛行家等SUV車型相繼國產化,林肯在華銷量迎來爆發期。2020年作爲國產化元年,銷量達6.18萬輛,同比增長32% ;2021年更是逼近10萬輛大關,達到9.16萬輛,同比增長48%,大幅跑贏豪華車市場大盤,一躍成爲增速最快的傳統豪華汽車品牌,然而,繁榮未能長久維繫。從2022年下半年起,林肯在華銷量逐月下滑,頹勢盡顯。2022年全年銷量爲7.93萬輛,同比下跌13.4%。2023年,這一下滑趨勢仍在延續,全年銷量進一步降至7.3萬輛。進入2024年,形勢愈發嚴峻,以主力車型爲例,航海家2024年月均銷量約2500輛,飛行家月均僅300輛左右,均難以支撐品牌銷量增長。降價成了林肯的刺激銷量的唯一辦法,2025年以來,林肯旗下林肯Z、林肯冒險家、林肯航海家、林肯飛行家等車型最高降價幅度高達6.6萬元。經銷商方面也難以爲繼,從數據來看,經銷商數量從2023年底的160家暴跌至2024年3月的93家,跌幅達42%。雖經“星火燎原”計劃輕量化建店,截至2025年初僅回升98家,覆蓋率不足全國地級市的1/3。

電動化上也在積極佈局,林肯汽車的電動化轉型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整個品牌旗下車型均轉型爲純電動車型。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林肯計劃在2025年前推出三款純電動車型,期望在全球範圍內實現電動車型銷售佔比超過50%的目標。2026年底時,林肯還會推出第四款純電動車型,進一步豐富電動車產品線。到2026年,林肯計劃至少推出5款新的電動汽車,這些車型可能會取代或補充現有的林肯海盜船、航海家、飛行家和領航員等車型。
總結:
在當下的汽車行業格局中,歐美品牌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自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步入存量競爭階段,市場增長趨於平緩,車企間的競爭從增量搶奪變爲存量博弈,市場份額逐漸被壓縮。在此過程中,吉利、奇瑞、長安等中國自主品牌敏銳地捕捉到機遇,積極投身於新能源與智能化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本就被BBA們強壓一頭的二線豪華品牌生存空間就較爲險峻,只能靠價格優勢謀求一絲喘息。但隨着電動化浪潮的洶湧來襲,蔚來、理想、小鵬、問界等造車新勢力蠶食了更大市場份額,徹底重塑了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
反觀歐美合資車企,在電動化浪潮的衝擊下,暴露出諸多問題。在新能源產品佈局方面,多數合資車企行動遲緩,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遠遠落後於中國自主品牌。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其市場份額不但進一步壓縮,甚至可能被市場淘汰。土生土長的中國車企正在逐步改寫中國汽車市場的格局。
但話又說回來,假設,如果沒有電動化,那歐美品牌就能行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除)
原文標題 : 歐美品牌困於中國市場,電動化衝擊下退出預言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