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AH創新藥同步整理分化。重倉A股創新藥的藥ETF(562050)場內跌0.61%止步兩連陽;100%聚焦創新藥研發的港股通創新藥ETF(520880)盤中摸高逾1%,午後震盪回落,場內微跌0.15%。
值得關注的是,港股通創新藥ETF(520880)場內頻現溢價交易,午後走低區間溢價持續抬升,顯示吸金資金尤爲旺盛。上週已有超5.1億元資金大舉加碼。

從港股通創新藥ETF(520880)成份股表現來看,大權重分化顯著,石藥集團、翰森製藥漲逾1.8%,康方生物則重挫近5%,信達生物跌2.3%。
日前調倉新進成份股多股逆市爆發。藥捷安康-B深水區拉起後瘋漲115.58%,全天振幅高達142.49%,自6月23日上市以來股價漲超30倍。MIRXES-B、映恩生物-B亦大漲25.91%、13.18%。
圖:港股通創新藥ETF(520880)漲幅前十成份股(9月15日)

9月8日,港股通創新藥ETF(520880)跟蹤的恒生港股通創新藥精選指數“提純”修訂正式生效,完全剔除CXO,並精選納入14家創新藥研發類公司,晉級成爲“不含CXO、100%聚焦創新藥研發”的純正創新藥指數,更加精準地反映我國創新藥企的整體表現。

產業消息面,政策利好密集襲來!9月12日,國家藥監局發佈《關於優化創新藥臨牀試驗審評審批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提出對符合要求的創新藥臨牀試驗申請設立“30日審評審批通道”,進一步推動創新藥研發提速,助力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據國家衛健委日前介紹,我國在研新藥數量佔全球數量的比例超過20%,躍居全球新藥研發第二位。
同日,國常會審議通過《生物醫學新技術臨牀研究和臨牀轉化應用管理條例(草案)》。會議指出,要推動我國生物醫學技術創新發展,加快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促進生物醫藥產業提質升級,着力塑造發展新優勢。
權威財經媒體證券時報最新報道,“除了出海BD的因素之外,國產創新藥在營收上也進入快速增長期,中國創新藥的內需正在崛起。這種變化,意味着創新藥正從‘燒錢不止’的‘吞金巨獸’,轉變爲擁有持續變現能力的‘現金奶牛’。”
二級市場方面,興業證券指出,創新藥板塊景氣度可持續,始終是醫藥板塊的核心方向,政策預計持續支持產業,全球競爭力預計持續加強,商業化盈利預計持續兌現。方正證券也認爲,創新藥長牛行情或遠未結束。
就配置工具而言,建議關注不含CXO、100%聚焦創新藥研發的核心工具——港股通創新藥ETF(520880)。該ETF是全市場首隻跟蹤恒生港股通創新藥精選指數的ETF產品,截至9月12日,基金規模超17億元,上市以來日均成交額5.21億元,在同指數ETF中規模最大、流動性最佳,並且支持日內T+0交易,不受QDII額度限制。場外投資者可關注其聯接基金:025221。
今年以來,港股通創新藥ETF(520880)標的指數在同類指數中進攻力MAX,截至“提純”修訂生效前(9月5日),其年內累計漲幅已達119.75%,領漲一衆創新藥指數,9月8日修訂生效後,將徹底避免CXO對指數走勢的干擾,有望在創新藥行情啓動時展現出更強進攻性。

注:港股通創新藥ETF被動跟蹤恒生港股通創新藥精選指數,該指數基日爲2020.12.31,發佈日期爲2023.7.17,恒生港股通創新藥精選指數發佈以來各個完整年度漲跌幅爲:2021年,-22.72%;2022年,-16.48%;2023年,-19.76%;2024年,-14.16%。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
提醒:近期市場波動可能較大,短期漲跌幅不預示未來表現。請投資者務必根據自身的資金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理性投資,高度注意倉位和風險管理。
風險提示:港股通創新藥ETF被動跟蹤恒生港股通創新藥精選指數,該指數基日爲2020.12.31,發佈日期爲2023.7.17,恒生港股通創新藥精選指數發佈以來各個完整年度漲跌幅爲:2021年,-22.72%;2022年,-16.48%;2023年,-19.76%;2024年,-14.16%。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文中指數成份股僅作展示,個股描述不作爲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倉信息和交易動向。基金管理人評估的港股通創新藥ETF風險等級爲R4-中高風險,適宜積極型(C4)及以上的投資者。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投資須謹慎。
責任編輯:楊紅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