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屏幕上不斷跳動的尿素價格曲線,安徽輝隆農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輝隆股份)氮肥事業部經理助理、期貨部負責人劉傑的心裏很忐忑。
“尿素日均產量19萬噸!需求在收縮,出口沒放開,後面新廠還要投產……”劉傑掰着手指頭細數市場利空因素,眉頭緊鎖。作爲連續多年承擔國家化肥商業儲備任務的企業負責人,他深知,在供應寬鬆的環境下,倉庫裏的國儲尿素,很可能成爲“燙手山芋”。“價格要是大幅下跌,庫存價值就會縮水,這虧損誰來背?完不成保供任務的責任怎麼擔?”巨大的不確定性像一塊巨石壓在心頭。這不僅是輝隆股份的困境,更是所有承儲企業共同的焦慮。
化肥“全年生產、季節使用”的特性,註定上下游供需矛盾難解。國家每年投入巨資進行“淡儲旺銷”,承儲企業(尤其是供銷社系統的“國家隊”)是執行主力。然而,近年來尿素價格大幅波動,讓承擔儲備任務從“責任擔當”變成了“高風險負擔”。
“虧損是常態,不少同行乾脆‘躺平’,不願儲、不敢儲。”劉傑坦言。中化化肥的經歷頗具代表性:因擔憂價格風險,這家企業自2015年起退出了國家商業儲備申請,直到2021年,一個創新項目的出現才讓他們重拾信心——這就是尿素“商儲無憂”項目。該項目爲承儲企業提供套保資金支持,旨在爲承儲風險“兜底”。
“商儲無憂”項目推出5年,參與企業規模從5家增加至52家,覆蓋產業鏈各環節龍頭。它提供的不僅是資金,更是一套風險閉環管理機制:國家貼息覆蓋儲備資金成本,“商儲無憂”支持期貨操作費用,企業通過尿素期貨市場對沖價格波動風險,儲備期間各個環節的風險可以完全閉合,基本上消除了風險敞口,實現“無憂承儲”。
面對2024年尿素的下跌行情,劉傑積極應對。“壓力很大,但‘商儲無憂’給了我們操作的底氣。”他決定使用期貨工具這面“盾牌”。2024年10月至11月,當UR2501合約價格還在1850元/噸附近徘徊時,劉傑帶領團隊果斷而審慎地逐步建立空頭頭寸,累計開倉9000噸。“每一次下單,心裏都在打鼓。建倉後更是天天盯盤,市場稍有風吹草動就緊張不已。”他回憶道。
市場的走勢驗證了劉傑的預期。2024年10月到12月,尿素現貨價格趨勢性下跌,交投氛圍清淡。期貨UR2501合約更是快速下探,到2024年12月底已跌至1650元/噸一線。看着盤面的“慘綠”,劉傑反而從最初的緊張煎熬中冷靜下來。
“是時候了!”他果斷下達平倉指令。短短兩個多月,期貨盤面200元/噸的豐厚盈利(約180萬元)穩穩落袋。這筆錢,精準地覆蓋了同期現貨庫存的貶值損失。“那一刻,感覺壓在胸口的石頭終於卸下了。”劉傑長舒一口氣。隨後,資金被迅速移倉至UR2505合約,繼續爲剩餘的庫存“保駕護航”。“有了期貨這個對沖工具,面對無法銷售的現貨,我們不再被動挨打, 心裏有底了。”
輝隆股份的這場“保衛戰”,生動詮釋了期貨套保如何在國家儲備的關鍵環節發揮“穩定器”作用。它不僅是一個成功案例,更是一個可複製、易推廣的風險管理範本:操作邏輯清晰,模式簡單有效,能顯著幫助承儲企業對抗市場風浪、守護庫存價值、緩解經營壓力。
尿素“商儲無憂”項目的深遠意義正在於此。它通過金融工具的巧妙運用,化解承儲企業的“後顧之憂”,讓中農集團、中化集團、輝隆股份等企業從曾經的“不敢儲”重新成爲國家化肥儲備的堅定基石。項目的不斷深化,爲尿素行業注入了穩定發展的新動能,更爲糧食安全底線夯實了基礎。當越來越多的企業藉助這面期貨“盾牌”鎖定風險,中國農業的根基也將更加穩固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