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章來源:科創板日報
京東在歐洲又有了新動向。
英國第二大連鎖超市集團森寶利(J Sainsbury plc)週六在其官網發佈公告,確認正在就出售子公司Argos Retail Group Limited(“Argos”)的潛在事宜與京東集團進行洽談。
森寶利表示,與京東的交易將加速Argos的轉型,京東將帶來“世界一流的零售、技術和物流專業知識”,並投資推動Argos的增長並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森寶利還強調,目前尚未與京東達成任何協議,並且尚不確定交易是否會繼續進行。
但僅僅一天之後,森寶利再次在官網發佈公告,稱京東提出的一系列經過重大修改的條款和承諾不符合 Sainsbury股東、員工及更廣泛利益相關者的最佳利益,因此 Sainsbury‘s 決定終止與京東的談判。
針對此事,《科創板日報》記者向京東方面發去採訪需求,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應。
京東重倉歐洲
據悉,Argos是英國第二大日用品零售商,擁有英國訪問量第三大的零售網站和超過1100個提貨點。
實際上,在與Argos洽談收購之前,京東已在歐洲市場佈局方面邁出關鍵一步,將目光鎖定德國電子零售巨頭Ceconomy。早在2023年,京東就曾嘗試收購Ceconomy,可惜當時雙方未能達成協議。今年 7 月下旬,市場再度傳出 “京東收購Ceconomy” 的消息,Ceconomy隨後發佈聲明,確認正在進行深入談判,但尚未簽署任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且不確定是否會提出收購要約。到了7月31日,京東集團正式宣佈已與Ceconomy簽署投資協議,該交易預計於 2026 年上半年完成。
9月1日,京東集團在港交所發佈公告,其全資間接附屬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向Ceconomy所有股東發出自願公開收購要約,以每股4.60歐元的現金對價,收購Ceconomy所有已發行及流通的不記名股份。收購要約接受期從2025年9月1日開始,至2025年11月10日下午六時(紐約時間)止,特定情況下可延長。
值得一提的是,這筆交易對Ceconomy估值22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185億元,若收購完成,將創下中國電商出海歐洲的新紀錄。收購要約完成後,Ceconomy創始股東Convergenta持股比例將從29%降至25.35%,京東將獲得近30%的股份。
此外,在業務拓展方面,京東旗下跨境平臺Joybuy正式登陸法國,並計劃短期內進入德國市場。這是繼今年4月在英國倫敦試運營後,京東在歐洲市場的又一關鍵佈局。Joybuy定位爲“京東在歐洲的全品類線上零售品牌”,突出自營模式與快速履約能力,已在法國提供當日/次日達服務,還計劃在西歐主流城市推廣“211”配送(2小時內送達,1天內完成訂單處理)。
與此同時,京東對歐洲業務進行整合優化。此前在歐洲運營的Ochama平臺將於2025年8月23日停止服務,用戶數據遷移至Joybuy,其自動化倉庫網絡(覆蓋荷蘭、德國、法國等24國)及自提點體系將整合至Joybuy,形成更高效的供應鏈支撐。此外,京東聚焦核心區域,僅保留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市場,逐步關閉其他19國業務。
能否在海外“再造一個京東”
今年618大促期間,劉強東明確表達了對國際市場的重視,“我希望有一天能儘早把國內業務都交給Sandy(京東現CEO許冉),然後我會全職去做國際業務。” 劉強東進一步強調,京東的國際業務戰略是本地電商,本地建團隊,“我們已經超過2000名員工,然後本地採購、本地發貨,只賣有品牌的貨。”
劉強東透露,京東在歐洲已籌備三年,當前歐洲的基礎設施基本搭建完畢,但還需再花半年完善,到今年年底才初步具備營業條件。從啓動到真正開展業務,前後耗時四年,劉強東評述京東的商業模式 “很慢、很苦、很累,你得幹好幾年的基礎,才能做生意”。
京東在海外市場的探索歷程頗爲曲折,東南亞地區曾是其出海的重點區域。
2015 年11月,京東與印尼投資公司Provident Capital合資創立電商平臺JD.ID,三年後,又聯合泰國最大零售商Central Group打造了JD Central,二者均以自營模式爲主。爲推動電商業務發展,京東在印尼和泰國早早自建了倉儲物流體系。然而,即便手握物流優勢,京東卻未能實現業務的顯著增長。2023年3月,京東無奈關閉JD.ID與JD Central,退出當地電商業務,僅保留物流業務。
“出海湃” 創始人周範才向《科創板日報》記者指出,京東出海多年,由於戰略搖擺不定,集團在海外業務上投入不足,致使海外業務一度陷入停滯,業務模式也從最初的B to C轉變爲B to B 。
周範才認爲,收購歐洲當地零售企業,複用其品牌資源和銷售網絡,不失爲一種合理策略。在海外市場,京東需要將國內積累的經驗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探尋適配的發展路徑。以歐洲市場爲例,京東可藉助CECONOMY強大的本地供應商體系和門店網絡,構建本地化物流網絡,提升履約效率。
“京東的國際化戰略已從早期的跨境出口模式向本地化運營模式轉變,通過‘收購 + 賦能’的方式,有望在全球市場建立起以本地供應鏈、品牌信譽和高效履約爲特色的差異化優勢。” 周範才說道。
資深零售專家兼資深投資人張偉榮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歐洲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不僅有亞馬遜等電商巨頭長期盤踞,各國的本土電商也在不斷發展,市場份額的爭奪極爲激烈。而且,歐洲各國在文化、消費習慣、政策法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這對京東的本地化運營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
在張偉榮看來,此次與Argos談判的終止,也爲京東在歐洲的收購之路增添了不確定性。未來,京東能否成功完成對Ceconomy的收購,並有效整合資源,實現協同發展,仍有待市場的檢驗。在拓展歐洲市場的過程中,京東如何進一步優化商業模式,提升本地化運營水平,克服重重挑戰,真正在海外 “再造一個京東”,無疑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責任編輯:郝欣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