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反壟斷案折射搜索行業變革

經濟日報
8小時前

近日,谷歌在一場持續5年的反壟斷案中取得階段性勝利,成功避免被強制拆分。令人關注的是,在這場危機中“救局”的,恰恰是被視爲谷歌競爭對手的OpenAI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公司。谷歌一案的判決讓業界更清晰地看到,AI正在重塑全球搜索引擎市場的競爭格局。

多年來,美國政府持續加強對硅谷巨頭的反壟斷審查,谷歌正是其中的代表性企業。2020年,美國司法部及多個州對谷歌提起反壟斷訴訟,指控其搜索引擎年利潤達數十億美元、處理近90%的網絡搜索請求,要求拆分谷歌相關業務。

經過長達5年的拉鋸,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法官阿米特·梅塔近日裁定,谷歌無需剝離Chrome瀏覽器及安卓操作系統,只需向競爭對手開放更多搜索結果數據,並設立反壟斷技術委員會以監督公司運營。這一相對寬鬆的判決提振了市場信心,消息公佈後,谷歌盤後股價一度大漲超8%。

谷歌能夠避免被拆分,生成式AI意外成了“救命稻草”。梅塔在判決書中多次強調生成式AI的影響。判決書指出,越來越多的用戶正通過ChatGPT等AI聊天機器人獲取信息,而非傳統搜索引擎。儘管生成式AI尚未完全取代谷歌搜索,但它顯著加劇了搜索市場的競爭,削弱了對谷歌進行徹底拆分的必要性。

如判決書所言,當前已有一批AI瀏覽器新品發佈,讓沉寂多時的瀏覽器市場再次硝煙瀰漫。例如,AI搜索引擎的獨角獸Perplexity已正式發佈了自己的瀏覽器Comet。幾乎同一時間,OpenAI也宣佈在未來幾周發佈新款AI瀏覽器。這些AI搜索並非傳統搜索引擎的簡單升級,而是藉助深度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重新定義了信息獲取的方式。Perplexity聯合創始人阿拉溫德·斯里尼瓦斯將其稱爲“答案引擎”——當用戶提出問題,它會給出一個簡潔明確的答案,且所有的答案都標明瞭來源,給出系列聯想問題,可以讓用戶連續追問,進一步拓展和延伸相關話題。

但當前AI搜索完全取代傳統搜索引擎仍不現實。多年來,傳統搜索巨頭已構建起堅實的“護城河”。以谷歌爲例,Chrome瀏覽器背後有YouTube、Gmail、地圖等生態服務支持。當用戶使用Chrome登錄谷歌賬號,就能同步這些應用中的書籤、密碼、瀏覽記錄等,換個電腦也能無縫銜接。這種生態黏性是新興AI瀏覽器一時難以突破的。

傳統搜索引擎還掌握着生成式AI發展的關鍵資源——算力與數據。例如,OpenAI訓練ChatGPT需依賴龐大算力,而谷歌雲位居全球前三;模型優化需要海量數據,其中大量仍存儲於谷歌服務器中。而這些AI公司若想跳過這一枷鎖,自建數據索引庫,不僅技術門檻高,也意味着鉅額成本。

無論如何,隨着AI技術不斷發展,全球搜索業務已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新興AI搜索能否突破成本與技術壁壘,開闢新格局?傳統搜索巨頭又能否擺脫固有商業模式的束縛,成功實現AI化轉型?答案尚未揭曉。可以確定的是,AI不再只是技術革命的推動者,也正在成爲塑造市場競爭與監管走向的關鍵力量。谷歌一案的判決,被業內稱爲“本世紀科技行業最具深遠影響的法院裁決之一”,將爲同樣面臨反壟斷訴訟的Meta亞馬遜蘋果提供重要參考和借鑑。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