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汽車創始人 李斌
作者 | 邱鑫浩
來源 | 邱處機
李斌和他執掌的蔚來汽車,再次向市場展示了其驚人的融資能力。
9月10日晚間,蔚來宣佈完成總額達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億元)的股權增發計劃。從發佈公告到完成發行僅用了數小時,美國存託憑證(ADR)定價每股5.57美元,A類普通股則定價每股43.36港元。
這不是蔚來2025年首次“補血”。
今年3月,蔚來就通過配售股份募集了40.3億港元資金,加上此次10億美元增發,以及安徽國資和寧德時代等戰略投資者的25億元馳援,蔚來年內累計融資規模已突破百億人民幣大關。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融資吸引了美國、英國、瑞士等海外長線投資機構的參與,顯示出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信心。
一
融資實力
蔚來此次融資效率令人驚歎。9月10日,蔚來宣佈完成總額達10億美元的股權增發融資。投資機構來自美國、英國、瑞士、挪威、亞洲等地。
最讓市場驚訝的是,僅僅“幾個小時”,所有融資份額就被投資者搶光。這樣的融資速度和新勢力車企中獨一無二的融資能力,讓那些預測蔚來就快倒閉的人,又一次失望了。
相比於今年3月每股29.46港元的配售價格,本次融資在股價和融資額上均有大幅提升。摩根士丹利、花旗、中金、摩根大通、大和等全球知名投資機構一致認爲,蔚來的經營全面向好,財務表現邁過了結構性拐點。
根據公告,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智能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研發、開發旗下品牌的未來技術平臺及車型、擴大充換電網絡以及進一步強化公司資產負債表。
蔚來的研發投入,一直是個吞金獸。
自2014年成立以來,蔚來已經在研發上累計投入超過600億元。從2022年開始,蔚來每個季度的研發投入強度基本維持在30億元左右。
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融資還有一個核心目標,那就是保障供應鏈穩定。
此前樂道L60因電池供應資金短缺導致產能受限,錯失市場機遇。在訂單激增的背景下,蔚來需要提前支付供應鏈費用以避免產能瓶頸,此次融資正是爲四季度交付高峯儲備資金。
二
盈利之路
儘管融資成功,但蔚來的財務狀況確實面臨挑戰。截至2025年6月30日,蔚來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71.11億元,相比2024年末的277.47億,在6個月內大降超70%。
蔚來頻繁被詬病的一個數據,在於其自成立以來的累計淨虧損已經超過了1000億元。其資產負債率也攀升至93.39%,遠高於理想、小鵬等新勢力以及行業平均水平。
與其他新勢力相比,蔚來的處境確實獨特。
理想汽車已連續11個季度盈利,二季度淨利11億,毛利率穩守20.1%。黑馬零跑雖然每輛只賺100元,但上半年淨利0.3億,成爲了理想之後第二家盈利的新勢力。
李斌在近期閉門會上坦言,公司正處在“生死攸關”的轉型期。
蔚來二季度財報顯示,儘管銷量同比增長25.6%至7.2萬輛,營收增長9%至190.1億元,但10.3%的綜合毛利率和49.9億元的淨虧損,仍與盈利目標存在差距。
更嚴峻的是,要實現四季度NON-GAAP口徑盈利,需要完成月均5萬輛、季度15萬輛的交付目標,這較三季度指引的8.7萬-9.1萬輛環比增幅達65%-73%。
面對挑戰,蔚來給出了詳細的盈利路徑:通過提升L90、ES8等高毛利車型的交付比例,將綜合毛利率從二季度的10.3%提升至16%-17%;實施CBU經營機制後,研發費用從每季度30多億元壓縮至20億元以內;銷售管理費用則控制在銷售額的10%以內。
李斌強調,若蔚來四季度銷量能達到15萬輛,實現盈利則“完全有機會”。
三
戰略佈局
市場數據爲蔚來的目標提供了部分支撐。
在多品牌戰略方面,蔚來已經佈局了三大品牌:蔚來、樂道和螢火蟲。
8月交付數據顯示,蔚來交付新車31305臺,同比增長55.2%,創歷史新高。其中,蔚來品牌交付10525臺;樂道品牌交付16,434臺;螢火蟲品牌交付4346臺。
樂道L90成爲蔚來的亮點車型,上市首月就交付了10,575臺,是蔚來歷史上銷量破萬最快的車型。爲了優先保障樂道L90和全新ES8的交付,蔚來對資源配置進行了大幅調整。
李斌介紹了接下來的產能安排:“優先保證樂道L90和全新ES8的交付,連L60都需要給L90讓位,預計從10月開始,樂道的產能緊張情況會有所緩解,希望四季度樂道和蔚來品牌的全供應鏈產能都能提升到每個月2.5萬輛,同期螢火蟲產能在6000輛左右,三大品牌合計5.6萬輛”。
即使採取了諸多措施,蔚來要實現四季度盈利目標,仍面臨多重挑戰:行業價格戰風險、原材料成本壓力、需求透支風險以及高投入的換電模式。
不過李斌還是帶着一股衝勁,向市場宣告:蔚來要在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向着盈利的目標全力衝刺。
隨着高毛利車型佔比提升和成本控制措施落地,李斌的盈利公式也並非完全不可實現。
寒冬將至,蔚來能否在春天到來時破土而出?答案就藏在接下來幾個月的財務報表裏。
(全文完)
【邱處機簡介】
主理人來自福建龍巖,現在常駐北京。公衆號專注於撰寫商業牛人的成長經歷和認知升級,讓我們一起向他們學習,不斷成長,不斷進化。
【邱處機旗下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