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2014年説的話,大家終於發現是對的

財經無忌
5小時前

文 | 陶魏斌

“如果消費者買到一款無糖飲料,感覺就像是白花錢了。”

2011年,東方樹葉初登市場時,即便在公司內部也瀰漫着“懷疑”的聲音——而隨後近七八年的產品銷售狀況,更爲這種質疑推波助瀾。

不少經銷商和零售商反饋產品動銷緩慢,庫存積壓嚴重,甚至有人直言“這根本不是市場能接受的東西”。

但最終,隨着時間推移,無糖飲料逐漸從“小衆”走向“主流”,東方樹葉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這是長期主義在中國市場獲得豐厚回報的生動註腳——而蔚來,正成爲這一樸素卻不易踐行的商業圭臬的最新案例。

“純電的領先只會越來越強。”在今年9月初蔚來發佈Q2財報後,李斌在媒體溝通會上說。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內,這個結論正漸成共識。以增程技術發家的理想汽車,包括問界品牌,均已開始全力押注純電產品。

而李斌的另一個觀點,則還存在討論空間,因爲至少目前,同行的響應還只停留在嘴上。他說(新能源車)“車電分離,可充可換,電池租用,這個模式是終極方案。”

事實上,包括純電、換電,以及大三排,這些都是蔚來一直堅持在做的。“2014年我這麼想,今天依然這麼堅信。”

蔚來在2025年迎來堅守十年的最有力市場認可。

今年8月,蔚來交付量達3.1萬輛,同比增長55.2%,創歷史新高。

樂道L90依然延續熱銷態勢,自上市以來累計交付超12,500臺,連續六週進入大型SUV周銷量TOP 3。

同樣被驚呼“神車”的蔚來全新ES8,在預訂用戶裏,除去蔚來老用戶的換購,增程和燃油的車主佔到80%。

與此同時,蔚來股價在7-8月累計上漲89.7%,資本市場上,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中金、摩根大通、大和等在內的全球知名投資機構,一致認爲蔚來公司經營全面向好。

當新能源行業從“技術混戰”進入“價值分化”階段,這個曾因“燒錢”被質疑的品牌,正以行業標杆的姿態重構市場認知。

“我2014年跟投資人講的東西,跟現在講的東西,其實沒有很大的區別。”李斌說。

1、純電崛起,增程退潮的必然邏輯

2019年應該是在蔚來歷史上最爲艱難的時刻。

巨大的投入、融資不順再加上市場尚未成熟,李斌堅持的“純電、可充可換”模式遇到了極大的挑戰。

巨大的壓力之下,並非沒有人勸過李斌“先做增程活下來”。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會先做增程賺點錢。”李斌的這調侃看似雲淡風輕,實則充滿了艱辛與不易。

彼時的市場,確實偏愛增程:2020年理想ONE年交付32624輛,公司現金儲備達到298.7億元,2022年3月問界M5增程版開啓交付,當年8月月交付就達到了1.68萬輛——幾乎相當於很多純電車型一年的交付量。

但行業趨勢的轉向比想象中更快。

據乘聯會今年1—7月,純電車型銷量增長35.2%,增程車型增長12.1%;其中,7月純電車型銷量同比增長24.5%至68.3萬輛,增程車型則暴跌11.4%至10.2萬輛。

市場數據正在反映出純電車型在受到用戶的歡迎——其中一個重要的核心轉折點在於“補能焦慮的消除”。

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底,我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槍)總數達1669.6萬個,同比增長53%。

按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的說法是,“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每5輛車就有2個充電樁。”

而在今年7月,蔚來第8000萬次換電服務正式達成,同時蔚來還完成了高速換電千站計劃,建成了全國主要城市間高速換電網絡,連通550城,蔚來、樂道用戶高速公路出行已經和油車一樣便利,補能焦慮宣告終結。

這也是爲什麼過去被市場追捧的“增程”逐漸失寵的原因。

事實上行業永遠逃不開一個真理:那就是市場從不爲“過渡”買單,只有能徹底解決核心痛點的技術,才能站穩腳跟。

這種場景對比,像極了功能機時代的“小靈通”與移動手機。

當年,國內移動通訊尚處於起步階段,大哥大等高端手機仍是土豪的象徵,手機話費高昂,而固定電話又受線路限制。

小靈通憑藉其“基站覆蓋範圍適中、資費親民、輻射低”的優點,迅速在試點地區受到熱捧,成爲普通大衆負擔得起的“移動電話替代品”。

2006年10月,“小靈通”用戶數量達到歷史頂峯,在中國大陸擁有9341萬用戶,全球用戶量突破了1億。

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和通信行業的飛速發展,小靈通這一曾經的“時代寵兒”逐漸走向了衰落。

技術迭代使得新型移動通信設備層出不窮,功能日益強大,而小靈通則因其信號覆蓋侷限、功能單一等缺點逐漸被市場淘汰。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中國當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裏,增程技術的退潮亦是同理:它是基建短缺時代的“權宜之計”,而純電纔是技術終局。

其他品牌的動態更能印證這一趨勢:截至2025年7月,比亞迪純電動車銷量佔比爲54.8%,超過了插電混動車。即便以增程起家的理想,也在今年推出了首款純電中大型SUV理想i8。

2、大三排走紅,不是偶然

“二孩家庭把車門一關,最先爆發的矛盾從來不是去哪兒,而是誰坐第三排。”這是網上一個特別火的話題。

在這個話題的背後,則是這兩年大三排車型在國內,逐漸從小衆走向主流的現象。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大三排SUV市場持續升溫,三年複合增長率突破40%,遠高於SUV整體市場增速。2024年,國內大型、中大型SUV累計零售銷量達164.6萬輛,同比增長52.5%。

事實上,大三排車型的走紅,是社會結構、技術突破與中國市場特色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社會需求看,三孩政策落地後,“全家高品質出行”成爲新剛需。二孩、三孩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成員結構發生變化,對出行空間提出了更高要求。

與此同時,城市化進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者在追求實用性的基礎上,開始重視駕乘體驗與品質感。另一方面,消費升級更推動大三排車型的受衆羣體日益多元,覆蓋追求商務接待、車內辦公、休憩放鬆、露營出行等多重場景的用戶。

再加上中國市場對“大即是好”的偏好根深蒂固,大三排SUV的走紅,便順理成章地成爲新時代家庭出行的象徵。

聽上去這似乎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但在李斌看來,背後的關鍵因素是技術的進步。

“很多技術,如果沒有到一定的成熟度就沒有辦法量變到質變。”

要造出一臺像樂道L90那樣“座座都是VIP、6人10箱無壓力、前後都能裝行李”的大三排,其實沒有想象的這麼容易。

“L90其實不是今天搞出來的,是三年前的決定,讓手上的技術積累到這個時間點能做出來。”李斌解釋說。在他看來,造純電大車是有門檻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我們十年技術創新。”

客觀來說,正是蔚來十年專注於純電,爲純電大車奠定了體系化的優勢,纔在今年成就了樂道L90以及第三代ES8的產品體驗。

“技術創新、充換電基礎設施的普及,以及用戶心智的變化、消費心理的變化,這三件事情放在一起,就能夠推動大三排SUV,真真正正進入純電的時代。”李斌說。

3、市場需要長期主義者

李斌又“搞”到錢了。

就在這個月的10日,蔚來宣佈完成了10億美元股權增發融資,投資者包括來自美國、英國、瑞士、挪威及亞洲多個國家知名長線投資機構。

這是蔚來今年的第二次公開融資。在3月份,蔚來曾公告擬以每股29.46港元的價格配售股份,融資35億港元。

在當下的融資環境中,資本還能持續加碼,也證明了蔚來是一家被嚴重低估的公司。

而李斌和他的同事們也在證明蔚來正在走出第二個低谷——事實上2019年的那次困難程度遠超這次。

在9月2日晚間的財報電話會上,李斌向分析師們交底:第二季度是蔚來今年的底部,從第三季度開始,蔚來將迎來銷量、營收、毛利、現金流等多個關鍵指標的環比改善。

“我們有信心在今年內實現毛利率20%的目標,第四季度實現經營性現金流轉正,進而實現盈利目標。”李斌說。

如果把經營時間持續拉長,某一個季度的財務數據,可能並不能說明什麼,但李斌這次顯得特別重視,“我覺得在一個合適的時間節點,去證明我們可以做到這件事,還是挺重要的,這是一個經營的需要。”

就像東方樹葉在等待了十年後,迎來了市場的重新評估,如今依靠樂道L90和新款ES8,蔚來也因堅持“長期主義”獲得了回報。到今年第四季度,蔚來、樂道、螢火蟲三個品牌的總產能能到達月均5.6萬輛。

銷量的規模化,也意味着蔚來過去十年長期堅持的投入,進入了紅利收穫期。

“很多時候中國的企業,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很多都是在產品定義這個層面,去總結反思,但是在技術路線和產品規劃方面,討論的比較少,這個也是我們蔚來,做事情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李斌坦言,“如果大家去看蔚來十年前做的事情,說的事情,和今天區別不大。”

2017年,當行業追捧增程時,蔚來堅持押注純電與換電。2022年,當多數新勢力陷入“10-20萬純電小車價格戰”時,蔚來又提前佈局大三排市場,避開紅海競爭。

對技術的投入則是蔚來戰略定力的另一個表現。

自2014年成立以來,蔚來已經在研發上累計投入超過600億元,從2022年開始,蔚來每個季度的研發投入強度,基本維持在30億元左右,全球申請中及已授權專利總數接近10000項。

但在過去,市場太在意短期銷量和季度業績,對於蔚來在戰略定力與長期主義的堅守上,並未得到合理的體現。

所幸到了2025年,蔚來迎來了自己的“技術大年、產品大年和基礎設施建設大年”,這也標誌着蔚來將全面進入一個收穫期,也讓市場給了一次重新評估蔚來真正價值的機會。

“熬過這個低谷,就等到了現在,見到了曙光。”這是李斌的自信。

路易斯·塞爾努達在《朝聖者》中寫道:不要回頭,忠實於你的路途,不要懷念,一種更輕鬆的命運。

而在新能源行業的下半場,也只有那些像蔚來一樣,耐住性子做研發、沉下心解痛點的企業,才能在“價值分化”的浪潮中,真正站穩腳跟。

畢竟,所有的“突然爆發”,都是“蓄謀已久”的結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