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數字人正在產業深處萌生真實價值

證券日報
7小時前

  曾幾何時,虛擬數字人宛如一顆熠熠生輝的科技新星,深得資本市場“偏愛”。而短短數年時間,其光環褪去。高企的運營成本、低迴報的現實壓力以及尚未突破的交互能力瓶頸,共同構成行業前行面臨的嚴峻挑戰。

  喧囂散盡,虛擬數字人正在技術迭代中醞釀重生。在AI浪潮的託舉下,其悄然轉身潛入產業後臺。產業界逐步形成共識:未來五年,虛擬數字人將擺脫“花瓶”標籤,走向“實質性賦能”,撬動智能製造、文娛消費的新增長極,成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工具和經濟增長新變量。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深入一線調研,瞭解虛擬數字人深耕產業需求的轉型路徑,探索其如何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書寫“虛實共生”的新篇章。

  從火爆到降溫

  2021年初,虛擬美妝數字人“柳夜熙”的亮相點燃了整個產業圈,精緻的妝容、流暢的互動,“柳夜熙”在抖音上線48小時便斬獲百萬粉絲。一時間,資本競相追逐,虛擬數字人的商業價值一度被推至頂峯。

  此後,企業紛紛跟進,推出自家“虛擬數字代言人”。例如,屈臣氏推出“屈晨曦”,花西子發佈“花西子虛擬人”,招商銀行上線“AI小招”,各方密集發力,試圖在虛擬數字人市場搶佔先機。

  彼時,“3個月造星、6個月回本”成爲行業口號。從上海的咖啡館到北京的投資路演,再到廣州的拍攝棚,幾乎所有從業者都相信,只要整合算法、美術和營銷,數字虛擬偶像就能批量化生產併產生巨大商業回報。

  然而,表面繁榮難掩現實困境。虛擬數字人高昂的製播與運營成本短板逐漸顯露。企業逐漸意識到,虛擬數字人並非“低投入、高回報”的賽道。

  深圳創壹科技文化有限公司CEO樑子康表示,公司在推出“柳夜熙”之前,僅半年多時間,在研發人員與技術設備等方面的投入就達百萬元,第一條“柳夜熙”短視頻的成本達數十萬元。

  隨着新鮮感退潮,那些曾被寄予厚望的“虛擬數字代言人”被悄悄從平臺首頁撤下,彷彿從未存在過一般。

  QuestMobile報告顯示,2023年虛擬主播的GMV(成交總額)不足真人主播的1/5,用戶付費意願持續走低。例如,抖音平臺虛擬主播平均觀看時長從2022年的15分鐘降至2023年的5分鐘,粉絲流失率超40%;快手電商也取消了對使用官方數字人產品女媧的電商直播間的額外流量支持。

  “虛擬數字人熱度降溫是市場從狂熱迴歸理性的必然結果。”廣州艾媒數聚信息諮詢股份有限公司CEO張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虛擬數字人的發展面臨三重挑戰:其一,早期數字人依賴動作捕捉與圖形渲染技術,但表情僵硬、交互延遲等問題長期未解,技術同質化導致受衆審美疲勞;其二,成本與收益失衡,高質量3D數字人製作成本居高不下,而2D數字人因模板氾濫陷入“價格戰”;其三,應用場景侷限,儘管政務、教育等領域有成功案例,但虛擬數字人泛娛樂化應用佔比過高且IP運營能力不足,導致多數項目難以持續盈利。這些因素制約了虛擬數字人在C端的持續盈利。

  深耕產業需求

  當潮水褪去,產業開始重新思考,若虛擬數字人不能在真實需求中創造價值,就只能淪爲昂貴的“技術玩具”。

  於是,虛擬數字人場景座標從C端的“流量造星”轉向B端的“效率剛需”。客服、直播、培訓、醫療導診等場景,天然需要7×24小時、可複製、可規模化的交互勞動力;虛擬數字人一旦能替代或增強人力,其價值便不再是“看得酷炫”,而是“算得過賬”。這一邏輯遷移,爲技術提供了可持續的練兵場,也爲資本提供了可量化的回報模型。

  與此同時,技術的迭代也在加速重塑虛擬數字人。生成式大模型的爆發,讓虛擬數字人擁有了“會思考、懂情感、能成長”的靈魂:自然語言處理賦予其語義理解力,語音識別與合成賦予其聽說能力,多模態大模型與情感計算則讓其在表情、語調、肢體語言上與人類對齊。

  技術廠商通過模塊化工具和SaaS平臺降低製作門檻,推動虛擬數字人走下“偶像神壇”、深耕產業需求,快速部署至金融、醫療、教育、企業服務等實用場景。

  以百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度”)高說服力數字人爲例,百度研製的多模協同的數字人技術,基於文心4.5T實現了融合多模規劃與深度思考的劇本生成,由劇本驅動數字人多模協同,實現動態決策的實時交互。記者觀察到,百度高說服力數字人生動復刻真人形象、聲音,動作生動自然:在介紹商品時,數字人時不時拿手挪一挪自己的凳子調整位置,有時還用手指快速敲着桌子,交互自然流暢。

  百度副總裁、電商總經理平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百度高說服力數字人已成爲一個“形神音容”高度協調、會思考決策、能協作完成特定任務的超級智能體。隨着大模型與多模能力發展,數字人未來有望超越真人效果。

  隨着AI技術能力的不斷提升,數字人技術不斷迭代,商業化邏輯逐步跑通。百度財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數字人產生的收入環比增長55%。據公司電話會披露信息計算,約爲5億元。

  電商巨頭京東同樣全力加碼虛擬數字人。據瞭解,京東在2024年春節試水數字人直播,其言犀數字人春節期間累計帶貨GMV超4000萬元。今年“618”期間,京東數字人直播已經實現“高商業可用”。數字人直播成本僅爲真人1/10,可以7×24小時全天開播,提升直播間轉化率30%,直播表現超過80%真人主播。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楊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虛擬數字人直播通過技術驅動重構電商價值鏈。總體來看,廠商的競爭核心在於場景化創新與用戶體驗優化,而非單純技術堆砌。只有實現技術、內容、商業的深度協同,才能真正釋放數字人主播作爲電商增長引擎的潛力。

  “虛擬數字人直播長期價值釋放仍需突破三重挑戰:技術需實現從功能復刻到情感共鳴的躍遷;生態需平衡平臺穩定性與技術替代風險;監管需建立跨平臺標準框架。”楊雯說。

  各方合力促行業穩步前行

  大模型迭代與智能體技術的湧現,推動市場規模加速擴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預測,2025年,我國虛擬數字人核心市場規模將突破48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6400億元。

  資本市場也再次青睞虛擬數字人產業。IT桔子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7日,年內數字人領域共發生投融資案件23起,接近2024年全年數據(24起);23起投融資案件涉及金額共計35.07億元,平均每起融資超1.5億元。

  政策層面同樣釋放積極信號,爲虛擬數字人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比如,7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的《上海市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數字人、數字孿生虛擬現實、感知交互、空間計算等關鍵技術領域開展前瞻性技術攻關。

  除上海外,還有多地積極佈局數字人領域。僅6月份,就有西寧、綿陽等地上線了新款數字人,爲市民辦理業務、享受公共服務帶來極大便利。

  不過,挑戰依然存在。隨着應用深入,虛擬數字人涉及的倫理與法律問題也逐漸顯現,包括數據隱私、版權爭議等多重權益糾紛。

  例如,近日,北京互聯網法院通報一起虛擬數字人著作權侵權案,法院認定涉案虛擬數字人形象具有獨創性,應受著作權法保護,被告侵犯了原告對虛擬數字人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虛擬數字人承載多重權益。北京互聯網法院法官朱閣表示,虛擬數字人由外在表現及技術內核兩部分組成。在外在表現層面,若來源於真人形象、使用真人數據,則涉及自然人的肖像、聲音等人格權益的保護。反之,具有獨創性的虛擬數字人形象構成美術作品,可以通過著作權法予以保護。

  “在技術內核層面,虛擬數字人涉及的代碼等可以作爲計算機軟件受著作權法保護,具有祕密性、價值性及保密性的算法和數據則可以作爲商業祕密受到保護。現實中要結合當事人的主張及案件情況予以綜合判定。”朱閣說。

  平臺方也在加強治理。抖音生活服務內容生態與體驗負責人羅永翔表示,隨着AI技術迭代,數字人可操作成百上千個賬號,僞裝成真實的直播,存在誤導消費者的風險。抖音平臺去年優化了對AI主播的識別能力,累計處理超17萬個錄播直播間,封閉3萬多個賬號,打擊2800多個黑商團夥。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