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再度出山,阿里殺回來了,市值重回3萬億

Ofweek維科網
昨天

文 / 汪淼 美編 / 顧青青 出品 / 網界

四年了,阿里巴巴的市值終於殺回來了。

9月17日,港股開盤,阿里巴巴股價就往上衝,截止上午10:00,阿里股價漲超3%,報158.3港元,市值重新站上3萬億港元,這是整整四年來的第一次。

更誇張的是,從今年年初算起,阿里已經漲了接近一倍。要知道,去年這個時候,很多人還在說“互聯網沒戲了”“平臺經濟到頭了”。結果呢?阿里用實實在在的漲幅,把悲觀者的臉打腫了。

這不是沒理由的狂歡。你看財報就知道,阿里剛剛發佈的2025年第二季度成績單裏,淨利潤同比漲了76%,雲業務增速衝到26%,是三年來最高。

再加上馬雲今年以來頻繁在公司露面、高德推出“掃街榜”、自研AI芯片逐漸投入使用……這一連串動作,都在告訴市場:阿里回來了,而且比之前更聚焦、更敢打。

有人說,這是“技術+消費”雙輪驅動的勝利,也有人說,這是馬雲迴歸帶來的信心重啓。但不管怎樣,一個事實擺在眼前:阿里正在用AI重塑自己,也在重新拿回市場的信任。

01股價回來了,因爲業務真的好了

阿里巴巴這一次的股價表現,確實讓很多人沒想到。

今年年初,阿里巴巴的股價還在80港元左右徘徊,但只用了大半年時間,就幾乎翻了一倍,衝到158港元以上。阿里巴巴的總市值也重回3萬億港元,這也是2020年之後首次。

要知道,就在2020年10月,阿里股價從304港元的高點一路下跌,最低跌到只有55港元。很多人那時覺得,阿里可能再也回不來了。

但2025年一切都變了。從八月發佈最新財報開始,市場對阿里的信心就逐漸回來了。

第二季度,阿里雲收入334億元,同比增長26%,創三年來最高增速。更重要的是,阿里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3800億元搞AI和雲業務,這個數字,比很多小國家的GDP還高。

資金也在真金白銀地投票。數據顯示,南下資金已經連續18天淨買入阿里,總金額接近500億港元。這說明,機構正在重新把阿里放進核心資產籃子裏。

02自研芯片曝光,阿里正在擺脫依賴

阿里這一次能重新被市場認可,絕不只是因爲電商業務回暖,更關鍵的是它在AI、芯片等領域的突破

八月初,阿里發佈了新一代大模型Qwen3-Next。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又強又省”,訓練成本不到上一代的十分之一,但性能卻更強,尤其在長文本、數學和代碼任務上表現突出。

目前,通義千問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家族之一,衍生模型超過14萬個,下載量超過4億次。

但更讓人意外的是芯片,9月16日晚,央視《新聞聯播》意外“曝光”了阿里平頭哥自研的AI芯片——PPU。從參數來看,這款芯片的顯存達到96GB,片間互聯帶寬700GB/s,支持PCIe5.0,性能接近英偉達的H20,但功耗更低。

更重要的是,該芯片兼容英偉達CUDA生態,開發者無需重寫代碼即可實現平滑遷移,這爲其後續商業化應用掃清了重要障礙,標誌着阿里在自主芯片研發道路上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03馬雲回來了,但阿里不再只靠一個人

馬雲的出現,總是能引發關注。今年以來,馬雲多次出現在阿里園區:2月在杭州總部,4月在雲谷園區演講,5月到湖畔小屋鼓勵員工,9月甚至去了HHB酒吧。每次露面,都被員工拍照傳播,甚至有人喊“馬老師”。

馬雲的出現,像是一種信號。他在內部說:“科技不僅要征服星辰大海,更要呵護人間煙火。”他也提到,阿里要在AI時代“讓普通人受益”。

但今天的阿里,已經不再只依賴馬雲。CEO吳泳銘、董事長蔡崇信、電商業務負責人蔣凡,組成了新的核心團隊。蔣凡重新整合了電商和本地生活業務,吳泳銘主抓AI和雲,蔡崇信負責戰略和資本。

阿里也不再是過去那個“什麼都做”的巨頭。今年8月,阿里正式從“1+6+N”的組織架構收縮爲四大業務集團:中國電商、國際數字商業、雲智能集團和其他業務。

餓了麼被划進中國電商,高德、菜鳥、大文娛等被歸爲“其他業務”。這一調整不是爲了分,而是爲了把資源更集中地投在覈心賽道上。

馬雲的存在,更像是一種精神象徵。他迴歸,帶給員工信心,但真正的改變,是靠戰略和執行。

總結戰略聚焦與信心迴歸,阿里走出低谷

四年之後,阿里終於再一次摸到了3萬億市值的門檻。

這不是偶然。從AI芯片自研、大模型開源,到高德掃街榜上線、電商業務重整,阿里正在多條戰線同時發力。業績好轉只是結果,更深層的原因是戰略清晰了、執行力上來了、技術儲備也開始兌現了。

馬雲今年的多次現身,更像是一種象徵,阿里重新找回了創業期的那股勁。雖然他不再擔任具體職務,但他的存在依然影響着這家公司的節奏和文化。

當然,阿里面臨的挑戰一點也不小。AI的競爭纔剛剛開始,自研芯片能否規模化替代英偉達,還需要時間驗證。

但至少現在,阿里已經不再是那個迷茫的巨頭,它有了明確的方向。

原文標題 : 馬雲再度出山,阿里殺回來了,市值重回3萬億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