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電子產業:外資“盛宴”與本土“空心”

國際電子商情
09/19

在電子信息領域,越南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第五大計算機零部件出口國,幾乎所有全球知名科技企業,如三星英特爾、LG、富士康、比亞迪等,目前都在越南設有工廠。憑藉外資的湧入,越南在電子產業領域迅速崛起,被視爲“世界工廠”的有力競爭者。

但若將整條價值鏈縱向切開,以“上游—中游—下游”的視角重新觀察,便會發現一個被出口數字掩蓋的越南產業結構事實,即典型的“外資主導、本土配套”特徵。這種分工格局不僅讓越南在全球電子產業中扮演“高配版代工廠”的角色,也埋下了供應鏈安全、訂單波動以及產業升級受阻的三重隱患。

越南電子製造業概況

電子製造業是越南加工製造業中最大的出口行業,對外匯收支和貿易平衡發揮了重要作用。越南通訊與傳媒部(MIC)預測,2025年越南信息和通信技術(ICT)產業收入將有望達到1,693億美元,同比增長11.4%;硬件和電子產品出口預計達1,485億美元,同比增長12.3%。

越南電子產業的發展,與三星的進入密切相關。2008年,三星在越南北寧省建立了第一家工廠,隨後不斷擴大投資規模,涉足手機、電視、芯片零組件、電子元器件等多個領域。2024年,三星在越南的投資總額達到232億美元,出口額近700億美元,繼續保持越南最大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的地位。2025年前6個月,三星越南實現了318億美元的收入,其中280億美元來自出口,相當於該國出口總額的12.7%。

三星的進入,不僅帶來了大量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還吸引了衆多上下游配套企業,形成了產業集羣效應。目前,鴻海精密、廣達、仁寶、英業達、和碩、緯創資通等中國臺灣電子代工“六巨頭”均在越南投資設廠,工廠規模持續擴大。這些代工企業的到來,使得越南一躍成爲全球除中國以外最重要的電腦產地,蘋果惠普戴爾等品牌的電腦均在越南生產。

除了三星和中國臺灣的代工企業外,英特爾、微軟谷歌等全球科技巨頭也紛紛在越南佈局。英特爾在越南設有芯片封裝測試工廠,微軟和谷歌則已開展或正在評估雲計算和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業務。這些企業的投資,進一步推動了越南電子產業的發展,使其在全球電子產業鏈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越南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越南計算機、電子產品及其零部件出口額達725.8 億美元,同比增長26.6%;電話、手機及其零部件出口額達538.9億美元,同比增長2.9%,分列所有品類的第一、第二位。同時,全年計算機、電子產品及其零部件進口額達1070.5億美元,同比增長21.7%,排名第一。

表1:2024年越南主要進出口貿易國家與地區

外資絕對主導的產業結構

目前,越南電子製造業主要分爲南部(胡志明、平陽)和北部(河內、北寧、海防)兩大區域。其中,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吸引了海爾(AQUA)、TCL、美的、三星、松下、夏普蘇泊爾、施耐德、正泰電器京東方等知名企業入駐。這些企業推動了越南南部地區產業鏈的完善,使該地區成爲重要的家電出口基地。

北部紅河三角洲主要以消費電子、汽車產業鏈集羣爲主,匯聚了三星、松下、LG、立訊、富士康、比亞迪、華勤、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和碩、藍思科技舜宇光學等大量知名企業,涵蓋了從終端到代工、零部件以及材料供應等多個環節,形成了涵蓋終端產品、代工、零部件和材料供應的完整產業鏈。

相關數據顯示,三星位於北寧省與太原省的兩座工廠2024年產量達到1.6億臺,佔全球三星手機出貨量的60%;蘋果AirPods在越南的產量佔比也已升至65%,主要由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在北寧省安豐、桂武兩大園區完成。電腦端,“臺系六巨頭”在北寧、北江、永福三省合計擁有約1億檯筆記本電腦年產能,佔全球筆電市場的25%-30%。據統計,紅河三角洲的電子產業鏈集羣貢獻了越南電子產品出口額的約40%。

而且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越南電子工廠的本土採購需求強烈。原因之一是隻有拿到越南原產地證書(本土的採購如生產物料,設備超過38%),才能享受越南出口的優惠關稅;其二,貨運時效對當地工廠的影響比較大,從中國採購生產材料,陸運及海運通常要4-7天,時間成本大,需要供應商提供本土現場的及時服務。

半導體產業鏈佈局加快

越南半導體產業近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已成爲全球電子製造業轉移的重要受益者。根據Statista Market Insights的數據,2024年越南國內半導體行業收入達到182.3億美元,並將於2029年增長至313.9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爲11.48%。

而《越南人民網》日前在一篇名爲《半導體產業迎來黃金時期》的文章中,再度引用該機構的數據稱,2025年越南半導體市場規模將有望達到244.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爲13.73%,到2030年將達465.4億美元的規模。

圖1:2023-2029年越南半導體行業收入(十億美元) 製圖:國際電子商情 數據來源:Statista Market Insights

目前,越南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大半導體產業集聚區內擁有外商直接投資項目(FDI)174個,註冊資本總額近116億美元。

其中,北部形成了以河內、北寧、北江爲核心的存儲器製造與封測集羣,三星、SK海力士、美國安靠(Amkor)等國際巨頭均聚集於此。安靠在北寧省的16億美元封測工廠已於2023年10月投產,專門服務於存儲器、汽車芯片和通信芯片的測試需求,預計年產能達36億顆芯片;韓國Hana Micron也在北江省投資約10億美元建設存儲芯片封裝測試工廠。這些項目使越南在全球存儲器封測領域佔據重要地位。

英特爾、安靠、日月光三家企業的封測營收合計約110億美元,佔越南電子出口總額約8%;村田、TDK、國巨等日臺廠商已在越南北部設立14座工廠,供應蘋果與三星所需的多層陶瓷電容、電感與射頻器件;三星顯示在北寧省投資25億美元建設的OLED模組廠,2024年產能達到1.2億片,佔全球中小尺寸OLED模組市場的18%。

南部以胡志明市爲中心,重點發展芯片設計產業,形成了IC設計產業帶。例如美滿科技(Marvell)在此設立了全球四大研發中心之一;新思科技(Synopsys)建立了半導體設計與孵化中心,等等。

中部地區以峴港爲中心,正在建設新興人工智能中心和半導體制造基地。峴港市計劃到2030年,數字經濟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35%-40%,其中,人工智能和半導體芯片被視爲戰略先鋒,是該市打開未來之門的關鍵。

2024年12月,英偉達與越南政府簽署了一項人工智能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建設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和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此外,英偉達還收購了Vingroup旗下的健康科技初創企業VinBrain,這凸顯了越南在人工智能集成半導體應用方面日益重要的地位。

但該區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交通基礎設施薄弱,高速公路和鐵路建設滯後,陸路運輸效率低下,導致產業鏈協同困難,目前主要通過航空運輸和數字通信維持基本聯繫。

這種“兩頭在外”的產業模式,雖然爲越南帶來了大量的外匯收入和就業機會,但也使得越南電子產業對外部市場和供應鏈的依賴程度較高,產業安全面臨風險。換句話說,“出口額越大,越南對外資品牌的依賴就越深。”一旦國際市場需求出現波動,或者外部供應鏈出現中斷,越南電子產業將受到嚴重影響。

本土企業的配套角色

與外資企業的蓬勃發展相比,越南本土電子企業的規模和實力相對較弱。儘管如越南軍事工業和電信集團(Viettel)、FPT、CT Semiconductor已經開始積極佈局芯片設計領域,包括Viettel專注於5G/6G通信芯片和AI芯片研發;FPT在2022年正式推出該國首條用於醫療用IoT產品的IC芯片;CT集團在今年7月發佈首款自主設計的物聯網芯片原型“CTDA200M”等,但均處於起步階段,需警惕“技術依附陷阱”。

而且雖然電子產品出口額超1,000億美元,但與上游供應鏈相關的電子元器件、線束線纜、PCBA、SMT設備、模具、精密金屬件,甚至工廠配套的設備,倉儲物流等都存在大片空白。尤其是在高端電子零部件領域,如芯片、顯示面板、傳感器等領域,95%以上的組件依賴進口,本土配套能力薄弱。這種配套角色使得越南本土企業在產業鏈中處於“微笑曲線”谷底,利潤空間極其有限。

基礎設施與電力瓶頸和人才缺口困境,也對越南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帶來挑戰。衆所周知,半導體制造是能源密集型產業,而越南70%電力依賴水電和火電,北部地區頻繁乾旱影響供電穩定,電力基礎設施升級滯後於產業需求,成爲制約高端製造的瓶頸。

同時,儘管政府大力推動培訓,但當前越南半導體工程師約6,000人,而年需求達5,000-10,000人。CT集團開發首款國產ADC芯片時,將常規2年的研發週期壓縮至6個月,凸顯了高端技術人才的緊缺壓力。

越南的半導體應用機遇

新思科技中國臺灣地區董事長Robert Lee指出,“越南IC產業相對年輕,還需要10-15年才能成熟”。眼下,越南正憑藉其在新興產業佈局、資源儲備、人力資本等領域的獨特優勢,快速崛起爲半導體應用機遇的重要承載地。

燃油車與電動汽車行業

越南的電動汽車(EV)市場由VinFast帶頭,使得半導體元件的需求不斷增長。奧迪、梅賽德斯奔馳和比亞迪等公司正在擴大其在越南的電動汽車業務,需要用於電池管理、電力電子和車輛自動化的半導體驅動解決方案。

工業製造與信息通信技術

越南國家創新中心(NIC)、西貢高科技園區(SHTP)和峴港軟件園2號園區正在引領高科技製造業的投資,助力越南成爲半導體驅動型的智能工廠的首選投資目的地。

人工智能與數據中心

隨着越南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不斷擴展,當地科技企業如FPT正藉助與英偉達的合作,開發一個價值2億美元的人工智能工廠。對邊緣計算、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芯片不斷增長的需求,正使越南成爲人工智能驅動的半導體生產的新興中心。

關鍵原材料與成本競爭力

越南是全球第二大的稀土儲量國家,估計儲量達2200萬噸。越南正在通過確保獲得硅芯片和稀土元素等關鍵原材料來增強其供應鏈的韌性。越南還擁有600萬技術熟練的勞動力,這使得越南在與其他競爭者相比時具有競爭優勢。

人力資本與勞動力發展

越南的全球人力資本指數高達0.69,在亞太地區名列前茅。通過持續在STEM教育、校企合作以及勞動力技能提升方面的投入,越南計劃到2030年培養5萬名半導體工程師。像FPT、Viettel這樣的大型企業正在積極支持人才發展計劃,以確保爲高科技行業提供技術嫺熟的勞動力。

爲了實現產業升級,越南政府還制定了一系列發展規劃和政策,如《到2030年和遠期到2045年越南電子工業發展戰略》、《越南半導體產業2030年發展戰略和2050年願景》等,提出“到2030年,將建立至少100家芯片設計企業,同時建立1家半導體制造工廠及10家封裝測試設施”的目標。同時,設立“國家半導體基金”,以研發補貼、稅收優惠、土地和電力保障等方式扶持本土IC設計與封測企業的發展。

結語

越南半導體產業正處於戰略機遇期與轉型陣痛期並存的關鍵階段。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擺脫對外部市場和供應鏈的過度依賴,提升本土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升級。否則,如果在既定格局中繼續戴着“卡脖子”的鐐銬跳舞,出口數字越漂亮,結構性風險就越沉重。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