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
作者丨DW
國慶長假在即,在線旅遊業的喧囂卻被一紙約談書悄然打破。
9月17日,鄭州市市場監管局的一則公告,將行業巨頭攜程推至風口浪尖。公告稱,已依法對攜程運營主體進行行政約談,直指其涉嫌利用服務協議、交易規則及技術手段,對平臺內經營者的交易與價格施以不合理限制。
這一約談源於此前多家入駐攜程的酒店反映,平臺通過「調價助手」強制干預酒店定價、阻礙功能取消等問題。此前,在8月5日,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集中約談攜程等五家涉旅平臺企業,對相關平臺企業可能存在的實施「二選一」、利用技術手段干預商家定價、訂單生效後毀約或加價、價格欺詐、哄擡價格等問題進行過通報。
對此,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致電並短信留言至河南攜程相關人員,對方並未回應。攜程官方客服則表示:「目前沒有收到相關通知,已經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反饋。」
01 巨頭陰影下的重錘:攜程被約談背後
回溯至1999年,中國互聯網的黎明時分,四位背景各異的創始人——技術派的梁建章、行業通季琦、資本家沈南鵬與管理者範敏,以200萬元啓動資金,共同點燃了攜程的星火。
從2003年登陸納斯達克敲響鐘聲,到2021年迴歸港股,攜程在二十餘載的浮沉中,通過投資、併購與合縱連橫,構築起一個以攜程為核心的龐大帝國。旗下攜程、Trip.com、去哪兒、天巡等品牌如衆星拱月,業務版圖從酒店機票延伸至商旅度假,織就了一張覆蓋全球的旅行服務網絡。
根據官方披露的信息,監管部門已於2025年9月4日向攜程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標誌着此次調查已經持續一段時間。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25年7月,鄭州多家酒店商戶舉報,他們在攜程平臺上架的酒店房間價格被攜程私自修改。多位酒店負責人稱,一旦發現價差,攜程便通過「調價助手」自動下調酒店在攜程的房價,且全程不通知商家,並且不經商家允許修改商家的活動折扣。
攜程的盈利模式主要基於四大核心業務板塊:住宿預訂、交通票務、旅遊度假產品和商旅管理,通過佣金、代理費、增值服務及金融業務實現多元化收入。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攜程通過為合作酒店提供在線預訂服務收取佣金。
一位常年關注互聯網行業的業內人士對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表示,此舉主要是打擊互聯網平臺亂象,保護實體經濟,防止平臺上店大欺客、擾亂市場秩序。
另一位從事20多年旅遊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入駐攜程線上大部分酒店被自動強制調價,平臺有佣金支持,還能攬流量,穩賺不賠,但是酒店的收入會有很大影響,只能是個「打工仔」。
黑貓投訴平臺內容顯示,以「攜程」為搜索詞的投訴共有超14萬條,包括亂扣費、收費不合理、收取高額手續費等問題。其中,有用戶投訴,攜程酒店價格與實際酒店價格不一致。
此次監管風暴的核心,直指攜程「利用服務協議、交易規則與技術手段,對平臺內經營者進行不合理限制」的商業模式。監管部門的指令清晰而嚴厲:限期完成合同修訂與工具優化。更關鍵的是,要「建立健全長效合規機制」。
02 酒店航司虧損,它卻日進斗金
攜程也曾經歷過至暗時刻。
當2020年的疫情陰霾籠罩全球,攜程一度錄得全年32億虧損。然而,CEO梁建章卻化身「直播帶貨一哥」,從唐伯虎到秦始皇,將歷史文化與酒店套餐巧妙融合,單場帶貨破億,上演了一場絕地反擊的商業大戲。
五年後的今天,攜程早已走出陰霾,甚至攀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峯。2025年上半年,287億營收、近92億淨利潤,相當於日賺超5000萬元,其2024年172億的年度淨利,更是成為過去5年中業績最佳的一年。
其中,國際業務成為新的引擎。2025年第二季度,攜程國際OTA平臺機票預訂同比增長超60%,入境遊預訂量同比增長100%以上。
住宿預訂和交通票務是攜程的支柱型業務,去年兩項業務貢獻了攜程超七成營收。然而,攜程出色的業績,與其平臺上產業鏈合作伙伴形成鮮明對比。
當攜程日進斗金之時,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司卻深陷虧損泥潭。國航上半年虧損18.1億元,東航淨虧損14.31億元,南航虧損15.33億元。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另有15家旅遊企業深陷虧損泥沼。
(圖源:官網)
酒店行業更是寒意陣陣。據文旅部數據,近兩年一共倒閉了3萬家酒店,其中單體佔比達95%以上。2024年全國平均房價同比下降6%。
據交銀國際測算,2024年以GMV(商品交易總額)計,攜程在酒旅市場的GMV市佔率高達56%。其高毛利率主要來源於「低成本、高抽成」的策略。攜程對酒店的佣金率普遍較高,一般在10%~20%之間,部分酒店疊加活動甚至超過30%。
為維持這份高利潤,攜程亦在技術前沿佈下重兵。2013年開啓大模型研發,發佈首個旅遊垂類大模型產品。2025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攜程通過智能客服、司導服務監控等應用,已節省20%人力成本。
但技術的冰冷,卻與服務的溫度產生了錯位。Gartner的調查顯示,超六成用戶對AI客服頗有微詞,語義偏差、流程僵化、人工入口難尋等問題,正在侵蝕着這個以體驗為生命的行業的用戶忠誠度。
03 「暴利盛宴」還能持續多久?
當「贏家通喫」反噬行業,面對平臺的強勢,反抗的號角已然吹響。
監管層面,鄭州市市場監管局措辭嚴厲,要求平臺「堅守誠信,徹底糾正不合理限制,尊重商戶自主權」,矛頭直指「強制開通、無法退出」等行業頑疾。
商戶層面,航空公司率先發難,國航、南航、東航等集體高調進駐航旅縱橫,以「價格透明、無捆綁、無殺熟」的承諾,試圖奪回屬於自己的定價權與用戶。
(圖源:官網)
航空公司,為何對OTA平臺(「Online Travel Agency」的縮寫,中文是在線旅行社平臺)積怨如此之深?因為在它們眼中,這些看似合作的渠道夥伴,實則早已演變為巨大利潤的「分利者」。多年的渠道依賴,讓航司們感覺自己彷彿在為平臺「打工」,將核心的定價權與用戶數據拱手讓人。
億歐合夥人黃淵普曾公開發文,質疑攜程「殺熟」與價格優勢缺失,將行業暗處的矛盾徹底公之於衆。
與此同時,高利潤旅遊業務早已成為互聯網大廠們眼中的必爭之地,美團、阿里、抖音、小紅書等羣雄環伺。而就在攜程啱啱交出亮眼財報後,聯合創始人梁建章、總裁範敏及COO熊星相繼減持套現。
這究竟是理性選擇,還是對攜程未來某種不確定性的預判?攜程又將駛往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