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大V羅永浩與西貝莜麪之間關於預製菜的爭論一度甚囂塵上。隨着西貝發佈道歉信、羅永浩宣佈不再追究西貝及其創始人賈國龍的法律責任,雙方的口水戰告一段落。
不過,由此引發的消費者對餐飲企業是否使用預製菜及顧客是否應有知情權的關注,並沒有停止。《財中社》注意到,一些餐廳如喜家德水餃將“拒絕預製”的標語塗抹遮蓋,綠茶集團(06831)也撤去了無預製的標識。
實際上,早在上市招股書中,綠茶集團就已經承認,部分菜品甚至是招牌菜都由第三方預加工,廚房員工只需烘烤即可上菜。
綠茶頻陷預製菜風波
9月17日,“黑貓投訴”微博發文指出,近日多名網友發現,綠茶餐廳外賣的一次性餐具上,原本印有的“無預製菜”字樣被塗黑,僅留下“現炒、實惠”字樣。

不僅如此,有媒體實地採訪發現,部分綠茶餐廳門店外已經沒有“本店無預製菜,現點現做”的廣告語。
需要說明的是,之所以綠茶餐廳門口有無預製菜的廣告語,還是因爲一年前的預製菜風波。

2024年3月,綠茶餐廳被發現,其備受顧客喜愛的菜品佛跳牆並非現場製作,而是一道預製菜,加熱之後即可上桌。綠茶餐廳既沒有告知消費者,也沒有在菜單中標註“預製菜”字樣。
事情發生後,綠茶餐廳很快下架了該菜品。2025年6月接受採訪時,綠茶集團創始人王勤松表示,因爲佛跳牆事件,公司不僅在店門口擺上“絕不出售任何預製菜”的標識語,連有預製菜嫌疑的菜品也都不再售賣了。
這些菜品下架之後,公司在每家門店都掛出“本店沒有預製菜”的牌子。
佛跳牆事件就發生在一年多前,王勤松接受採訪也就是三個月前,言猶在耳,綠茶集團再次因爲菜品預製問題受到了市場關注。
也就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王勤松表達了自己認爲的預製菜標準,他所理解的預製菜就是:產品在別的地方加工熟以後冷凍,到店後不需要任何烹飪,加熱或者不熱就直接可以食用。
這也是與同行交流時,“大家相對認可的說法”,王勤松表示。
招牌菜預製
2025年5月,數次謀求IPO的綠茶集團終於在港交所上市。《財中社》注意到,在上市招股書中,綠茶集團已經明確表示,部分菜品提前預製。
根據招股書,綠茶集團有一部分招牌菜是由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製備的提前處理食材及烘焙產品。例如,公司的招牌菜綠茶烤雞僅需要其廚房員工以預製醬包醃製雞肉並將其放入烤箱烘烤一段時間便可上菜。
綠茶集團在招股書中說明,在可行的情況下,公司將食材的大部分製備過程分配給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的高度標準化設施。在爲顧客烹煮及上菜前,公司只需在餐廳對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所供應的食品進行相對較少的標準化製備工序,即可高效完成。
截至2025年4月14日,綠茶集團與205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合作。而2024年12月10日,與公司合作的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爲190家。約4個月時間,增加了15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
經過第三方食材公司提前處理食材及烘焙產品,菜品在上菜之前需要在綠茶餐廳進行相對較少的標準化製備工序。第三方食材公司提供的豬肉、雞肉和水產品保質期爲三個月。
招股書顯示,綠茶集團前五供應商中,基本以食材處理商爲主。以2024年爲例,公司前五供應商中,有兩家是食材處理商,有兩家是食材批發及處理商,還有一家直接是“提前處理食材處理商”。

2024年,綠茶集團從前五供應商處合計採購2.4億元,佔到了採購總額的18.2%。2022-2023年的情況大同小異,前五采購商的身份與2024年並無太大差異。
對於綠茶餐廳菜品是否預製,社交媒體上早有討論,質疑聲早已有之。“本店沒有預製菜”的牌子並沒有打消顧客的疑慮。
綠茶集團實控人王勤松接受採訪時也已經表示,有了這個“本店沒有預製菜”標識,該相信的還是會相信,也有不相信的人,可能沒有去店裏嘗試過,但“我們必須表達這個態度”。
那麼,如今綠茶餐廳撤去“本店沒有預製菜”標識,外賣塗黑原本印有的“無預製菜”字樣,這又是想表達什麼呢?
(文章來源:財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