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七牛智能(2567.HK)與潤建股份旗下的五象雲谷智算中心宣佈戰略合作。本次合作目標非常清晰:把AI推理算力做成普惠價,一起闖進千億級AI推理市場。
當前,全球AI產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範式遷移:從“重訓練”走向“重推理”。過去,資本和算力瘋狂湧向大模型訓練,GPU集羣越堆越高;如今,模型落地成爲主旋律,推理環節成爲算力消耗的絕對主體,就像新能源車行業從“造樣車”進入“跑滴滴”階段,真正的商業化爆發纔剛剛開始。
01、賽道卡位精準:踩在AI產業“由訓練到推理”的拐點上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筆合作背後藏着三條清晰的成長邏輯,值得反覆咀嚼:
首先,是搶佔推理算力爆發窗口。
Semianalysis與TIRIAS Research在最新報告中指出,未來AI算力結構將呈現“訓練5%、推理95%”的極端分佈。推理需求的爆發不是線性增長,而是指數級膨脹。
華泰證券研究顯示,隨着AI Agent智能體在投研、客服、編程等場景加速落地,其任務分解、多工具調用、多輪交互的特性,使得Token調用量相比傳統Chatbot提升十倍以上,而對應算力需求可能增長百倍以上。
Google最新披露,其月Token處理量已從5月的480萬億飆升至7月的960萬億,僅用兩個月翻倍;中國日均Token量更是在一年內增長300倍,達到30萬億。這些數據背後,是推理算力市場的巨大缺口,也是七牛智能此次合作所瞄準的核心戰場。
其次,是構建"生態+基礎設施"的複合壁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推理算力不是“堆GPU”這麼簡單。與訓練追求“算得快”不同,推理的核心是“算得近、算得省、算得穩”。延遲一長,用戶體驗就打折;成本高於客戶預算,訂單立刻流失;節點分佈不均,服務穩定性就無從談起。
可以說,推理環節對延遲、成本、穩定性的敏感度遠高於訓練,也因此具備更高的技術與服務門檻。
七牛智能恰恰在以上幾點具備先發優勢。公司自2011年起深耕音視頻雲,目前已擁有超過169萬平臺開發者,在音視頻雲的技術和平臺技術以及客戶積累的基礎上,持續迭代AI推理算力服務形成平臺能力,即可在AI推理賽道上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與五象雲谷的合作,進一步強化了其在基礎設施端的競爭力。五象雲谷智算中心一期總投資36億元,可承載兩個萬卡集羣,提供高達40000P的智能算力。雙方的合作模式本質上是“生態+基礎設施”的互補,這種組合難以被單一廠商複製,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壁壘。
最後,是打開政策、行業與出海的三重增量空間。
政策層面,2025年6月國務院發佈的《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中,5次強調“普惠”,並首次提出“智能原生”概念。七牛智能與五象雲谷的普惠算力方案完全契合國家戰略方向,有望獲得政策支持資源。
垂直行業方面,合作還明確提出將探索“AI+教育”、“AI+能源”等垂直行業解決方案。這些傳統行業數字化程度低、AI滲透率低,但場景豐富、需求剛性。
以教育爲例,AI批閱、智能答疑、個性化學習路徑推薦等應用,均需大量推理算力支撐;能源領域的設備預測性維護、能耗優化等場景,也對邊緣推理提出高要求。七牛智能通過提供定製化推理服務,不僅能深度綁定行業客戶,還能在高價值場景中實現溢價定價,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更具想象力的是出海機會。五象雲谷位於廣西,是中國—東盟區域的橋頭堡,具備地理和政策雙重優勢。東南亞市場正在成爲AI應用的新興增長點,但本地算力資源有限。七牛智能可通過五象雲谷的節點,爲國內開發者提供跨境推理服務支持,幫助中國AI應用走向全球市場。
02、核心邏輯:三層飛輪模型驅動,從“工具提供商”邁向“生態賦能者”
可以說,這次合作有希望增強七牛智能在即將到來的AI推理時代中的潛力,然而市場仍習慣性地將其歸類爲“音視頻雲服務商”,忽略這份合同背後的“全棧飛輪”。
深度剖析其業務架構可以發現,公司已完成了從底層基礎設施—AI引擎—終端場景的全棧佈局。
1.底層基石(Media Cloud):穩定的現金流與流量池
Media Cloud是七牛智能起家的核心業務,歷經14年發展,已成爲行業領頭羊。該板塊不僅爲公司提供了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更重要的是構建了一個龐大的、高粘性的開發者生態,更重要的是構建了一個龐大的、高粘性的開發者生態。這個生態是七牛智能向AI業務導流的天然流量池,爲其提供了首批覈心用戶和需求洞察。
2、新增長引擎(AI Cloud):高毛利率的新增長極
往上第二層AI Cloud是增長引擎。公司的AI Cloud平臺目前可調用大模型超過50個,支持從LLM推理到AI編程的多種功能。2025年上半年,AI相關收入達1.84億港元,同比大增64.6%,營收佔比提升至22.2%,證明了其強大的變現能力。
更關鍵的是,AI業務毛利率顯著高於傳統雲業務。市場習慣把七牛智能當成“重資產、低溢價”的生意模式,卻忽略了新板塊的溢價快速提高。
3、生態進一步延展:多模態OS(靈硅AI- LinX Cloud)
最頂層是公司2025年8月剛發佈的靈硅AI(LinX Cloud)。靈硅AI是公司佈局的“最後一公里”,它是一個端側多模態操作系統,旨在讓智能硬件(如AI玩具、教育設備、機器人)具備看、聽、說、理解的能力。它並非要取代雲端,而是與雲端協同:端側處理輕量級、低延遲的實時交互,複雜推理則調用雲端算力。這一佈局使七牛智能直接切入智能硬件市場,開拓了一個從0到1的藍海,遠期想象空間巨大。
把三層串聯起來,就能看清這條飛輪如何越轉越快:Media Cloud負責輸血和獲客,AI Cloud提供增長引擎,帶來收入彈性與盈利彈性,LinX OS把觸手伸到線下硬件,補全生態閉環,帶來廣闊的增量場景。隨着規模效應將持續彰顯,閉環逐步成型,公司就遠不再是傳統的PaaS,而是成爲AI時代的“水電煤”一般運營平臺,客戶粘性、定價權、現金流質量都有望跳檔。
03、財務與估值:盈利拐點臨近,被低估的AI稀缺資產
對於投資者而言,最終的落腳點是公司的成長性和盈利前景。七牛智能的財務表現和估值水平,揭示出其正站在一個業績拐點和價值重估的臨界點上。
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公司的盈利改善路徑較爲清晰。2025年上半年,公司經調整EBITDA已收窄至-350萬港元,非常接近盈虧平衡點,虧損同比大幅收窄。這一趨勢的核心驅動力在於高毛利率的AI業務正加速放量。此外,AI相關用戶從8月初超1萬快速增至1.5萬,呈現出典型的‘S曲線’啓動態勢。
再者,與五象雲谷的合作落地,投資者最關心的莫過於這筆合作能否帶來真金白銀。
答案似乎顯而易見——隨着推理算力服務的精細化與垂直化,七牛智能將能爲企業級客戶與個人開發者提供更精細的大模型推理與算力租賃服務,顯著縮短從概念驗證到規模化商用的週期,吸引更多長尾客戶入場;未來客戶在模型調用、任務調度、數據處理等方面的付費意願將持續增強,ARPU值有望進一步提升。
"量價"齊升的邏輯,意味着訂單能見度正在快速提高。此次合作帶來的客戶一旦上線,將爲公司帶來穩定、可預測的現金流。
更長遠來看,公司坐擁一座尚未被充分挖掘的“金礦”——其龐大的開發者生態。超過169萬的平臺開發者構成了其最堅實的基本盤和流量來源。任何微小的付費轉化率提升,都將爲收入帶來巨大的彈性。
不論是近期發佈靈硅AI,還是與五象雲谷達成合作,都說明公司正在通過更精細化的服務,挖掘這座“金礦”的價值。這座“金礦”爲七牛智能提供了極高的業務安全墊和無限的想象空間。
然而,當前市場對其的估值錨仍停留在傳統音視頻雲的舊標籤,並未充分反映其向高增長的AI基礎設施提供商轉型的巨大價值。
其市值所對應的估值倍數,相較於海外同業公司存在顯著折扣。以Nebius (NBIS.US)爲代表的海外同業PS倍數高達97x。
但這在未來可能將被改變——公司有望步入一個催化劑密集期:與五象雲谷的合作項目訂單逐步落地並貢獻收入;LinX OS與頭部智能硬件廠商在教育機器人、智能家居等領域的合作官宣;以及2025年報中AI收入佔比的進一步提升,都將持續驗證其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和成長性,成爲推動價值發現的關鍵催化劑。
一句話總結其投資邏輯:AI推理賽道精準卡位+雲-端協同飛輪已轉+財務安全墊高。作爲港股市場稀缺的全棧型多模態AI平臺,七牛智能有望憑藉技術生態壁壘與普惠戰略卡位千億推理賽道,打開新成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