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稻田還是被現實打臉了

Ofweek光電信息網
09/18

作者| 方喬

編輯| 劉漁

九月對於十月稻田來說並不太平。先是9月5日,年薪超400萬的CFO鄒昊突然宣佈辭職;緊接着9月8日,港股通定期調整名單公佈,十月稻田被調出港股通。這家剛剛發佈了不錯半年報的東北糧食公司,正在經歷一輪接一輪的市場考驗。

從數字上看,十月稻田的2025年上半年表現還算可以。公司營收達到30.6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9%,經調整淨利潤更是翻了近一倍,達到2.94億元。但好看的財報數據並沒有阻止接連而來的麻煩。

更讓人擔心的是,網上關於十月稻田產品質量的投訴越來越多。黑貓投訴平臺上已經有600多條相關投訴,大多是關於玉米發黴等食品安全問題。

同時,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少得可憐,甚至沒在財報裏單獨列出來,這和它“家庭食品創新品牌”的口號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這些問題面前,這家王兵夫婦控制的家族企業能否繼續保持增長,確實是個問題。

十月稻田交出的2025年上半年成績單確實不錯,營收30.64億元,同比增長16.9%,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7.0%跳到了21.8%。最搶眼的是淨利潤,經調整後達到2.94億元,同比增長97.7%,淨利潤率也從5.7%升到了9.6%。

這份成績主要靠多個產品線同時發力,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十月稻田已經連續六年拿下東北大米全國銷量第一,玉米品類也連續兩年排在全國第一。

具體來看,大米業務依然是主力軍,上半年收入20.66億元,增長21%,佔總收入的67.4%。玉米產品雖然收入有所下降,降到4.33億元,但仍然是第二大業務板塊。

渠道方面的調整也起了作用,線上收入18.37億元,佔比從過去的67.8%降到60%,對電商平臺的依賴在減少。現代商超這塊做得不錯,收入4.96億元,增長26%,主要是山姆、胖東來這些高端超市貢獻了不少。

直接面向企業和個人客戶的銷售更是暴漲75.1%,達到5.63億元,說明品牌認知度在提升。

但就在業績發佈後不久,公司高層出現了變動。9月5日,CFO鄒昊宣佈辭職,理由是“個人職業發展”。這位45歲的財務專家2022年8月才加入十月稻田,2023年還幫助公司成功上市。

從薪酬看,鄒昊2024年拿了423.4萬元,比2023年的348.8萬元漲了20%多,兩年總共拿了772.2萬元,比創始人王兵夫婦的薪酬還高。

鄒昊的背景相當紮實,中國人民大學本科,香港科技大學MBA,在畢馬威、德意志銀行、工銀國際都幹過,在融資投資方面有20多年經驗。他的突然離職讓人不免猜測是否另有隱情。

值得注意的是,十月稻田本質上還是一家家族企業。王兵和妻子趙文君從2005年就開始做糧食生意,2011年創立十月稻田品牌,通過京東等電商平臺打開了市場。目前夫婦倆及家族成員合計持股超過55%,王兵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趙文君是副總經理兼首席營銷官。

9月8日港股通調整生效,十月稻田被踢出名單。這個消息一出,股價立馬就有反應,投資者顯然不太高興。

中信建投的研報解釋說,十月稻田被除名主要是技術性問題。今年上半年,公司H股流通比例只有40%,達不到恒生指數成分股的要求,但公司總市值其實是夠港股通門檻的。

好消息是,十月稻田已經在解決這個問題。根據公司公告,6.46億股非上市股份轉爲H股的工作7月14日就完成了,7月15日開始在港交所交易。公司現在所有股份都申請了港股全流通,中信建投預計2026年重新進入港股通的可能性比較大,維持“買入”評級。

雖然技術問題可以解決,但十月稻田面臨的挑戰遠不止這些。產品質量投訴正在增加,這是個更嚴重的問題。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十月稻田”,能找到600多條投訴,主要集中在玉米發黴等食品安全問題上。小紅書上也有不少用戶曬出買到黴變玉米的照片,有些還有異味。

對於一家食品公司來說,質量問題是致命的。十月稻田在天貓旗艦店有124萬粉絲,銷量最好的黃糯玉米賣了70多萬件,長粒香大米也賣了50多萬件。但在評論區,確實能看到一些消費者抱怨“口感粗糙”、“不好喫”、“有黴味”等問題。

更讓人費解的是,十月稻田在研發上的投入微乎其微。董事長王兵曾經說過,企業應該專注研發優質產品,但公司的研發費用少到連財報都不單獨列出來。相比之下,銷售費用卻年年增長,2025年上半年就花了3.05億元,佔總收入的9.9%,比2020年的5.4%大幅提升。

從股價表現看,市場對十月稻田的信心確實在下降。公司2023年10月上市,發行價15.36港元,首日漲幅23%。去年10月一度漲到99.82港元的高點,但從那以後就一路下跌。

截至9月11日,股價只有8.25港元,跌了九成多,市值從最高時的1000多億港元縮水到88億港元。

這種大起大落在港股市場並不少見,但對十月稻田來說,如何重新獲得投資者信任是個現實問題。公司需要在產品質量控制、研發投入等方面真正下功夫,而不是隻靠營銷和渠道擴張。

從行業角度看,健康食品市場確實有增長空間,體重管理、輕食代餐的需求在增加。十月稻田在大米、玉米、雜糧等品類確實有基礎,但能否把握住這個機會,還得看公司能否解決當前面臨的這些問題。畢竟,沒有產品質量做保證,再好的市場機會也抓不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