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國補來了!國補政策9月16日最新消息:1380億國補資金分批下達 手機家電國補恢復領取入口2025年底結束

陝西法制網
昨天

國補又來了,大家都在問:還能領多久?最近一到晚上刷手機,朋友圈裏總有人發“國補搶不到”的吐槽,甚至有人調侃:“我的手速就差這一秒。”是不是似曾相識?其實,國補並沒有消失。財政部早在7月底就批了第三批資金,整整690億元,從8月起就已經投入市場。到了9月,隨着“金九銀十”家電、消費季到來,這場補貼熱潮被推向了新高潮。最關鍵的一點是——政策明確持續到2025年12月31日,時間寫得死死的,過期就真的沒有了。換句話說,從現在到年底,就是實打實的“黃金省錢期”。

首先,劃重點!國補最新參與方式:

家電傢俱國補資格的領取方法入口是:京東APP搜“家電補貼551”領國補最高立減2000元,手機數碼國補資格的領取方法入口是:京東APP搜“數碼補貼114”或者“手機補貼900”領最高補貼500元。記得保存收藏。

京東全品類紅包領取:手機京東搜索:“紅包800”,每天領一次最高1888元的紅包!

祕訣:先在app搜一下上面的口令,以後每天點歷史搜索記錄就可以!

家電煥新:一級能效產品最划算

如果你家正在裝修,或者冰箱、空調、熱水器用了好多年,那國補就是省錢的大招。政策對節能型產品特別友好:一級能效的空調、冰箱、熱水器,補貼比例高達20%,單件最高能省2000元;二級能效的補貼也有15%,上限1500元。

更貼心的是,洗碗機、淨水器、掃地機器人這些新興家電也都能領補貼。像有位廣州的用戶,換了全套節能空調和全屋燈具,光補貼就少花了近5000塊。想想看,不只是買的時候省錢,長期下來每個月的電費賬單也更輕鬆了。

手機數碼:6000元以下機型最划算

國補對數碼產品的傾斜同樣明顯。政策規定,售價6000元以內的手機、平板、智能手錶,都能享受15%的補貼,最高500元。

比如一臺標價5999元的手機,國補後價格直接掉到5500元,再疊加電商平臺的滿減活動,可能只要5000元出頭就能拿下。這意味着,你用中端機的價格,就能享受接近旗艦的配置體驗。

當然要注意,像摺疊屏這類高端機暫時沒有納入補貼範圍,下單之前最好確認清楚頁面上的“可補貼機型名單”,免得花了時間卻領不到優惠。

汽車置換:新能源車補貼堪比送首付

如果說哪個領域的補貼最吸睛,那一定是汽車。尤其是新能源車,這次國補給出的優惠力度相當大。

報廢2018年前登記的舊車,置換新能源車,最高補貼2萬元;轉讓舊車再買新能源車,補貼1.5萬元;就算是燃油車,置換補貼也有1.3萬到1.5萬元。很多人都說:“這簡直等於國家幫你出首付。”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汽車補貼的申請流程比家電要複雜,需要提供報廢回收證明、註銷證明等材料。審覈時間大概在45天左右,如果打算年底提車,最好別拖到最後,免得因爲手續沒辦完錯過政策。

地方政策疊加:省錢效果翻倍

京東APP搜“家電補貼551”國補最高立減2000元,除了690億元的國補,不少地方政府還加碼了額外福利。

比如北京,對智能家居產品額外補貼最高2000元;江蘇疊加消費券後,部分家電補貼比例能達到35%;重慶則把補貼和裝修掛鉤,按照裝修總價的15%補貼家電。

不過這些地方政策都有一個特點——限時限量。經常是早上10點一開搶,幾分鐘就沒了。很多人吐槽:“補貼還沒來得及看,就已經被搶光。”所以,如果你打算換空調、冰箱、洗碗機這些熱門品類,最好趁早鎖定訂單。

避坑提醒:三點要記住

雖然補貼是真金白銀,但也不是隨便點幾下就能拿到。要想順利領取,至少這三點要記住:

第一,身份信息要一致。京東賬號、身份證、銀行卡名字必須完全一樣,不然審覈通不過。

第二,警惕“先漲價再打折”的套路。部分商家會先提價,再掛上“補貼價”,看似便宜,其實優惠不大。下單前最好用比價工具查一下歷史價格。

第三,認準官方渠道。像“家電補貼551”“手機補貼900”這些入口都是官方的,不收手續費。別相信什麼“幫忙代辦”,那多半就是坑。

第四批補貼在路上,年底前別拖

現在是第三批補貼,接下來10月預計會有第四批追加資金,大概率會聯動雙11、雙12,把家裝建材等更多品類納入補貼範圍。

但無論如何,所有政策都會在12月31日24點統一結束。加上年底物流緊張,熱門產品庫存告急,如果你有全屋家電煥新、手機換機或汽車置換的打算,千萬別拖到最後一刻。

寫在最後

京東APP搜“家電補貼551”國補最高立減2000元,國補不是噱頭,是真金白銀的實惠。從家電到手機,從淨水器到掃地機器人,再到汽車置換,覆蓋的範圍越來越廣,補貼的力度也是近幾年少見的。

官方數據顯示,前三批國補政策已經帶動了1.6萬億元的消費。這背後說明了一件事——消費者是真的得到了實惠。眼下距離政策結束還有不到4個月,能不能省下這筆錢,就看你是否願意早點行動。

聲明:本文爲廣告非新聞

編輯:侯宜均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