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uke,火星財經
當全球科技界的目光還聚焦於大語言模型的參數競賽時,一場更爲深刻、關乎未來經濟命脈的變革已在水面之下悄然展開。這並非關於 AI 能寫出多美的詩篇,而是關於它們——作爲新興的數字物種——將如何自主地參與經濟活動。近日,Google 聯合六十多家機構發佈開源的智能體支付協議(AP2),幾乎在同時,支付巨頭 Stripe 攜手 OpenAI 等夥伴宣佈將構建自己的支付 L1 區塊鏈“Tempo”。這些技術發佈共同揭開了一個新時代的序幕:爲即將到來的“代理經濟”(Agent Economy)構建金融基礎設施的競賽已然開始。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技術升級,而是一場範式革命。當 AI 從“對話者”演變爲能夠自主決策和交易的“執行者”,傳統的、爲人設計的支付體系正面臨重構。本文將深入剖析這場變革的三大核心玩家——Google、Coinbase 與 Stripe——所代表的三種截然不同的未來願景。它們不僅在技術路線上各闢蹊徑,更在哲學層面上,爲“誰來定義機器如何交易”這一根本性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Google 的頂層設計:用 AP2 爲 AI 世界建立秩序
在理解 AP2(Agent Payments Protocol)之前,我們需將其置於 Google 更宏大的智能體協議矩陣中。此前,Google 已發佈 MCP 協議,它如同 AI 的“五官”,讓其能感知和連接外部工具與數據;隨後發佈的 A2A 協議,則像是 AI 的“語言”,讓多個 AI 能協同工作。然而,一個能感知、能溝通的 AI 團隊,若在最後支付環節卡住,其自主性便無從談起。AP2 正是補上了這至關重要的最後一環——價值交換的能力,解決了 AI 自動化執行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AP2 的核心目標,是讓 AI 代理在現有金融世界中變得“可信、可控、可追溯”。當發起交易的是一個自主運行的 AI 時,商家、銀行和監管機構會立刻被三個經典問題所困擾:這是用戶授權的嗎?它是否曲解了用戶的意圖?如果出了問題,誰來負責?
AP2 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沒有試圖去顛覆 Visa 或萬事達,而是在它們之上,構建了一個通用的“信任語義層”。它引入了一種基於可驗證憑證(Verifiable Credentials)的授權機制,我們可以將其通俗地理解爲給 AI 頒發了“數字護照”和一份份經過加密公證的“授權委託書”。這一機制分爲兩種模式:
其一是實時授權,即 AI 找到具體商品後,生成一份包含精確信息的“購物車契約”(Cart Mandate),由用戶即時進行加密簽名確認後方可執行。其二是委託授權,用戶可以預設一份包含預算上限、時間窗口等複雜規則的“意圖契約”(Intent Mandate),例如“當某款限量版球鞋發售時,在價格低於 200 美元的情況下自動爲我購買”。AI 將依據這份預設的“委託書”自主監控並執行交易。
這兩份契約共同構成了一條不可篡改的證據鏈,讓 AI 的每一次支付請求,對於下游的支付網絡而言,不再是來自某個“黑箱機器人”,而是源自一份可驗證的用戶授權。Google 此舉的戰略意圖極爲清晰:通過聯合美國運通、萬事達、PayPal 等傳統金融巨頭,以及 Coinbase、以太坊基金會等加密世界的領袖,成爲新秩序的“標準制定者”。它不生產貨幣,也不處理清算,而是定義“信任”本身,試圖將自己置於未來代理經濟的核心位置。
Coinbase 的加密原生之道:x402 讓 API 調用即支付
如果說 Google 想把 AI“請入”現實世界的金融體系,那麼 Coinbase 則希望爲 AI 構建一個全新的、加密原生的經濟環境。其推動的 x402 協議,就是一個極具前瞻性的嘗試,它的名字源於一個在互聯網歷史上幾乎從未被大規模使用過的 HTTP 狀態碼——“402 Payment Required”(需要付款)。
x402 的理念簡單而強大:讓支付成爲互聯網通信的原生組成部分。當一個 AI 代理調用一項 API 服務(例如獲取一份數據報告、渲染一張圖片)時,服務器可以直接回復一個“402 賬單”。AI 代理無需跳轉到複雜的支付網關,而是可以直接在鏈上使用 USDC 等穩定幣完成微支付,並在支付完成後立刻獲得服務。
這套機制爲機器間的即時、自動化、高頻交易描繪了清晰的藍圖。藉助穩定幣全球瞬時結算和低成本的特性,AI 服務可以被拆分到極致的原子化顆粒度,按請求次數、按使用時長、甚至按計算資源消耗來計費。這正是人類支付流程無法企及的領域。
更關鍵的是,Google 在其 AP2 的發佈中,明確宣佈與 Coinbase 合作推出了“A2A x402 擴展”,將其視爲“爲代理加密支付準備的生產級解決方案”。這一官方背書意義重大,它表明 x402 並非僅僅是加密圈的“孤立實驗”,而是已被主流科技巨頭認可並納入其宏大版圖的“加密軌道”。兩條看似平行的軌道,在此刻實現了歷史性的合流。
Stripe 的獨立路徑:用 Tempo 區塊鏈掌控支付未來
在 Google 和 Coinbase 分別從“標準”和“原生”兩個維度切入時,支付巨頭 Stripe 給出了第三個答案:垂直整合。Stripe 沒有滿足於在現有網絡上構建協議,而是直接宣佈將打造一條專爲支付設計的 Layer-1 區塊鏈——Tempo。
這是一個極其宏大的計劃。Stripe 的邏輯是,無論是傳統支付網絡還是現有的公鏈,都無法滿足未來 AI 經濟所要求的極致性能、可預測的低成本和嚴格的合規性。與其在別人的土地上修修補補,不如自己建立一個新的“金融大陸”。
Tempo 被設計爲 EVM 兼容,但對其進行了深度優化,旨在爲海量的支付交易提供一個高度可控的環境。Stripe 的戰略合作伙伴名單——OpenAI、Shopify、DoorDash、Anthropic——揭示了其目標。它試圖將 AI 領域的頂級模型公司和商業領域的頂級平臺直接整合到自己的區塊鏈上,形成一個從底層技術到上層應用高度協同的生態系統。這與 Google 的開放平臺戰略形成了鮮明對比,更像是一種“蘋果式”的封閉生態打法。通過掌控底層區塊鏈,Stripe 不僅能定義規則,更能直接捕獲價值,爲客戶提供一個無縫、高效但相對中心化的解決方案。
執行層的機會:巨頭鋪路,誰來造車?
當三大巨頭分別鋪設了通往未來的高速公路時,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應運而生:誰來製造行駛在這些路上的“量產車”?協議和底層區塊鏈本身並不能直接被消費者或企業使用,市場迫切需要一個“執行層”,將這些複雜的技術轉化爲可用、安全且易於集成的產品。
這正是像 Kite.AI 這樣的初創公司嶄露頭角的地方。PayPal Ventures 最近領投了其 1800 萬美元的融資,正是看中了其作爲“代理基礎設施”的潛力。Kite.AI 提出的“代理護照”(Agent Passport)和“代理應用商店”(Agent App Store)概念,直指要害:前者爲 AI 代理提供可信的鏈上身份,後者則爲其提供一個發現、評估並支付各類服務的市場。這幾乎完美地詮釋了執行層的核心功能:身份、發現、支付與風控。
除了 Kite.AI,市場上也湧現出 Skyfire、Crossmint 等一批類似的公司,它們都在嘗試將 AP2 和 x402 等抽象的標準,封裝成開發者可以輕鬆調用的 SDK 和 API。這些公司不與巨頭直接競爭,而是成爲其生態的“補位者”,將協議的潛力轉化爲真正的商業價值。
結語:兩種範式,一個未來
AI 支付的戰局已經拉開,它所定義的遠不止是技術標準。Google 的“秩序”、Coinbase 的“原生”與 Stripe 的“整合”,這三種力量的博弈與融合,將在根本上重塑數字商業的形態。AI 代理獲取支付能力,是其從一個聰明的“信息處理器”蛻變爲一個真正的“經濟參與者”的成年禮。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所代表的傳統授權框架延伸,與 Web3AI 所追求的“去中心化託管 + 鏈上驗證”的純粹原生方案,在範式上存在差異。前者更側重於自動化執行,而後者則嚮往 AI 對數字資產的自主化管理。然而,兩者更可能是互補而非競爭。當用戶在傳統領域習慣了 AI 支付的便利後,對於 AI 自主管理鏈上資產的接受度自然會提升。AP2 無法觸及的匿名交易、抗審查支付等場景,恰好爲加密原生方案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可以肯定的是,遊戲已經改變。當 AI 不僅能理解你的意ت،更能動用資金去實現它時,一個以機器爲核心節點的新經濟時代纔算真正拉開帷幕。而最終誰能在這場競賽中佔據優勢,將取決於誰能更好地平衡創新、信任與效率這三者之間的永恆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