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增65%仍虧7億元,暖哇科技的AI故事能打動資本嗎

南方都市報
09/19

“保險AI第一股”衝刺鳴槍。

9月16日,暖哇洞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暖哇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摩根大通滙豐擔任聯席保薦人。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公司累計虧損約7.18億元,資產負債率連續三年超過100%。在資本市場對“AI故事”愈發挑剔的當下,頂着“中國保險業最大的獨立AI科技公司”光環,暖哇科技究竟具備多少硬核成色?

營收高增難掩虧損與現金流壓力

招股書顯示,暖哇科技是一家爲保險公司提供AI驅動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業務涵蓋健康險、財險與人身險領域,提供端到端的AI解決方案,覆蓋產品開發、精準營銷、覈保、理賠、反欺詐及健康管理等核心價值鏈。

與依靠保險中介牌照賺取中間費用的企業不同,暖哇科技通過“阿拉莫斯”和“羅布泊”兩大核心繫統,爲保險公司提供智能承保和智能理賠服務,核心應用於商業健康險銷售場景。自2018年起,該公司陸續推出並升級理賠和承保解決方案,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有超90家保險公司採用其方案,累計執行超2億例案件,促成首年保費達107億元。

然而,AI技術輸出尚未轉化爲穩定盈利。招股書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暖哇科技營業收入保持高速增長,2022年至2024年複合年增長率達65%,其中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別爲3.45億元、6.55億元、9.44億元和4.31億元;同期毛利率維持在50%左右水平,依次爲57.70%、58.30%、49.80%和51%。

但盈利端始終承壓,同期淨虧損分別爲2.23億元、2.4億元、1.55億元和9988萬元,累計虧損超7億元。對此,暖哇科技在招股書中解釋稱,虧損主要是由於公司處於業務快速擴張階段,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和市場推廣力度所致。隨着業務規模的擴大和運營效率的提升,公司有望逐步實現盈利。

此外,2022-2023年及2025上半年,暖哇科技經營活動現金流均爲負值,累計淨流出約4.7億元;2024年短暫回正至703.9萬元。賬上現金及等價物由2022年的2.1億元降至2025年中的1.28億元;同期流動負債高達16.96億元,淨流動負債缺口逾10億元。“在賬面盈利尚未完全轉化爲正向經營現金流的情況下,暖哇科技仍維持高研發、高市場投入策略,短期內股權融資依舊是補充資本的最主要選項。”一位保險業分析師表示。

大股東衆安在線“撐起”近半營收

作爲衆安在線2018年內部孵化的項目,暖哇科技與前者的關聯關係貫穿其發展歷程。2018年,以百萬醫療險爲代表的短期健康險趁着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東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衆安在線正是較早推出百萬醫療險的公司之一。

隨着醫療險產品迭代升級、保費規模和保單數量快速增長,原本用人工處理完成核保理賠和風控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保險公司的需求。在衆安在線與多方資本的支持下,暖哇科技應運而生。

2019年,時任上海保交所執委會委員、信息技術事業部總經理的盧旻接到衆安在線的橄欖枝,出任暖哇科技CEO。

在招股說明書中,暖哇科技稱,衆安在線是重要的保險公司客戶,在承保端和理賠端均有合作,對其報告期內的收入增長貢獻顯著。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暖哇科技來自衆安在線的收入分別爲2.7億元、4億元、4.27億元及2.14億元,佔各期總收入的比例依次爲78.70%、61.80%、45.20%及49.60%。儘管該比例從78.7%降至49.6%,但衆安在線仍貢獻近半營收。

同時,衆安在線又是其前五大供應商之一,暖哇科技三年半內向衆安支付採購金額累計近2300萬元。招股書提及,“衆安在線及/或其聯繫人過往向我們提供多項服務,以滿足我們的業務及營運需求。”對於爲何選擇關聯方作爲其供應商之一,暖哇稱,是因爲“更具成本效益”。具體來看,報告期內,暖哇就具體的服務向衆安在線方面支付的交易金額分別爲1231萬元、538萬元、392萬元及115萬元。一位接近港交所的投行人士表示,這種“客戶+供應商”的雙重關聯身份,使得交易定價公允性與業務可持續性成爲潛在監管焦點。

行業低增長期的AI突圍考驗

在行業層面,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保險科技“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推動行業平均業務線上化率超過90%,爲AI覈保、理賠打開空間。但監管趨嚴同步推進,《生成式AI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落地後,要求數據採集與處理全流程“可追溯、可監管”,對保險科技企業的風險防控機制提出更高要求。

2025年8月,賽迪顧問發佈《2024中國保險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份額分析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在加快數字化轉型、監管政策以及自主創新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2024年中國保險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整體規模爲100.27億元,比2023年增長1.15%,增長幅度同比進一步下降,進入低增長期。《報告》指出,當前保險公司普遍將“降本增效”作爲目標,同時顯著加強科技外包風險管理,對科技服務商的性價比與合規能力提出更爲重視。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先後闖關資本市場的保險科技公司中,手回科技已於2025年5月30日登陸港交所主板,圓心科技、白鴿在線等則仍止步於聆訊或遞表階段,尚未正式掛牌。業內普遍認爲,隨着早期資本紅利退潮,投資者的關注焦點正從“概念”轉向“持續盈利”,保險科技賽道的上市門檻已悄然抬高。

股權結構看,暖哇科技自成立以來已完成四輪融資:2018年獲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的天使輪融資,2020年引入龍湖資本牽頭的A輪投資,2021年完成KTB領投的A+輪融資,2024年完成B輪融資。

截至招股書披露日,衆安在線通過ZATechnology、AbsoluteCapital合計持有31.65%股份,爲第一大股東;CEO盧旻通過NovaFlower等四家主體合計持股28.76%,爲第二大股東;紅杉資本持股15.90%,位列第三。

“投資人不會再爲單純的AI概念買單,必須看到可複製的盈利模板。”上述業內分析人士坦言,暖哇科技此次闖關港交所,核心考題清晰可見:“如何把技術領先性轉化爲持續、獨立、合規的現金流。答好了,資本盛宴繼續;答不好,7億元虧損只是開始。”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管玉慧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