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組件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的晶科能源(688223.SH),近日連續釋放出售資產、大股東轉讓股份等消息。
9月9日,晶科能源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晶科”)擬將所持浙江晶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科新材料”)80%股權轉讓給帝科股份(300842.SZ),交易對價8000萬元。截至9月13日,首筆交易款1600萬元已支付完成。
隨後在9月12日和15日,晶科能源方面相繼披露,其控股股東晶科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以及一致行動人擬轉讓約4億股股份,初步定價4.90元/股。粗略估計,該交易金額將達19.61億元。截至9月16日收盤,晶科能源股價報收5.46元/股,下跌0.73%。
這一系列資本運作背後,是光伏行業整體陷入“寒冬”的現實。即便身爲行業龍頭,晶科能源也難獨善其身,其在2025年上半年虧損近30億元。
關於上述股權出售及股東轉讓股份事宜,《中國經營報》記者聯繫晶科能源方面置評,截至發稿未獲回應。該公司在上半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爭取明年早日實現盈利。”
經濟學家、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向記者表示,光伏企業“越冬”,要在技術迭代、成本控制、市場拓展和資本運作等方面下功夫,其中資本運作要更靈活,出售股權或控股股東轉讓股份不是壞事,關鍵是把資金用到刀刃上。
出售資產“回血”
晶科能源是一家擁有光伏一體化產能的龍頭企業,預計到2025年年底,單晶硅片、高效電池和組件的產能分別達到120GW、95GW和130GW。除此之外,晶科能源在硅料、銀漿等原材料和輔耗材領域亦通過自產或參股方式有所佈局。
此次出售的晶科新材料便是晶科能源在2020年3月爲佈局光伏銀漿領域而設立的公司。光伏銀漿是光伏電池製造的關鍵原材料,作爲金屬化電極直接影響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與光伏組件的輸出功率。
9月9日,根據晶科能源公告,浙江晶科擬出售全資子公司晶科新材料80%股權給帝科股份。帝科股份是一家光伏銀漿頭部企業,此前其已與晶科能源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截至2025年6月30日,晶科新材料經審計總資產6507.77萬元,總負債4002萬元,淨資產2505.77萬元。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爲5666.69萬元,淨利潤爲-1134.67萬元,而2024年亦處於虧損狀態。
經評估,晶科新材料全部股權價值爲1億元,浙江晶科持有的晶科新材料80%股權作價爲8000萬元,交易溢價率299.08%。9月13日,晶科能源已收到帝科股份支付的第一期交易對價款1600萬元。
晶科能源方面稱,本次交易基於公司發展情況的綜合考慮,如交易順利實施,有利於提高資產運營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強持續經營能力,爲業務拓展提供資金支持。
過去兩年裏,這並非晶科能源首次出售相關公司股權。2023年5月,晶科能源披露計劃對外出售子公司新疆仕邦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原名爲“新疆晶科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2024年2月,晶科能源已收到交易對手方仕陽綠能科技支付的首期股權轉讓款12億元。按約定,交易對手方應不晚於2024年6月30日需支付第二期股權轉讓款15億元。
然而,第二期股權轉讓款尚有部分未付清,行業“寒冬”便隨即襲來。晶科能源方面稱,若後續交易對手方未能支付轉讓尾款,將對公司未來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事實上,隨着2023年以來光伏行業供需矛盾凸顯,部分企業紛紛通過降低資本性開支、多元融資、降本增效、出售資產等措施準備“過冬”。晶科能源便是其中之一。
從財務指標上看,2025年上半年,晶科能源資產負債率達74.07%,相比同行仍偏高。同期,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爲-38.12億元。
但值得一提的是,晶科能源控股股東晶科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以及一致行動人擬轉讓股份總數約4億股,交易金額約19.61億元,其資金用途主要是基於自身資金需求,而未說明用於晶科能源業務發展。
爭取2026年盈利
晶科能源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榜首。公開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實現光伏組件出貨41.8GW,繼續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在光伏行業深度調整過程中,市場競爭加劇,光伏組件一體化各環節產品價格持續下跌,晶科能源的經營業績大幅下滑。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8.31億元,同比減少32.6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9.09億元,同比減少342.38%。
儘管自2024年10月以來,光伏行業採取了一系列的“反內卷”措施,但由於供需格局並未根本扭轉,企業尚未從低價“內卷式”競爭泥潭中抽身。
晶科能源方面表示,在“反內卷”的行業共識下,落後產能退出預計進一步加速。隨着價格向好及美國市場需求釋放,三季度毛利率有望穩中有升。後續如果各方面因素積極推進,以及公司先進產能優勢落地,爭取2026年早日實現盈利。
朱克力向記者表示,光伏企業“越冬”,要在技術迭代、成本控制、市場拓展和資本運作等方面下功夫。其中,在技術迭代層面,需要提前佈局下一代技術,避免被技術革命淘汰。在市場拓展方面,不能只盯着國內存量市場。海外新興市場對清潔能源需求旺盛,企業可以借鑑跨境電商模式,通過本地化團隊快速響應需求。還可以通過探索“光伏+儲能”的集成方案,創造新的應用場景。
當前,晶科能源主要圍繞TOPCon技術升級和鈣鈦礦疊層展開量產研究。“在研發部分,基礎性研究、應用研究方面仍保持較高投入。量產研究層面重點仍在TOPCon升級,中長期來看,疊層電池也是研發的重點。今年資本開支主要圍繞TOPCon3.0先進產能升級路線。”晶科能源方面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全球化佈局是晶科能源的重要戰略,其先後在東南亞、美國設立海外生產基地,並推進在沙特設立合資工廠,同時還在全球十餘個國家設立了銷售子公司。2025年上半年,晶科能源海外銷售收入佔比超過60%。
不過,以美國爲代表的貿易保護政策頻繁擾動着企業的海外經營和投資。針對近期美國“大而美”法案的影響,晶科能源方面表示,相關法案通過後,美國市場需求進入加速釋放的過程,因爲在終端電站ITC補貼退坡過程中會有大量安全港項目於未來2—3年落地。公司已重構了供應鏈,未來可能採取非中國製造商主導的供應方式,通過美國本土製造供應一部分美國市場。沙特工廠的定位主要滿足中東本土市場需求,供美影響正在評估中。
近幾年,儲能是晶科能源打造的第二增長曲線。
據悉,目前晶科能源儲能系統出貨市場主要以海外爲主,聚焦亞太市場、新興市場、歐洲市場。2025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儲能系統發貨1.5GWh,已超去年全年發貨量,有望完成6GWh的發貨目標。
儘管儲能業務快速發展,但距離成爲業績支柱尚待時日。“當前儲能還存在一定虧損,後續預計每個季度會有較爲顯著的毛利率提升。”晶科能源方面稱。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