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德·特朗普自詡是“歷史上最透明的總統”。某種程度上他說得也沒錯。對許多人來說,如果別人能聽到自己心裏的獨白,如果那些不滿、慾望、嫉妒與怨恨被公之於衆,恐怕會羞得無地自容。但特朗普毫無此類心理障礙。他每天在Truth Social上發佈的信息如洪水一般,每週花幾個小時在鏡頭前暢所欲言,真正做到了吾口訴吾心。

在他毫不遮掩的諸多欲望中,有一項是對獎項和禮物的渴望。特朗普從不掩飾自己對諾貝爾和平獎的追求,也不避諱對奧巴馬得獎而自己沒得的不滿。他常常在自家高爾夫球場贏得錦標賽後興致勃勃地自我祝賀:“贏的感覺真好”。今年4月份,他在佛羅里達朱庇特高爾夫球場的錦標賽取得勝利,那是他今年奪得的第六個獎盃之一,這位美國總統在空軍一號上對隨行記者說:“你聽說我贏了嗎?你知道我贏了吧?再強調一遍,我贏了。”
他的這種執念顯然沒有逃過一些大公司高管的注意,比如蘋果CEO蒂姆·庫克。今年夏天,在特朗普威脅要對外國製造的半導體徵收高額關稅(這將推高 iPhone等設備的價格)後,庫克8月帶着一項額外承諾現身白宮:蘋果將向本土追加投資1000億美元用於發展美國製造業。
那天,庫克帶到橢圓形辦公室的不止是投資承諾,還有一個白色盒子。裏面是一件專爲特朗普量身定製的獨一無二的禮物:玻璃材質的蘋果商標鑲嵌在閃閃發光的24K黃金底座上。庫克向這位唯一能贏得此獎賞的人伸出手說,“恭喜您,總統先生。”特朗普當即眉開眼笑。
庫克最終從白宮獲得的回報遠超那枚獎牌的實際含金量。特朗普宣佈,蘋果和其他在美投資製造業的公司將免於受制於芯片關稅。

庫克的“殷勤”也許有些過頭,但在硅谷絕不是獨一份。蘋果只是近期幾家通過爲特朗普製造“獎賞時刻”而獲得政策優待的大公司之一。英偉達、AMD都成功說服特朗普放棄了對它們銷售AI芯片的反對立場,條件是將銷售收入的15%上交美國政府,雖然是一個有爭議(甚至可能違憲)的協議,但目的達到了。一個月前,特朗普給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交易大開綠燈,前提是對方同意給政府所謂的“黃金股”,即允許政府對企業關鍵決策擁有表決權。今年9月初,美國科技業大佬齊聚白宮晚宴,紛紛對特朗普在AI問題上的放手態度表示讚賞。
政府選擇支持特定行業或企業本身並無不妥,而且國際上有不少先例,比如,法國政府大力資助核電行業。但哈佛商學院教授Rebecca Henderson指出,成功的國家投資有賴於清晰的目標與縝密的規劃,“但我認爲(特朗普達成的)這些投資不太可能爲美國經濟或人民帶來實質性好處,因爲這些決策太隨機了。”
特朗普與企業CEO們達成的交易往往是在匆忙中完成,支持哪家公司似乎更多取決於他那一週對誰生氣、又與誰和解。白宮發言人Taylor Rogers在一份電郵聲明中表示,特朗普“代表美國工人達成了很多好交易”,並“歡迎私人和外國投資進入美國”。
有些CEO把“惹惱特朗普”這種倒黴事變成與總統私聊的機會,最終結果是:特朗普宣佈勝利,降低攻擊調門。8月,英特爾CEO陳立武就攤上了這種事。
陳立武是一名出生於馬來西亞的美國公民,今年3月接掌英特爾,目標是重振這家在行業中曾長期領先、近年來卻被競爭對手甩在身後的芯片巨頭。復興英特爾也是美國前總統政府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的核心內容之一。美國政府原計劃向英特爾提供超過80億美元資金用於幫助該公司在美建廠。但特朗普對英特爾並不像美國前總統這麼熱情,尤其在陳立武計劃削減成本、放緩美國本土製造擴張後。
當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致信英特爾董事會,特朗普開始對陳立武“出手”。陳立武在致員工的公開信中表示,“我始終遵守最高的法律和道德標準”。雖然這些投資不算違法,但還是引起特朗普的不滿。他在Truth Social 上發帖稱,“英特爾CEO存在嚴重利益衝突,必須立即辭職,這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顯然,還是有別的解決辦法的……陳立武沒有辭職,而是火速前往白宮,向總統“獻上大禮”:英特爾將把價值89億美元的10%股份轉讓給美國政府。這正是特朗普向來鍾愛且津津樂道的非傳統式交易。“我認爲這對他們是筆好買賣,”他後來對記者說,“他來是爲了保住工作,結果給了我們100億美元。”(特朗普有“上舍入”的習慣。)
這些錢究竟是否爲納稅人帶來回報目前尚不可知。行業研究首席半導體分析師Kunjan Sobhani認爲,這筆交易在短期內對英特爾而言很划算。政府不會進入董事會,因此也不會直接參與公司決策,而“有了政府參股意味着獲得一個隱形背書:即便公司失敗,政府也有可能會出手救助”,他還指出另一個“隱性紅利”,及特朗普公開力挺英特爾可能會刺激甚至“逼迫”其他企業把芯片製造業務從臺積電等海外供應商轉回英特爾在美國的工廠。
這筆交易對陳立武個人而言無疑是成功的。短短几天內就讓美國總統從要求他下臺變成對他讚不絕口。特朗普與陳立武會談後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他的成功和崛起是一個了不起的故事”。
當然,向特朗普“朝貢”並不意味着就能永享太平。韓國現代汽車曾許諾要在美國投資數十億美元建廠,並由此獲得特朗普的大加讚揚,但美國政府的移民執法部門照樣突襲一處由現代與LG新能源共同建設的電動車電池廠,還逮捕了數百名從事該廠建設和運營的外籍工程師與承包商。
英特爾的交易讓特朗普嚐到用納稅人資金持股科技或軍工企業的“甜頭”。而在不久前,共和黨人還曾一致反對2008–2009年對美國汽車行業的政府救助,稱政府不應干預自由市場。如今這種聲音在共和黨內部已十分稀少。僅有少數極右翼播客對政府入股英特爾表示擔憂,另有四名共和黨國會議員表達了保留意見。其中最激烈的批評來自肯塔基州參議員Rand Paul,他稱此舉“是通往社會主義的一步”。國會山上其他268位共和黨人即使真的對特朗普伸向市場的“看得見的手”感到不滿,他們也大多保持了沉默。
責任編輯:丁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