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讓美團的小美給我做了半天助理

智東西
09/18

作者|江宇

編輯|漠影

智東西9月17日報道,近日,美團正式公測其首個生活類AI Agent“小美”。

作爲首個大廠出品的生活類AI Agent,小美究竟能做什麼、體驗如何,也引發了不少用戶的好奇。無論是小美的微信服務號還是小紅書官方賬號,評論區幾乎都在求碼,用戶紛紛表示“一碼難求”。

整體而言,小美的功能簡潔、輕便,用起來也完全改變了過往點外賣的習慣:不需要用戶點開App翻菜單、不用篩選商家和商品,也不用設置優惠券或查找歷史訂單,只要用自然語言說一句需求,它就能精準理解、完成下單流程,附上推薦理由和圖片菜單。

智東西也拿到了“暗號”(邀請碼),第一時間實測,從點咖啡、安排早餐,到出差訂酒店、公園推薦路線,看看這位“AI生活助理”究竟能做多少事,又有哪些地方還不夠聰明。

一、不用點進APP,只說一句話就能點好餐

對習慣了手動點外賣的用戶來說,小美的操作方式更具“AI感”,沒有界面、無需點擊,只說一句話,它就能幫你完成整套流程,這種體驗跳脫了出原有產品的使用習慣。

過去,在美團或者餓了嗎上點外賣,其實更像是在逛一個線上商場:打開App、搜索關鍵詞、瀏覽商家、點進菜單、挑選商品、加入購物車、確認配送、完成支付。雖然這些步驟大家都不陌生,但每一步都要動動手、想一想,流程背後其實藏着很多“小決策”。

而小美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先逛再買”的模式。它就像一個AI生活助理,用戶只需要說一句“幫我點個低脂晚餐”或者“我要一杯不含咖啡因的飲料”,它就能自動理解需求、篩選商家、推薦合適商品,連支付都在對話裏直接完成。相比傳統App界面操作,它沒有讓用戶“更主動”,而是讓用戶“更省心”。

哪種方式更好,或許見仁見智。但就“省事”這個維度而言,小美確實把點外賣這件事,推進到了一個更極致的階段:不需要搜索、不需要比價,也不需要決策疲勞,只要把需求說出來,它就能把結果送過來。

對於趕時間、沒空操作App的場景來說,比如地鐵上、會議間隙,這種一句話搞定的方式,無疑方便得多。

智東西這次也試了試較爲明確的指令:“我不喝美式,找一家離我最近的瑞幸推薦一杯飲料。”

在體驗開始前,用戶需要授權小美獲取精準定位信息,並完成與美團賬號的數據綁定。這是它完成下單任務需要的基礎權限。

在這類意圖明確的語句下,小美的響應速度較快,能夠結合定位自動篩選附近門店,推薦符合條件的飲品,並在對話界面內直接生成可支付的訂單。

由於小編當前地址尚未在美團App中保存,就需要手動添加配送地址,不過整個流程無需跳轉,在小美界面內即可完成,整體交互較爲順暢。

跟美團App比,小美的訂單頁多了一點靈活性。用戶可以在它推薦的基礎上直接加購其他商品,不用像美團那樣先放進購物車再一塊結算。這點體驗上是輕快了不少,尤其適合用戶額外“加購”的場景,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小美處理多訂單任務中的不足。

不過細看價格那一欄,小美雖然能識別賬號裏的紅包並自動抵扣,但沒把紅包“膨脹”這一步做進去。畢竟現在外賣平臺滿減、膨脹、湊單這一套操作早成了用戶習慣,小美這邊還不太跟得上節奏,多少會錯失外賣大戰的“羊毛”。

整體操作算是流暢的,推薦完成後,右下角那個“OK”按鈕顯得非常醒目,點一下就能直接進入支付,支付頁也跟美團App幾乎沒區別。

整個過程看下來,像是一個能聽懂、可執行的外賣助手,雖然還有些優惠邏輯沒接上,但主流程已經能跑通。

二、不止是點飯,它甚至可以規劃你的日常

如果進一步探索小美的能力,會發現它遠不只是“能下單”的AI助手,它還可以幫用戶安排日程。

比如智東西試着給小美佈置一個簡單的生活任務:“安排下週工作日每天早上8點送早餐到公司。”從交互來看,小美確實識別出這是一個週期性日程任務,並根據要求給出幾套早餐推薦方案。

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它並沒有先詢問具體的公司地址,而直接開始推薦,導致系統默認的門店不一定能送達。

更重要的是,小美目前還不支持“預定+定時配送”這一完整閉環。即便用戶確認了其中一套早餐方案,它也無法幫你鎖定並預定下週的配送訂單,而是以“待辦事項”的形式把這個推薦掛在日程裏,到點再提醒用戶來手動確認選購。這種做法更像是一個“鬧鐘+菜單提示”,真正的下單動作,還是需要用戶親自完成。

從這個角度看,小美雖然在“理解需求和組織任務”上已經走出了第一步,但在“自動執行”這一環節仍然有明顯缺口。

在安排日常之外,小美也延續了美團出行場景和即時零售的各項能力。智東西試着給出一句指令:“訂個離國貿近的酒店,每晚不超500。”小美能迅速識別其中的價格區間和地理需求,調出幾家匹配的酒店,附帶價格、位置、簡要評論、圖片,以及入住退房時間等基本信息。當用戶進一步選中其中一家酒店後,小美還會自動補充可選房型,並展示牀型、面積、有無早餐等具體信息。

點擊訂單下方的房型欄,就能進入詳情頁,對照圖片和配置進行確認。這一設計一定程度上規避了“開盲盒”的風險,用戶確認旅客信息後即可完成下單。

智東西又測試了另一種模糊指令:“找個附近適合散步的地方。”小美沒有簡單地推送熱門景點,而是進一步分析“附近+適合散步”背後的隱含需求,綜合考慮距離、安全性、配套設施等因素,推薦了幾處步行距離可達的公園綠地,並提供導航路徑,用戶可以直接在小美內部調起美團地圖,點擊即走。

它還能幫用戶完成一些長期規劃類任務,比如“訂購一週低脂晚餐”或“準備幾天健康食材”。在這種較模糊但有方向性的表達下,小美會嘗試從用戶歷史訂單、消費習慣中提取偏好,結合食材營養結構給出組合建議,並自動整理成待購清單或下單入口。與傳統在美團APP裏手動搭配、逐條篩選不同,這種“AI助手+外賣APP”對接的方式,省去了反覆比對的麻煩。

當然,自動化的背後也意味着犧牲部分“主動性”。用戶無法像在美團中那樣自由比價、查看全部用戶評價或聯繫客服。

可以說,小美開始具備了成爲“數字生活助理”的雛形。不僅能完成任務,還在學習用戶的生活方式,從“點什麼”到“怎麼安排”,逐漸拓展邊界。

三、美團自研大模型,爲喫喝玩樂專門定製

之所以小美能理解這麼多場景中的模糊指令,關鍵在於它背後的“大腦”是美團自研的Longcat大模型。作爲一款MoE架構模型,Longcat總參數量達5600億,但每次推理激活約270億參數,具備較高效率與較低計算成本。重要的是,它並非用泛互聯網文本訓練,而是紮根本地生活,喫下了美團內部海量訂單、商戶、用戶行爲等真實數據。

這意味着,它知道用戶所說的“點一杯霸王茶姬中我最愛喝的那一款”不是一句通用指令,而是真實菜單項的個性定製,它能準確調出歷史訂單、讀懂訂單記錄;小美也還可以在導航、推薦、支付過程中不跳出App,這靠的是美團的系統級接口調用能力。這些底層能力,不只是讓小美“會說話”,而是讓它真的能“把事辦了”。

就模型能力而言,小美也偶有“跑偏”。在小紅書邀請碼“爭搶”熱度頗高的時候,也有不少網友在該平臺曬出不靠譜的案例。

小美雖然具備理解模糊需求、調度服務能力,但本質仍是基於大模型和系統規則運行。一旦面對語義邊界模糊、信息不足或缺乏上下文的指令和未覆蓋的功能,反而會放大邏輯上的錯誤。

結語:生活類Agent,站在了AI生活落地的前線

作爲一款直接面向消費者的AI Agent產品,小美無疑暴露出了不少問題:不支持定時預定、紅包不能膨脹、偶爾抽卡式錯亂、部分複雜指令還會“讀不懂”等。但也正因如此,它提供了一個觀察AI真實落地表現的前線窗口。

在真正走進用戶生活的過程中,生活類Agent不是一步到位的產品形態,而是需要長期調教與持續打磨的演化過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