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科技賈安亞:AI正推動工具設計從“過程導向”向“結果導向”轉變

財天COVER
09/18

人工智能正成爲可以帶來顛覆性創新的“X”變量,推動着千行百業的深刻變革。然而,如何將AI的巨大潛力轉化爲切實的商業價值,是全球企業面臨的共同挑戰。正如一份MIT的報告所揭示,目前僅有5%企業通過AI實現了顯著的收入增長。但在中國,一股自上而下的強大政策東風,正爲AI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強心劑,創造出獨特的歷史機遇。在這一背景下,9月17日,由《財經天下》發起,攜手《人物》《每日人物》共同舉辦的“2025異想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以“X狂想曲”爲主題,關注創新的技術和產品,探討行業熱點話題。會上,商湯科技產品總監、小浣熊家族負責人賈安亞的分享,便顯得尤爲及時和深刻,她深入剖析了大模型在企業側落地的挑戰與機遇。

01 政策東風已至,“人工智能+”行動力推新質生產力

賈安亞指出,個人應用的火熱與企業供給的缺口並存,市場需求遠未被滿足。而此時,國務院最新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要求在六大領域全面推進AI應用,並設定了宏偉目標:

到2027年,智能終端及智能體普及率達到70%

到2030年,普及率達到90%

這種自上而下的推動力,爲AI的全民普及創造了巨大牽引。賈安亞認爲,與2015年的“互聯網+”相比,此次“人工智能+”更注重對產業的重構與奠基,旨在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有望催生一個蓬勃發展的AI產業新時代。

02 企業落地的三層價值:從個體提效到組織創新

基於商湯科技的實踐,賈安亞提出了AI在企業落地的三層價值模型:

基礎層:員工個體提效 這是員工主動擁抱AI的根本動力。

中間層:團隊協作增效 AI能有效降低溝通成本,提升團隊協作效率。

最高層:組織管理創新 AI將深度改變企業管理模式,實現企業想敏捷經營模式轉型。

她強調,AI正在推動工具設計理念發生根本性轉變——從“過程導向”向“結果導向”。傳統工具重在管理過程,而AI結合智能體(Agent)和工具調用能力,能爲用戶直接提供精準的結果。

03 挑戰與商湯實踐:從75%到97%的精度飛躍

儘管前景廣闊,但企業AI落地仍面臨數據質量、成本、安全與技術適配等多重挑戰。通用大模型與能夠給企業帶來價值的場景需求間差距很大。

對此,賈安亞分享了商湯辦公小浣熊的成功實踐。某大型消費電子企業曾面臨海量進銷存數據的分析難題,分析人員響應遲緩,無法滿足業務的即時分析需求。

通過爲每位市場和運營人員配備專屬的數據分析Agent,新增分析需求無需排期,即問即答。這一成果的關鍵在於將大模型原生的數據分析產品與企業自有知識深度結合。

初期:由於企業內部字段定義不清,知識未打通,模型精度僅爲75%。

優化:通過結合大模型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快速融入企業知識,僅用一個月就打通了複雜指標與模型。

成果:經過兩個月概念驗證(POC),系統上線精度超過95%,在處理複雜長案例時精度甚至高達97%。最終,整體分析時間縮短了90%,員工自主分析完成率提高到超過70%。

04 未來展望:AI即生產力

賈安亞總結道,AI正從“生產力工具”轉變爲“生產力本身”。隨着底層模型的不斷突破,AI將更深地融入企業流程與數據。這意味着未來的AI成果交付,將不再僅僅衡量過程,而是更關注最終的結果與效能。企業應從基礎層起步,小步快跑,驗證價值,從點到面讓AI真正爲業務增長服務。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