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Frost & Sullivan數據,中國企業級大模型的日均Token消耗量在2025年上半年達到了10.2萬億,較2024年下半年激增363%。高盛認爲,阿里巴巴憑藉其領先的模型能力、47%的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以及多樣化的芯片供應,處於有利地位並具備國際化擴張的空間,高盛將阿里目標價從163美元上調至179美元,維持“買入”評級。
隨着企業級應用需求爆發,中國AI基礎設施的投資敘事正在被重燃。
高盛在一份最新報告中指出,受益於企業對大模型的加速採用和計算需求的持續強韌,以阿里巴巴爲代表的全棧式雲廠商正迎來新的增長機遇。
數據顯示,AI在商業領域的實際部署和應用正在顯著提速。中國企業級大模型的日均Token消耗量在2025年上半年達到了10.2萬億,較2024年下半年激增363%。
高盛認爲,阿里巴巴憑藉其領先的模型能力、47%的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以及多樣化的芯片供應,處於有利地位,並具備國際化擴張的空間。
基於對行業前景的樂觀看法,高盛將阿里巴巴的目標價從163美元上調至179美元,維持“買入”評級。高盛特別將其對阿里雲的估值從每股ADS 36美元提升至43美元,並上調了阿里雲在2026財年第二至第四季度的增長預期。
高盛分析師Ronald Keung等強調,中國雲廠商在自研推理芯片方面取得進展,並採取“多芯片策略”,這意味着中國AI雲行業的增長“已不再僅僅依賴於海外芯片供應”。這一轉變,加之強勁的資本支出前景,爲該行業帶來了複合增長潛力。
企業採用率飆升,Token消耗量激增
中國企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擁抱生成式AI,這是支撐基礎設施敘事的核心驅動力。據Frost & Sullivan數據,2025年上半年,中國企業級大模型的日均總Token消耗量達到10.2萬億,環比暴漲363%。
在衆多模型提供商中,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和DeepSeek成爲中國企業選擇通用大模型時的前三大熱門選項。
高盛援引Omdia的報告指出,阿里巴巴已成功滲透到2025年大多數部署生成式AI的中國財富500強企業中,並在此細分市場佔據首位。這種通過API調用和Token使用量計費的商業模式,使得擁有領先AI模型和代理能力的大型雲服務商處於最有利的位置。
基建敘事重燃,多芯片策略打破瓶頸
高盛認爲,中國AI基礎設施的投資敘事在阿里巴巴公佈超預期的雲業務收入和資本支出後被重新點燃。該行預測,中國雲服務提供商(CSP)的資本支出在2025年第三季度將同比增長39%,爲AI雲收入的持續增長提供硬件基礎。
同時,芯片供應格局的演變也增強了市場的信心。高盛認爲,這種多元化的芯片供應策略,正在重塑中國AI雲行業的發展前景。
基於以上積極趨勢,高盛重申了對阿里巴巴的“買入”評級,並將其12個月SOTP(分部估值法)目標價上調至179美元。高盛將阿里雲在2026財年第二至第四季度的增長預期從28%-30%上調至30%-32%,以反映其最新的AI全棧產品、強韌的計算需求和資本支出前景。
報告將中國當下的市場階段與兩年前(2022年末ChatGPT發佈時)的美國市場相類比,當時市場對提出“建好基礎設施,客戶自然會來”並增加資本支出的公司給予了獎勵。
高盛分析師認爲,阿里巴巴憑藉其領先的模型能力、47%的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據IDC報告)以及多樣化的芯片供應,處於有利地位,並具備國際化擴張的空間。投資者正密切關注即將於杭州舉行的雲棲大會,期待獲取更多關於阿里雲和阿里巴巴AI進展的更新。
巨頭掀起軍備競賽,但商業變現仍有長路要走
在基礎設施層面之外,中國的AI模型和應用層也在快速發展,報告列舉了多個關鍵進展:
阿里巴巴: 於9月12日發佈了新一代模型架構Qwen3-Next,據稱其性能是前代模型的10倍,而構建成本僅爲1/10。其中,擁有800億參數的Qwen3-Next-80B-A3B模型,運行速度比4月發佈的32B模型快10倍。
百度: 於9月9日發佈的文心(ERNIE)X1.1在真實性、指令遵循和智能體能力方面有顯著提升,性能已能與GPT-5和Gemini 2.5 Pro相媲美。
騰訊: 發佈了領先的3D世界生成模型混元世界-航海家(HunyuanWorld-Voyager),以及高分辨率文生圖模型HunyuanImage 2.1。
與此同時,AI開始作爲“智能體(Agent)”嵌入主流應用。例如,美團推出了基於其自研大模型的AI助理“小美”,支持語音點餐和餐廳預訂;阿里巴巴的高德地圖則推出了AI原生嚮導“小高老師”,旨在將地圖服務轉變爲個性化的旅行生活伴侶。
高盛表示,在文生視頻、文生圖等多模態領域,中國模型正在快速縮小與全球同行的差距。然而,在商業變現方面,中國AI應用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截至2025年8月,全球AI應用的總年度經常性收入(ARR)約爲300億美元,而中國AI應用的ARR僅爲15億美元,佔全球份額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