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AGI第一股”,雲知聲的4個飛輪

中金財經
09/18

  出道即巔峯。今年6月30日,雲知聲(09678.HK)成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爲“港股AGI第一股”。本次全球發售H股約156.1萬股,發行價爲每股205港元,募資淨額約2.06億港元。自上市以來,雲知聲股價一路狂飆,最高點觸及879港元/股,目前回落至550港元/股附近。近期,恒生指數公司公佈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恒生指數系列季度檢討結果,雲知聲成功獲納入恒生綜合指數,該調整已於9月8日正式生效。據華泰證券研報分析,雲知聲此次順利調入港股通,核心在於滿足了市值、流動性、上市時間等一系列核心篩選標準,這一動作已率先凸顯資本市場對其基本面與發展潛力的認可。9月15日,麗奧資產管理發佈雲知聲深度研究報告,給予公司“買入”評級,目標價915.39港元。雲知聲憑什麼能飛得那麼高?     站上AGI時代浪潮驅動雲知聲發展最大的飛輪,在於把握住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時代大勢。大模型的發展經歷了從L1階段的通用大語言模型,再到L2階段的“慢思考”,如今已邁向L3階段的智能體(Agent)。而生成式預訓練大模型正朝着多模態、強推理的智能體方向不斷演進。雲知聲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專注於對話式人工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的AI解決方案提供商。作爲國內首批將深度學習算法應用於商業語音識別的公司之一,雲知聲早在2016年便着手自建Atlas人工智能計算集羣,爲大規模模型訓練提供算力引擎。    2023年5月,公司發佈了參數規模達600億的通用大語言模型“山海大模型”,此後又拓展了檢索增強生成(RAG)、智能體(Agent)、多模態融合及深度推理(類似DeepSeek-R1)等技術能力,參數規模也擴大到千億以上,併成功實現商業化突破。雲知聲CTO梁家恩認爲,通用人工智能(AGI)正推動着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既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伴隨着諸多挑戰。他預測,在三年內(2028年),Agent(智能體)將解決可靠性問題,進入各個行業,具備複雜任務自主分解與執行的能力,有效解決生產、生活與服務的各種實際問題,實現應用的爆發式增長。而在十年內(2035年),AGI將實現“認知架構”級的突破,真正成爲超級智能和生產力工具,並在智能製造、科學發現等領域,如生物製藥、材料設計等方面承擔核心角色,爲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重要貢獻。雲知聲以山海大模型爲核心,結合多模態感知與生成、知識圖譜、物聯平臺等智能組件打造了“雲知大腦”,並基於此推出了數十款具備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與解決方案。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2%。其中,“山海大模型”相關業務實現收入9876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771.8萬元大幅增長457.4%,占上半年總收入的近25%,展現出強大的技術商業化能力。佈局兩大萬億賽道目前,AI產品及解決方案是雲知聲的主要收入來源。其中,日常生活場景和醫療場景構成公司業務的兩大飛輪。在雲知聲CEO黃偉看來,這兩個賽道有共同的特點:一,都是上萬億的賽道,發展空間大;二,市場都很分散,對企業是最好的保護。“醫療的門檻非常高,但一旦做進去,客戶很難流失,一家醫院也很難和多家AI公司合作。”對雲知聲而言,醫療業務的核心並非收入規模,而是服務頂尖醫院的數量與質量(如協和、友誼醫院),這些醫院豐富的醫學知識庫如同“醫學圖書館”,醫生高頻使用產品相當於積累數萬名“模型訓練師”,這種“內化知識”模式比直接銷售更具長期價值。當前,雲知聲AI能力正從“醫生助手”升級爲“醫生導師”:早期類似“學生記錄、老專家看病”,如今通過山海大模型可在診療中實時提醒關鍵問題、減少漏診誤診。“雖然今天我們在AI醫療的規模還沒有那麼大,但我們做的是最有質量的部分。”黃偉透露,“未來,醫療會成爲雲知聲最大的利潤中心。”今年上半年,雲知聲日常生活業務收入3.35億元;來自日常生活的客戶數量309名,與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而每名客戶收入108.4萬元,較2024年同期增加20.1%。今年上半年,醫療業務收入0.70億元;來自醫療的每名客戶收入爲101.3萬元,較2024年同期增加116.2%。同時,雲知聲還在積極拓展保險行業的醫療相關理賠審覈服務,上半年簽約多家新客戶,保險相關收入同比大幅增加1,386.8%。     “虧得最健康的公司”雲知聲的第四個飛輪就是不計成本的研發投入。在黃偉看來,“雲知聲雖然仍在虧損,但卻是虧得最健康的公司。”2022年至2024年,雲知聲的年營收分別爲6億元、7.27億元、9.3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25%,同期虧損分別達到3.75億元、3.76億元、4.54億元。連年虧損的主因歸於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尤其是對“山海大模型”的投入,導致成本居高不下。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穩定在總收入的40%左右,複合年增長率爲13.5%,三年分別爲2.87億元、2.86億元、3.7億元,佔總收入的47.8%、39.4%、39.4%。上半年,雲知聲投入研發費用1.68億元,佔總收入的41.5%。截至6月30日,公司研發團隊由312名工程師構成,約佔公司員工總數的68.7%。     強大的技術實力也得到了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認可。上市前,雲知聲共完成11輪融資,總額超過3.4億美元,吸引了包括啓明創投、摯信資本、中網投、京東尚科等三十多家投資機構的投資。此次上市,雲知聲還獲得三家明星基石投資者力挺。其中,商湯認購4370萬港元,臻一資產認購3000萬港元,潤建股份認購2000萬港元,總額達9550萬港元。在分析人士看來,雲知聲正成功孵化一個高增長、高價值的“大模型業務”新引擎,其營收結構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這並非僅僅是數字層面的增長,更是商業模式與核心價值的重塑。“因此,市場對其高達600億港元市值的估值邏輯,並非以當前盈利狀況爲基礎,而是基於對其未來價值的重新評估。大時代來了,雲知聲可能到了質變前夜。”這位人士如是說。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