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招商證券發佈研報稱,港股25H1收入增速處於歷史低位,但盈利能力整體改善新舊經濟分化明顯,信息技術、醫藥、可選消費表現突出,下游產業鏈供需格局最優,科技、消費、醫藥處於主動加庫存週期。結合中報業績與近期內外流動性催化,繼續推薦互聯網、有色金屬與非銀三個方向。
招商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總體概覽:收入增速放緩,處於歷史較低水平;淨利潤增速改善。2025年上半年,全部港股公司收入下降0.9%,全部港股公司(除金融、石油、地產)收入增長0.5%,恒生指數成分公司收入增長2.6%,均比去年同期放緩,從過去7年週期維度看處於歷史較低水平,與宏觀經濟週期下行態勢一致。淨利潤方面,全部港股公司淨利潤增長5.4%,全部港股公司(除金融、石油、地產)淨利潤增長11.7%,均好於去年同期,處於歷史中值水平。
盈利能力整體改善,“反內卷”初見成效。港股公司毛利率水平同環比均改善,經營利潤率同比提升但環比下降。除恒生指數受權重股拖累外,港股上市公司整體淨利率水平同比和環比均有提升。企業的競爭格局和盈利能力都有所改善。ROE(TTM)達7.0%,同比改善、環比持平,已恢復到歷史均值水平。
行業結構分化明顯,新經濟成長亮眼。收入方面,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和金融行業同比增速最快,分別達12.3%、8.5%和5.2%;房地產、能源和公用事業降幅最大,分別達-20.9%、-9%和-4.8%。淨利潤方面,醫療保健、信息技術和原材料同比增速最快,分別達202.9%、60.9%和52.2%。醫藥行業創新藥大額BD持續達成,景氣度高;信息技術以小米爲代表的公司盈利高速增長;原材料受益於有色金屬價格景氣上行。新經濟收入同比增長8.4%,淨利潤增長31.7%;舊經濟收入下降2.5%,淨利潤陷入停滯。
庫存週期:下游科技、消費、醫藥供需格局最好。港股整體正經歷去庫存週期。上游產業持續去庫存;中下游產業已進入補庫存週期。新經濟步入持續補庫階段;舊經濟仍以兩位數幅度收縮供給。分行業看,信息技術、可選消費、醫療保健處於“主動加庫存”,供需格局良好;能源、公用事業、房地產仍在“主動去庫存”,處於週期底部;通訊服務、原材料等開始“被動去庫存”,供需格局逐步改善。
資本開支大幅收縮,擴產意願不強。經濟下行期絕大部分行業大幅縮減資本開支。房地產、醫療保健、能源等行業擴產意願最低。只有電商和汽車板塊實現資本開支擴張,但資本開支/營收比重並未顯著上升,僅屬維持性開支。大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同比明顯改善,資本開支意願更強;中小企業則因經營性現金流不佳,縮減資本開支並償債。
行業基本面總結:景氣度較高行業包括信息技術、非必需消費品之分銷和零售(權重爲電商)、醫療保健。而較低的行業爲能源(權重爲石油)、房地產、工業之資本品(主要是週期性和傳統製造業)、可選消費之消費者服務(主要是餐飲旅遊等)。總體而言,下游產業鏈、成長性較強、與中國宏觀經濟聯繫較弱的新經濟行業,中報結果較佳。偏向傳統經濟並與中國宏觀經濟強聯繫的行業,面臨業績壓力。建議重視基本面的投資者關注科技成長股的投資機會。
風險提示:美聯儲貨幣政策超預期、海外政策超預期收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