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減重,司美格魯肽亮出心血管獲益王牌

藥時代
09/17

正文共:3300字1圖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這一數據證實了司美格魯肽的獨特性,它是目前唯一一款在肥胖且伴有心血管疾病、但無糖尿病的患者中,被證實具有心血管獲益的GLP-1類藥物。”

——Ludovic Helfgott

諾和諾德產品與產品組合戰略執行副總裁

心血管獲益證據+1

2025年8月31日,諾和諾德公佈了STEER真實世界研究的最新證據(RWE),爲諾和盈®(境外商品名Wegovy®,司美格魯肽2.4 mg)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再添關鍵證據。這項研究首次在真實世界中比較了諾和盈®與替爾泊肽在預防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中的表現1。

研究結果顯示:

與替爾泊肽相比,持續接受諾和盈®治療的超重或肥胖且已確診心血管疾病(CVD)的患者心臟病發作、卒中以及全因死亡的風險顯著降低57%。諾和盈®組和替爾泊肽組患者的平均隨訪時間分別爲3.8個月和4.3個月1。

在所有接受治療的患者中,無論是否存在用藥中斷,相比替爾泊肽,諾和盈®可使心臟病發作、卒中及全因死亡風險降低29%。諾和盈®組患者的平均隨訪時間爲8.3個月,替爾泊肽組患者的平均隨訪時間爲8.6個月1。

這一結果超出了業界預期。多靶點激動劑因其理論上可同時激活多個受體,產生協同作用,而被認爲可能帶來更廣泛的臨牀獲益。然而,STEER研究結果提示:靶點數量的增加並不必然轉化爲更優的心血管結局。諾和諾德更是明確指出:諾和盈®所展現的心臟保護獲益是司美格魯肽分子獨有。

事實上,司美格魯肽在心血管保護方面的顯著獲益在機制研究階段已有跡可循。《The Cardiovascular Biology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等基礎文獻已係統揭示了GLP-1RA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的多重保護機制:不僅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還能快速抑制炎症反應;同時,還可增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定性,並抑制血小板聚集2。這些多通路的藥理作用共同構成了GLP-1RA在心血管系統中的保護基礎,爲其在臨牀中降低MACE風險提供了堅實的生物學依據。

嚴密的試驗締造堅實的科學壁壘

STEER並非是諾和諾德披露的驗證諾和盈®心血管獲益的首個RWE研究。此前,還有一項名爲SCORE的RWE研究結果披露,比較了諾和盈®使用者和非使用者的MACE風險差異3。

結果顯示:相較於非治療組,諾和盈®治療組

修正後MACE-3複合終點(包括非致死性心臟病發作[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全因死亡)風險降低57%3

修正後MACE-5複合終點(包括非致死性心臟病發作[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因心衰住院、冠狀動脈血管重建或全因死亡)風險降低45%3

全因死亡風險降低86%3

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73%3

不難發現,SCORE研究與STEER研究之間呈現了一定的互補性與設計邏輯的遞進性。SCORE研究聚焦於驗證諾和盈®在廣泛人羣中的絕對療效與長期安全性;而STEER研究更進一步,爲醫生在不同治療方案之間的權衡與選擇提供了直接的循證依據。RWE的獨特價值正在於此,能夠廣泛覆蓋多種患者羣體,從而真實反映藥物在長期使用中的安全性、依從性與綜合健康效益,有效彌補隨機對照試驗(RCT)在外部有效性和現實可推廣性方面的侷限,從而爲臨牀實踐提供更具指導意義的證據支持。

在此之前,諾和諾德已經開展了一項“前無古人”的RCT——SELECT研究,作爲迄今爲止GLP-1領域樣本量最大、隨訪時間最長的CVOT之一。該研究覆蓋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800多箇中心,納入超1.7萬名患者,中位隨訪達39.8個月,最長隨訪時間達到5年。

該研究首次證實了諾和盈®是全球首個在伴有確診心血管疾病但無糖尿病的超重或肥胖成人中,顯示出心血管結局獲益的減重藥物4。

研究數據顯示,與安慰劑相比,諾和盈®治療可使

MACE風險顯著降低20%4

總體(首次及後續)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降低22%4

總體心臟病發作風險降低31%4

總體冠狀動脈血管重建風險降低26%4

這些獲益共同推動了總體心血管事件風險下降。

尤爲可貴的是,在具有臨牀意義的減重幅度(即體重降幅≤5%時)尚未實現前,諾和盈®就己經展現出對心血管的早期保護作用5。這意味着:諾和盈®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不僅與減重效果相關。

基於SELECT研究的突破性結果:

2024年,美國FDA率先批准諾和盈®用於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超重/肥胖成人的心血管風險,成爲全球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用於長期體重管理並降低MACE風險的藥物;

2025年4月21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諾和盈®說明書更新,明確其在長期體重管理基礎上,具有顯著降低心血管風險的額外獲益。

回溯整個時間線,諾和諾德以SELECT研究爲基石,以SCORE與STEER研究拓展證據維度,構建起“RCT+RWE”的複合證據模式,不僅強化了司美格魯肽在心血管獲益中的證據,也形成了競爭對手在短期內難以超越的科學壁壘,彰顯了諾和諾德在藥物研發中一貫秉持的嚴謹態度與前瞻佈局。

在全球範圍內,每年約有2,1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6。約有三分之二與肥胖相關的死亡與心血管疾病相關7,8。

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和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症及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在內的代謝疾病,常常在同一患者身上交疊或並存。這類相互關聯的疾病被稱爲心血管代謝疾病。

“心血管代謝疾病是一類非常複雜的疾病,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可能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這需要以患者爲中心,採用全面、綜合的管理方法。”諾和諾德研發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官Martin Holst Lange強調:“公司正從機制、療效、安全性、合併症覆蓋及用藥便利性等多維度推進創新,持續拓展產品管線的深度與廣度。”

諾和盈®潛力仍未完全釋放

從實驗室的突破性發現到真正惠及全球患者,司美格魯肽相關產品已在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其療效與安全性在真實世界中獲得了廣泛驗證。

據公開數據,截至目前,全球已開展58項相關臨牀研究,充分體現了其多維度的臨牀價值。此外,司美格魯肽在全球範圍內積累了超過3300萬患者-年的使用經驗,積累了廣泛的臨牀實踐。然而,其潛力仍未完全釋放。

藥時代曾在既往文章中闡述過一個有趣觀點:“K藥是K藥、PD-1是PD-1。“這句話本意是爲了突出K藥在PD-1中的卓越地位——上市十年來,其銷售額保持年均近20%的穩健增長。這一成就的背後,是默沙東持續拓展其適應症,覆蓋近20種癌症。而在GLP-1賽道,諾和盈®也已展現了類似的領軍氣質,諾和諾德正持續挖掘諾和盈®的適應症邊界,以達到“司美格魯肽是司美格魯肽,GLP-1是GLP-1”的目的,通過持續被驗證的臨牀價值,構築堅固的護城河。

2025年8月15日,諾和盈®成爲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獲批用於治療MASH的GLP-1藥物,爲這個影響全球的重大健康負擔帶來了“新解法”。此次FDA的批准基於諾和諾德的ESSENCE 3期試驗的結果。數據顯示,諾和盈®在改善肝纖維化和緩解脂肪性肝炎方面表現出顯著的療效,且安全性良好。

不僅如此,諾和諾德還在嘗試用高劑量的諾和盈®去探索減重療效的“天花板”。諾和諾德公佈的STEP UP試驗數據表明,在第72周時,接受高劑量的諾和盈®(司美格魯肽7.2 mg)治療的受試者相較於安慰劑組實現平均21%的體重降幅,其中三分之一的受試者體重降幅達25%或以上9。

從複合製劑到口服創新,

諾和諾德的GLP-1下一站

司美格魯肽是諾和諾德繼續拓展GLP-1類藥物管線佈局的重要抓手。

在複合製劑方面,諾和諾德推出了CagriSema,這是長效胰澱素類似物Cagrilintide 2.4 mg和司美格魯肽2.4 mg的固定劑量複合製劑。其3期臨牀試驗數據顯示,在68周治療週期內,受試者平均體重降幅高達22.7%,較安慰劑組高出約20%。其平均體重降幅達到現有減重干預措施中觀察到的最高範圍10。

隨着療效的穩步提升,開發便捷、安全、高效的口服制劑已成爲慢性病管理的“必爭之地”。

在口服制劑創新領域,司美格魯肽片的問世具有里程碑意義,作爲全球首個口服GLP-1受體激動劑,其成功源於將司美格魯肽與吸收促進劑SNAC的創新結合,突破多肽類藥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技術壁壘。今年,諾和諾德已向FDA遞交肥胖症治療藥物司美格魯肽片25 mg的註冊申請。

與此同時,下一代口服amycretin也備受矚目。amycretin是激動GLP-1和胰澱素受體的單分子。在接受每日一次最高50 mg amycretin和每日兩次最高50 mg amycretin治療12周後,受試者的平均體重降幅分別爲10.4%與13.1%,顯著優於安慰劑組的1.2%。且兩組受試者均未出現明顯的體重下降平臺期11。目前諾和諾德正繼續推進皮下和口服amycretin用於體重管理的3期臨牀。

從複合製劑到口服多肽技術,諾和諾德不僅在療效、適應症上不斷突破,也致力於提升治療的便利性與患者依從性,爲GLP-1藥物開啓下一站的無限可能。

結語

SELECT研究的成功填補了肥胖症治療藥物在心血管獲益方面的研究空白。這不僅彰顯了司美格魯肽在臨牀上的差異化優勢,更是諾和諾德多年來在代謝疾病領域深入佈局和科學前瞻的重要體現。

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憑藉百年的科研積累、清晰的臨牀開發策略,以及始終以患者爲中心的核心理念,諾和諾德正在持續拓展治療邊界,重塑心血管代謝疾病的治療範式。

未來,諾和諾德將繼續依託強大的創新管線,爲全球患者帶來更多突破性療法,在改善人類健康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參考文獻

[1] Wilson L, Zhao Z, Divino V, et al. Semaglutid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compared with tirzepatide in patien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and ASCVD and without diabetes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ngress 2025; 29 August–01 September 2025; IFEMA Madrid, Madrid, Spain.

[2] Drucker DJ. The Cardiovascular Biology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 Cell Metab. 2016 Jul 12;24(1):15-30. doi: 10.1016/j.cmet.2016.06.009. Epub 2016 Jun 23. PMID: 27345422.

[3] Zhao Z, Song J, Faurby M, et al. Lower Risk of MACE and All-Cause Death in Patients Initiated on Semaglutide 2.4 mg in Routine Clinical Care: Results from the SCORE Study (Semaglutide Effects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eople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in the Real World). Moderated poster presentation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Scientific Session & Expo 2025; 29-31 March 2025; McCormick Place Convention Center, Chicago, US. Presentation 947-13.

[4] Lincoff, MA, Colhoun HM, Emerson S. (2025) Effect of the GLP-1 receptor agonist semaglutide on tot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overweight or obesity but no diabetes in the SELECT trial. Presented at ACC 2025, Chicago, United States.

[5] Lincoff AM,et al.N Engl J Med, 2023,389(24):2221-2232.

[6] World Heart Federation. World Heart Report 2023: Confronting the World’s Number One Killer. Available at: https://world-heart-federation.org/wp-content/uploads/World-Heart-Report-2023.pdf. Last accessed: July 2025.

[7] Raisi-Estabragh Z, Kobo O, Mieres JH, et al. Racial Disparities in Obesity-Relate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Temporal Trends From 1999 to 2020. J Am Heart Assoc. 2023;12: e028409.

[8] Collaborators GBDO, Afshin A, Forouzanfar MH, et al. Health Effect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195 Countries over 25 Years. N Engl J Med. 2017;377:13–27.

[9] Wharton, S, et al. (2025). Once-weekly semaglutide 7.2 mg in adults with obesity: the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b STEP UP trial. 1966-LB poster.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85th Scientific Sessions, Chicago, US, June 20 – 23,2025.17

[10] Garvey WT, Blüher MD, Contreras CKO, et al.CagriSema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5. doi: 10.1056/NEJMoa2502081

[11] The Lancet: Dahl K, Toubro, S, Dey S, et al. Amycretin, a novel, unimolecular GLP-1 and amylin receptor agonist administered subcutaneously: Results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1b/2a study.

諾和諾德對本文亦有貢獻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