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半導體產業縱橫(ID:ICVIEWS)綜合
隨着多個客戶押注該節點,臺積電正在積極擴大產能,包括2nm和WMCM生產線。
隨着臺積電的2nm工藝將於2025年上半年量產,幾家主要客戶已經加入,中國臺灣聯發科是最新加入的。這家智能手機芯片製造商已宣佈其首款採用臺積電2nm工藝的旗艦SoC成功流片,計劃於2026年底量產。雖然聯發科尚未正式命名該芯片,但業內人士表示,首款2nm旗艦SoC很可能是下一代天璣9系列——天璣9600。
與此同時,蘋果也在採用臺積電尖端的2nm節點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據悉,2026年的高端iPhone18將搭載蘋果首款內部C2調制解調器芯片以及基於2nm的A20處理器。報告稱,MacBook M6和Vision Pro R2芯片預計也將採用2nm技術,標誌着蘋果產品將得到更廣泛的推廣。
隨着多個客戶押注該節點,臺積電正在積極擴大產能,包括2nm和WMCM(晶圓級多芯片模塊)生產線。
臺積電採用GAA納米片架構的2nm工藝,保持了與3nm相似的EUV層數,從而產生了更具吸引力的成本結構和更高的客戶採用興趣。據該公司稱,與臺積電現有的N3E技術相比,增強型2nm工藝可提供1.2×更高的邏輯密度,在相同功率下提供高達18%的性能提升,或在相同速度下將功耗降低約36%。
更多大型科技公司也可能將目光投向臺積電的2nm節點。據《工商時報》報道,AMD即將推出的Venice預計將成爲首款基於臺積電2nm工藝打造的HPC產品。與此同時,報告稱,NVIDIA計劃在其下一代Feynman架構中採用A16芯片,旨在對抗AMD的領先優勢,使其成爲首批2nm採用者之一。
強勁的AI相關訂單(主要採用高端3納米和2納米工藝)增強了臺積電的信心。臺積電不僅上調了2025年的營收目標,也對長期前景保持樂觀。業內人士強調,在先進領域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臺積電2nm節點的客戶名單和產能計劃出奇地廣泛。
目前,新竹寶山F20晶圓廠月產能爲3萬片,高雄F22晶圓廠月產能爲6000片。到2025年12月,這兩家工廠的總產量估計將達到每月40,000臺,到2026年1月將增加到53,000臺,到年中將增加到85,000臺,到2026年底將達到每月100,000臺,到2028年最終將達到每月200,000臺。
根據最新消息顯示,臺積電計劃將其2納米工藝的生產價格定爲每單位3萬美元,並在不打折的情況下供應。這比目前的3納米工藝大約高出50-66%,旨在充分利用其在技術和產能方面的競爭優勢,實現盈利能力最大化。
臺積電的高價政策並非單純的生產成本,而是通過將有限的初期產能集中用於“優質需求”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策略。與此同時,三星電子正強調其價格競爭力,以爭取客戶。據報道,三星2納米制程的良率目前約爲40%,其穩定速度被認爲比臺積電慢。然而,爲了恢復技術信譽並鞏固客戶基礎,該公司正採取相對低價並快速響應的策略來吸引新客戶。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特斯拉價值23萬億韓元的代工訂單。特斯拉正在同時拓展其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而三星被選爲其下一代人工智能芯片“AI6”的生產合作夥伴,這被解讀爲對三星價格競爭力和供應靈活性的認可。一些業內人士也不排除蘋果和Metadata等高端客戶將部分生產委託給三星2納米生產線的可能性。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臺積電正以高價高質量戰略提升AI和HPC大型客戶的忠誠度,而三星則以低價高速戰略尋找新客戶。”他補充道:“2nm時代的勝負將取決於一系列複雜的競爭因素,不僅包括技術實力,還包括價格、供應速度和長期合作伙伴關係。”
臺積電2nm芯片的量產標誌着半導體行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作爲行業領軍企業,臺積電在技術研發、設備採購、產能擴張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果,併成功實現了2nm芯片的全球率先量產。這將加速芯片製程的迭代進程、加劇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競爭、推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變革。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爲分享與討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繫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