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輝懸着的心可以放下來了

Ofweek光電信息網
09/17

作者| 高凌朗編輯| 汪戈伐

經歷近三年的債務危機後,旭輝控股終於迎來轉機。

9月15日,這家曾經的千億房企宣佈,涉及7支債券、總金額100.6億元的境內債務重組方案獲得債權人表決通過。加上此前已完成的境外債務重組,旭輝成爲繼龍光、世茂、禹洲之後又一家走出債務泥潭的民營房企。

要知道,自2022年11月正式宣佈暫停境外債務兌付以來,旭輝已經與債務危機抗爭了將近三年。期間房地產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調整,據中指研究院數據,百強房企月均銷售額從2022年的6330.7億元跌到今年前8個月的3354.1億元。

賬面上看,重組完成後旭輝有息負債將從842億元降到500億元以內,降幅超過40%。但這只是第一步,創始人林中提出的"二次創業"計劃能否成功,從傳統開發轉向收租、資管、精品開發的新模式是否可行,這些都還是未知數。

活下來了是肯定的,但旭輝能不能真的站起來,可能還要再看三年。

其實旭輝的債務問題挺典型的。翻看2021年財報,公司各項指標都不錯,三道紅線全部達標,淨負債率62.8%,現金短債比2.6倍,融資成本僅4.7%。問題出在一個致命的軟肋,合作項目佔比超過90%。

行業上行期這沒什麼影響,但2022年下半年監管收緊預售資金提取,合作方也開始嚴控資金。賬上雖然有300億現金,但大部分被限制使用。無奈之下,11月1日公司正式宣佈暫停境外融資兌付。

境外重組談得最久,68億美元的債務涉及12筆高級債券和13筆境外貸款,債權人包括銀行、基金、對沖基金等各類投資者。最初旭輝試過"不削本金、展期7年"的溫和方案,但市場環境持續惡化讓這個方案難以實施。

直到2024年9月,旭輝才與佔債務46.9%的債權人達成協議,採用"短端削債、中端轉股、長端降息"的框架。方案提供8個選項組合,滿足不同投資者需求。據智通財經等媒體報道,該方案在2025年6月獲法院批准,預計削減66%境外債務。

相比之下,境內重組的爭議更大。100.6億元涉及7只債券,旭輝提供現金購回、股票置換、以資抵債、債權展期等選項。爭議最大的是以資抵債方案,將北京、上海、廣州四個項目的股權裝入信託,債權人可按面值40%兌換信託份額。

估值方法的公平性引發質疑。據財新報道,旭輝採用資產原值而非第三方評估,在房地產下行週期中存在高估風險。

這導致情況一度相當緊張,6月初債權人淶熙基金甚至自發召集持有人會議表達不滿,雖然因程序問題被取消,但分歧之大可見一斑。

沒辦法,旭輝只能在7月優化方案:現金購回價格從18%提升至20%,以資抵債兌換比例從36%提升至40%,取消劣後信託份額設置,縮短展期時間。

經過近4個月拉鋸,方案終於獲得通過。

有了債務重組這個緩衝,旭輝總算贏得了轉型時間,但真正的考驗現在纔開始。

從2025年中報看,旭輝有息負債842億元,其中信用債佔比71%。完成重組後,總負債將降至500億元內,債務期限延長至9-10年,利率降至3%以下。

按照林中的規劃,旭輝未來要重構三大業務方向。收租業務現在持有一二線城市商業資產460億元,2024年租金收入18億元,同比增長10.4%。現金流相對穩定,算是轉型期的重要支撐。

開發業務必須大幅收縮,公司提出"2070工程",要求改善型項目實現20%溢價、70%去化率。同時推進"3500工程"處置三四線存量土地。未來開發業務將聚焦少數核心城市,徹底告別規模擴張模式。

重點突破方向是資管業務。旭輝建管目前累計管理項目超240個,總面積3600萬平方米,國資政府代建佔比超50%。今年上半年表現不錯,復委項目佔新增業務25%,回款同比增長60%,銷售額增長160%。

學習鐵獅門、黑石等美式開發商模式,通過雙GP架構實現風險隔離,這是林中明確表達的想法。

但現實情況是代建行業競爭激烈,2024年已有超百家房企進入,TOP100房企中80%都涉足此領域。旭輝建管總裁劉冰洋的判斷很實在:只有迴歸服務本質,憑藉專業能力才能保持優勢。

當然,轉型面臨的挑戰不少。看看2024年的數據就知道,旭輝全年營收477.89億元,同比下降33.5%;淨虧損70.76億元;合同銷售336.7億元,同比下降51.89%。今年前7個月銷售額僅112億元,月均不足16億元。

另外資金壓力也沒有完全解除。截至9月2日,旭輝子公司債務逾期10.43億元,涉及8家公司的銀行項目貸款。只能通過出售資產來緩解壓力,4月出售重慶項目股權獲得3.58億元,7月轉讓上海租賃社區項目。

說到底,債務重組只是把旭輝從懸崖邊拉了回來,要真正站穩腳跟,關鍵在於新業務模式能否跑通。

目前來看,收租業務相對穩定但體量有限。開發業務收縮也是必然的,所以能否在精品化道路上站住腳還不好說。資管業務前景不錯,但競爭激烈。

分析人士認爲,旭輝基本面相對較好,通過積極資產處置和政策支持有望逐步修復。現在公司已有68個項目入圍"白名單",其中10個項目獲得銀行融資支持。但能否真正走出困境,關鍵還在於新業務模式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性。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