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經濟背景愈發不穩定,華爾街基金經理仍在重新大舉湧入股票市場。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週二發佈的最新《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9 月全球股票配置比例升至 7 個月高點,而平均現金持倉連續第三個月穩定在 3.9%—— 這一水平通常意味着警示信號,表明投資者的 “備用資金” 已所剩不多。
不過,美國銀行策略師邁克爾・哈特內特(Michael Hartnett)指出,市場情緒尚未陷入全面狂熱。若要達到 “狂熱” 狀態,需滿足現金持倉降至 3.7% 以下,或股票配置比例升至 30% 以上。目前,僅有 28% 的基金經理對全球股票持 “超配” 立場,可見投資者雖看漲,但尚未達到歷史上被視爲 “逆向賣出信號” 的 “盲目自大” 階段。
即便如此,這種樂觀情緒已滲透至市場:標普 500 指數(^GSPC)週一收盤再創新高,納斯達克指數則實現 “六連漲”,連續六個交易日刷新歷史峯值。
富國銀行(Wells Fargo)、巴克萊銀行(Barclays)、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及亞德尼研究公司(Yardeni Research)的策略師近日均上調了標普 500 指數的預期。他們表示,強勁的企業盈利、人工智能投資週期,以及美聯儲有望降息,是支撐市場下一階段上漲的核心因素。
美國銀行調查中近半數基金經理還預計,未來 12 個月美聯儲至少會降息 4 次,這與市場預期基本一致 —— 目前市場定價顯示,未來降息次數可能在 5 至 6 次之間。
然而,股票市場漲勢已顯現裂痕。“做多‘七大科技巨頭’(Magnificent Seven)” 仍是華爾街最擁擠的交易策略,這凸顯出當前漲勢仍高度依賴少數幾家大型科技股。此外,77% 的基金經理預計未來將出現 “滯脹” 環境 —— 即經濟增長疲軟,同時通脹居高不下且失業率上升 —— 這一預期也提醒着人們,宏觀經濟背景仍充滿不確定性。
這種矛盾正體現在摩根大通(JPMorgan)所稱的 “無就業增長悖論” 中:儘管勞動力市場惡化,但市場因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及薪資壓力緩解,仍推動股票市場上漲。派珀・桑德勒公司(Piper Sandler)指出,這種情況並非首次出現:在 20 世紀 50 年代、60 年代及 90 年代初,失業率曾與股票市場同步上升,原因是就業市場疲軟促使利率下調,進而推高股票估值。
對美國消費者而言,他們對經濟的樂觀情緒正日益減弱。
近期數據顯示,消費者信心大幅下滑,尤其是受關稅和物價上漲擠壓的家庭。密歇根大學 9 月消費者信心調查指數降至 5 月以來最低水平,同時長期通脹預期連續第二個月攀升。
在最新的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AII)調查中,近半數散戶投資者自稱爲 “看空者”,這是自 4 月關稅衝擊低點以來最悲觀的調查結果。就業市場方面,裂痕也在擴大:16-24 歲人羣失業率自疫情以來首次升至兩位數,而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已高於整體勞動力失業率。
消費支出是當前爲數不多的亮點。8 月零售銷售數據好於預期,這強化了 “儘管面臨關稅壓力,家庭消費仍具韌性” 的觀點。
但經濟學家警告,關稅的實際影響將在今年下半年更加明顯 —— 目前食品、傢俱、汽車零部件等品類的價格上漲已顯現跡象。
安永(EY)首席經濟學家格雷戈裏・達科(Gregory Daco)向雅虎財經表示,關稅、移民限制等政策阻力,可能會抵消人工智能投資及美聯儲寬鬆政策帶來的短期提振效果。他警示道:“當前市場對經濟的樂觀情緒,相對於潛在的下行風險而言,有些過於高漲了。”
責任編輯:郭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