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潮新消費
搞聯名、賣周邊,已經裝不下新茶飲品牌的“野心”了。
近日,霸王茶姬推出服飾品牌“BACHI FASHION”,正式賣起衣服,其“踏花歸來”系列號稱把苗繡元素搬上了貨架,定價不菲,牛仔外套599元、牛仔褲499元、短袖199元、漁夫帽159元。
圖片來源:霸王茶姬天貓官方旗艦店截圖
這不是第一家“不務正業”跨界搞錢的新茶飲品牌,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從喜茶、奈雪到茶顏悅色、蜜雪冰城、霸王茶姬,越來越多的品牌跳出“奶茶老本行”,在“不務正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賣零食、開酒館、做服裝,其跨界副業令人眼花繚亂。
同樣是搞副業,策略各不相同。有的品牌在複用供應鏈資源中,成功找到第二增長曲線;有的則廣泛試水,試圖在多領域佔得一席之地。
然而,跨界亦非避風港,即便走出茶飲賽道,它們仍要面對激烈的“副業內卷”。目前在霸王茶姬官方旗艦店,已找不到“踏花歸來”系列衣服,只餘帽子、包包等。
卷的盡頭是搞副業
在新茶飲行業,跨界做副業早已不是新鮮事,只是各有偏好。
賣零食是新茶飲最熱衷的賽道,也是試錯成本最低的切入點。畢竟,零食與茶飲的消費場景高度契合。消費者排隊等奶茶時,即興購買餅乾、堅果等零食似乎順理成章。
早在2020年,喜茶、奈雪的茶就開啓對零食賽道的探索。喜茶推出混合堅果、芝士夾心餅乾等產品,主打“茶味零食”的差異化,試圖綁定自身芝士茶的品牌認知。
奈雪的茶則更直接,在門店設置專屬零食展架,售賣薯條、芝士酥條、凍幹酸奶塊等零食,還在天貓旗艦店上線相關零食產品,延伸現製茶飲之外的消費場景。
如果說喜茶、奈雪的零食還帶着中高端調性,蜜雪冰城的玩法則貼合其主攻下沉市場的基因。2022年,蜜雪冰城聯合洽洽推食品推出了瓜子零食,單包15克,售價僅爲1元。
圖片來源:蜜雪冰城天貓官方旗艦店截圖
如今其天貓旗艦店的零食SKU達幾十種,從鍋巴、辣條、滷味小喫到薯片、果凍、山楂等各種休閒零食,價格最低只需1.5元一包,也有大量定價數十元的產品,價格帶較寬。另有積木、盲盒、水杯等非食飲產品,顯出較強的產品覆蓋與渠道能力。
這些品牌賣零食的邏輯是用“周邊思維”做副業,把門店流量、渠道資源二次變現。蜜雪冰城並不滿足“順手賣貨”,試圖進行更徹底的場景拓展與品牌再造。
在賣零食前的2017年,蜜雪冰城就成立了子品牌“幸運咖”,正式切入咖啡賽道,依託現有供應鏈和門店網絡,在三四線城市狂奔。
蜜雪用低價換規模,茶顏悅色用文化調性做溢價。在主業以慢擴張著稱的茶顏悅色,在副業上卻異常激進,且主業調性與副業風格反差顯著。
2020年,茶顏悅色試水新零售首款店型“茶顏遊園會”,裏面除了常規的茶飲外,還有茶葉、茶具、零食、日用品、文具等文創產品,但當時沒有掀起太大水花。
2022年,茶顏悅色陸續推出子品牌“鴛央咖啡”“古德墨檸”,前者主打咖啡,後者主打檸檬茶。
到了2024年,茶顏悅色的副業版圖進一步擴大,開了一家“晝夜詩酒茶·藝文小酒館”,以藝文、詩歌爲主題,主打特色茶酒,比如桂花弄酒、幽蘭拿鐵酒等,全時段售賣含酒產品,平均客單價與茶顏悅色相近,延續其文藝調性的同時拓展了夜間場景。
同年8月31日,茶顏悅色在長沙開出首家線下“硬折扣零食生活雜貨店”,佔地面積超過200平方米,SKU約在150-200個之間,以2.5元的麪包幹、9.9元的混合堅果搭配茶葉、文具、潮玩等,試圖以低價零食引流,帶動高毛利產品銷售。
整體來看,茶顏悅色的副業還在新茶飲圈內折騰,霸王茶姬的跨界則走得更遠。從墨鏡、方巾、包包等常規周邊,跳到了賣衣服,成爲新茶飲行業首個推出高客單價服裝的品牌。
圖片來源:霸王茶姬天貓官方旗艦店截圖
霸王茶姬的副業專注於“茶系生活方式”的品牌文化打造,其天貓旗艦店的 “茶悅生活”板塊,涵蓋香氛禮盒、晴雨傘、單肩包等數十款周邊,客單價多在50-200元之間,屬於“粉絲向”消費。
而霸王茶姬的新副業,在價格和領域維度都做出了突破。其推出的“踏花歸來”系列,包括牛仔外套、短袖T恤、挎包、帽子等,價格從159元到599元不等,其中599元牛仔外套的價格,遠高於此前的周邊產品。難怪有網友質疑:真的會有人買嗎?
捲了多年,新茶飲品牌們終於把副業也捲到五花八門。
押注第二增長曲線
新茶飲紛紛卷副業,指向了市場的殘酷競爭。
數據顯示,中國奶茶市場正進入殘酷的存量競爭階段。據“窄門餐眼”統計,截至2025年8月15日,全國奶茶飲品門店總數42.9萬家,近一年新開11.6萬家,同時約有15萬家門店關閉,整體負增長3.4萬家,開店快、關店更快已成常態。
另據艾瑞諮詢預測,2023年至2025年,中國新茶飲行業國內市場增速將依次降至13.4%、6.4%和5.7%,增速堪稱腰斬,市場增量空間逐步見頂,進入搶存量用戶的紅海階段。
2025年以來的外賣補貼大戰,更是將新茶飲的焦慮推向高潮。京東、美團、淘寶閃購接連發起多輪補貼對攻,例如美團通常會在週六發放免費自取券,一度把部分茶飲門店“逼”到暫停營業,騎手親自上手“搖奶茶”。
對消費者而言,這是“薅羊毛”的狂歡。但對品牌而言,卻是業績分化加劇的變量。
在這場混戰中,新茶飲業6家上市公司的走向截然不同。除奈雪仍虧損外,其他五家全都實現盈利。其中,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滬上阿姨的淨利潤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霸王茶姬的增速墊底,背後是霸王茶姬不參與補貼戰,試圖憑藉品牌差異化贏得市場。
雖說這種短期補貼主導的競爭行爲,長期基本不可持續,但霸王茶姬這一策略在財務層面已經付出了代價。
其2025上半年實現營收67.25億元,同比增長21.61%;實現淨利潤7.55億元,同比下降38.32%。若按非公認會計准則(non-GAAP)計算,經調整淨利13.07億元,同比增長6.78%。若根據GAAP準則,二季度淨利潤僅7723.8萬元,同比縮水87.7%。
儘管公司解釋,下降主因是上市相關的一次性股份薪酬及激勵費用的確認。剔除一次性影響後,淨利潤約6.298億元,同比微增0.1%,較2025年一季度有所回落。
但不可否認的是,霸王茶姬失去了高成長性的特質,而這曾是其最關鍵的上市故事。2024年,霸王茶姬營收增速爲167.35%,淨利潤增速爲213.3%。
霸王茶姬CFO黃鴻飛在業績財報會議上也坦言,外賣平臺價格戰的加劇,導致部分客源被暫時分流,從而影響了銷售表現。同時霸王茶姬國內門店的月均GMV從54.9萬元降至40.4萬元,連續六個季度下降。
對此,市場給出了直接的反應。財報次日,公司股價下跌13.14%。截止美東9月10日收盤報收17.01美元,較28美元發行價累計縮水39.25%,距離其上市僅過去4個多月。
茶飲市場競爭白熱化,彼此之間的壁壘並不高,推出新飲品的不確定性極高,新奇且受歡迎的口味和元素幾乎被挖掘殆盡。相比之下,向外尋找增量成了更具性價比的選項。
霸王茶姬放棄了價格戰,選擇此前同行未涉足的高價服飾,試圖以“茶系生活方式”之名跳出低維競爭。599元的牛仔外套,可以買到37杯伯牙絕弦。
副業可能無法立即讓新茶飲品牌賺得盆滿鉢滿,但至少在緩解焦慮方面,應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不務正業”是解藥嗎?
新茶飲品牌搞副業看似熱鬧,現實卻遠比想象中艱難。
做副業意味着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新茶飲品牌們需要面對不同的市場環境、消費者需求和競爭格局。這對於品牌的運營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和市場推廣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當主業仍處紅海競爭、亟需持續投入之時,副業本應是增強抗風險能力的“第二引擎”,而不應變成消耗現金、分散精力的“長戰線”。
以霸王茶姬賣衣服爲例。茶飲生意的核心是即時消費,商業模式圍繞高頻、低客單價、快週轉等方面展開,用戶決策側重於口味、性價比。而服裝是典型的中低頻消費,設計審美、面料質感、場景適配等因素,還存在季節性迭代,需要專業的設計、生產和庫存管理能力。
行業底層邏輯的巨大差異,使得許多品牌的副業嘗試陷入“外行指導內行”的困境,這也恰恰是多數品牌副業“雷聲大、雨點小”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已有品牌開始收縮副業戰線。如今喜茶和奈雪的茶的點單小程序和電商平臺旗艦店裏,此前力推的零食產品已悄然下架。喜茶在旗艦店轉向銷售瓶裝果汁茶飲料,奈雪的茶聚焦於茶包,均是新茶飲行業常規的產品,霸王茶姬的衣服目前也不見蹤影。
幸運咖是極少數有所起色,且能夠貢獻營收和利潤的副業,其成功很大程度依賴於蜜雪冰城現有供應鏈能力的延伸,放大了協同效應。
作爲蜜雪冰城的子品牌,幸運咖定位同樣是低價,主攻下沉市場,充分利用了蜜雪冰城的供應鏈、品牌效應等資源,實現資源協同和成本集約。經過多年的運營,疊加外賣補貼帶來的流量紅利,幸運咖線下門店已超過8000家,擠入國內咖啡連鎖品牌前三甲,逐漸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用主業的能力賦能副業,再以副業的增長反哺品牌抗風險力,跨界纔不是盲目追風,而是戰略延伸。
何況,新茶飲品牌們試圖闖入的副業領域,早已是紅海一片。
零食領域有零食很忙、好想來兩大量販巨頭,還有三隻松鼠、良品鋪子、鹽津鋪子等成熟玩家,咖啡界有星巴克、瑞幸、庫迪,服裝行業有優衣庫、ZARA等國際巨頭,女裝更是捲到退貨率可達80%。
新茶飲跨界很難與專業品牌競爭,這或許也是蜜雪冰城做零食選擇與洽洽食品合作的原因,藉助後者的行業積累,逐步打開差異化小衆市場,而非正面硬剛。
副業可以是一門可持續生意,前提是主業根基足夠穩固,商業模式健康。跨界也不是擺脫茶飲內卷的救命解藥,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還是主業的產品品質和消費體驗,否則可能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