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駕公司「上市潮」未平,智能座艙企業的IPO熱潮已經洶湧而至。繼黑芝麻智能、地平線、文遠知行等智駕公司在2024年爭相IPO後,今年輪到了智能座艙企業。近日,阿里巴巴發佈公告,擬分拆斑馬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斑馬智行」),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獨立上市。此前,港交所官方公示,四維智聯(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維智聯」)已正式遞交招股說明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還有鎂佳科技、博泰車聯網、澤景電子等多家智能座艙企業已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相繼奔赴香港IPO。
在智能汽車的快速發展之路上,智能座艙早已不再是簡單的配件,而是走上了舞臺中央,相互之間的市場競爭也日趨白熱化,而上市成為其「破圈」的一大助力。
01
為生存也為擴張
對於智能座艙科技公司而言,上市孖展幾乎是當下所有企業共同的目標,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上市孖展或許是其跳過生死線的關鍵。
證券公司分析師劉青表示,從目前這些公司已經披露的招股書看,大多數企業近3年持續虧損,原因無外乎這一行業技術演進較快,因此研發投入較高且需要持續大量「燒錢」。他認為,選擇港股上市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緩解資金壓力。
據介紹,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搭載量排名第一的斑馬智行,招股書披露,其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搭載量已從2022年的83.5萬臺增長至2024年的233.4萬臺,複合年增長率達67.2%。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已在60家主機廠的逾800萬輛車上搭載,覆蓋超過14個國家。不過市場規模的擴大並沒有改善其財務狀況,2022年至2024年度,斑馬智行的虧損分別為8.78億元、8.76億元和8.47億元,而虧損原因則為研發投入高、客戶結構較為單一等。
四維智聯也已有7年發展歷史,其艙泊一體解決方案的服務量在國內行業排名第2位,2024年,中國市場銷量居前的10大整車廠均在其部分車型中選用了四維智聯的產品。不過,其財務狀況也不理想。2022年至2024年,四維智聯歸母淨利潤虧損分別為1359萬元、5980.8萬元、1.33億元。
鎂佳科技的市場規模也在擴大,2024年交付量逾63.43萬件,主機廠客戶數量達12家,累計定點數量48家。盈虧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其淨虧損分別為4.23億元、3.57億元和2.91億元。博泰車聯網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累計為超過50個汽車品牌的逾200款車型提供服務。過去3年,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為3.91億元、2.18億元和3.52億元。以智能座艙HUD為主打產品的澤景電子,至2024年末已與22家車企達成深度合作,累計獲得超90款車型的定點。過去3年,澤景電子儘管總營收的複合年增長率達64.3%,但其歸母淨利潤虧損分別為2.52億元、1.82億元、1.43億元。
「這些公司紛紛赴港上市,既有緩解生存壓力的目的,也有擴張的剛需。」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向記者分析,這些公司希望通過港股上市來改善虧損現狀,及早實現盈虧平衡或走向盈利;同時,也希望藉此提升品牌價值和國際影響力,構築業務擴張的良好基礎。另外,當前智能座艙行業已經面臨行業發展拐點,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也希望通過上市來獲得更多資源,提升市場競爭力。

02
技術+生態是吸引資本的關鍵
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技術實力是首要因素。紀雪洪認為,在智能座艙領域,技術是企業立足市場、參與競爭的核心要素,目前智能座艙頭部企業斑馬智行、四維智聯、博泰車聯網等擬上市公司經過多年發展,都有各自擅長的核心技術,並構建了各具技術特色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持續的創新不僅幫其擴大了市場規模,也有望成為吸引資本的重要「磁石」。
相比較而言,近期擬上市的智能座艙企業大多有較強的全棧自研能力。例如,斑馬智行將系統級操作系統解決方案、AI全棧端到端架構與車載平臺服務三大核心技術整合為統一方案。這種深度融合能力使其在智能座艙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四維智聯的特點是有全棧自研軟件平臺,由此構建了從底層操作系統到上層應用的自主技術體系,支持模塊化開發與跨平臺適配。其平臺整合信息娛樂、車輛控制、AI助手等功能,並通過工具鏈實現快速定製,顯著降低客戶開發成本達30%。鎂佳科技不僅開發了標準化、模塊化、軟件驅動的集成式域控解決方案,實現了由單顆車規級主控芯片驅動的智能座艙+泊車一體化解決方案,還有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中全場景智能語音系統,語音識別準確率達到99%的業界較高水平。博泰車聯網聚焦全棧智能座艙+中央計算平臺,正推動架構向「中央計算+區域控制」演進。
除了核心技術,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劉瑞認為,生態協同能力是這些科技企業吸引資本市場的另一關鍵。他舉例稱,斑馬智行依託阿里與上汽的雙重賦能,構建了「股東+客戶+供應商」的生態閉環,使得斑馬網絡在產業鏈中佔據了優勢;四維智聯與互聯網巨頭的深度合作,為其未來的數據增值服務培育了新的增長點。「智能座艙企業不斷構建生態協同體系,為其實現用戶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實現精準營銷、個性化服務等帶來了更多可能性,這是其吸引資本市場的關鍵。」他說。
另外,智能座艙企業多為新興企業,為了打消資本顧慮,需要產業生態系統中的頭部企業背書,這也是擬登陸港股的智能座艙企業在招股書中重點強調的內容。比如,斑馬智行的最大股東是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最大的客戶是上汽集團;四維智聯的最大客戶一直是控股股東四維圖新,滴滴、騰訊等都是其股東;博泰車聯網的股東包括小米集團旗下天津金米、東風集團股份、一汽投資等。在劉青看來,上市企業尤其是在港股上市的公司,如果有行業頭部企業背書,不僅可以為企業帶來穩定的收入來源,也能向資本展示其產品的可靠性和市場競爭力,可有效提升對資本的吸引力。

03
持續穩定資本信心是一場硬仗
總體來看,頭部智能座艙企業已經為上市做了充分的準備,但上市只是第一步,穩定資本信心纔是關鍵。如今,在智能座艙領域,不僅科創企業在發力,整車企業也在自研,一些大型科技企業更是爭相湧入這一賽道,相對而言,智能座艙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並不明朗。如何穩定自身市場地位和資本信心,對於擬港股上市的智能座艙企業來說仍是一場「硬仗」。
劉瑞認為,創新是制勝的惟一法寶。「智能座艙是汽車智能化技術集大成者,技術迭代不斷加速,智能座艙企業要應對競爭,只能在技術創新上下功夫。」他說,圍繞智能座艙,芯片基本2年就會迎來一次重大迭代,操作系統則是每年都在更新,這使得智能座艙企業時刻面臨着巨大的技術競爭壓力。為了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保持領先身位,企業必須持續投入高強度的研發,以快節奏的技術迭代提升競爭力,穩定資本信心。
「我們不可能拿着‘舊地圖’找到‘新世界’。」在博泰車聯網創始人應宜倫看來,當今時代必須用新眼光、拿着技術創新的「新導航地圖」,企業才能更加穩健地走向未來。
技術是突破口,市場佈局則可以說是有關生死的重要一環。「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企業要實現從依賴大客戶到多元化佈局,才能真正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在劉青看來,一些智能座艙企業在發展初期,往往過度依賴少數大客戶,客戶集中度過高的情況雖然在短期內能夠為企業帶來穩定的訂單和收入,但也隱藏着風險和隱患。而資本對於企業的客戶結構高度關注,客戶集中度過高已成為資本評估企業風險的重要指標。智能座艙企業只有實現多元化佈局,才能穩定提升自身能力,贏得資本的信任和青睞。
紀雪洪建議,在不確定的市場中,企業還要積極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比如開拓國際市場。他認為,港股市場本來就有國際化程度較高、有利於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效應,這為企業「出海」提供了便利。加大對海外市場的拓展力度,以「出海」培育新的增長點,這既是智能座艙企業在未來市場競爭中保持和提升市場地位的基礎,也是穩定資本信心的「法寶」。
文:趙建國 編輯:孫煥玉 版式:王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