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將至,月餅市場迎來銷售旺季。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根據京東超市發佈的《京東月餅品類2025年趨勢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低溫月餅成為今年增長黑馬,不僅商品數量增長近三成,銷售額增速更是以73%領跑行業。
同時,基於京東消費數據及用戶調研,2025年月餅市場呈現出輕伴手禮、健康化、零食化、實用性及多維度營銷五大趨勢變化。
顯然,中秋的臨近給相關品牌帶來了業績增量,但當最後一盒月餅售罄,中秋的喧囂散去,各大月餅品牌便悄然隱退,等待來年再戰,這幾乎成了月餅行業年復一年的常態。而如今的月餅頭部品牌,正在打破這一「困局」。
低溫月餅增速超73%
月餅銷售已經開始火熱,首先體現在供應端。根據京東提供的數據,今年京東超市月餅品類的品牌數量和商品數量都有大幅提升,950家品牌和近5萬款新品上線。
其次則是需求端,在京東平臺,購買月餅的用戶規模也實現了同比32%的增長,消費者計劃購買盒數平均超4盒,臨近中秋購買意願顯著提升。
而在產品類型上,今年中秋市場,低溫月餅表現尤為亮眼,整體銷售額增速高達73%。但實際上,低溫月餅的銷售極其依賴冷鏈配送。據京東相關負責人介紹,憑藉「211時效」冷鏈配送能力,京東超市解決了消費者對低溫存儲和配送時效的核心痛點,成為品牌拓展低溫品類的關鍵助力。
此外,《報告》顯示,2025年月餅市場呈現出輕伴手禮、健康化、零食化、實用性及多維度營銷五大趨勢變化。
「輕伴手禮」成為市場主流。在政策引導與消費觀念升級的雙重影響下,禮盒設計呈現輕量化、便攜化和高感知特點。
數據顯示,約59%的消費者偏好簡約包裝,關注價格適中、攜帶方便和可重複利用。不少品牌通過精簡包裝層數、內置提手、附贈心意卡等方式,回應現代消費者實用與情感兼顧的需求。
成分健康也是影響購買決策的關鍵因素。73%的消費者明確關注「成分健康」,低糖、無添加類產品顯著增長。用戶不再僅看配料表,更深入關注特定人羣需求、健康管理等細節。
除了禮節饋贈外,月餅的消費場景也顯著拓寬。有54%的用戶將月餅當作日常零食,推動產品從節令專屬走向高頻消費。
為適應這一趨勢,品牌積極推出非禮盒裝、散裝及混合裝產品,楊枝甘露、桃山皮等創新口味不斷湧現。與此同時,零食渠道加大月餅鋪貨,進一步模糊了節令食品與日常零食的邊界。
包裝作為產品的重要載體,也在不斷回應消費端需求。一方面,39%的用戶呼籲提升包裝實用性,期待月餅盒能轉變為收納盒、首飾盒等重複利用容器。
另一方面,31%的用戶青睞融入地方特色、非遺元素的禮盒。蘇州博物館、自然造物等文創聯名款產品的熱銷,印證了文化附加值成為品牌溢價的新來源。
從短期爆發到長期品牌建設
「節慶品牌最容易讓消費者‘過節買一次,平時就忘了’。」廣州酒家集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典壕坦言。
每年中秋前夕,月餅品牌總會迎來全年最高光的時刻——商場展櫃人頭攢動,線上銷量陡峭攀升,禮盒包裝迭代出新。然而一旦節日落幕,這些曾經炙手可熱的品牌便迅速從消費者視野中淡出,陷入「沉睡式運營」的怪圈。這種「節慶限定」屬性,正成為制約月餅品牌長期發展的行業痛點。
李典壕表示,要改變這種情況,得讓品牌「融入消費者的日常」。
他表示,首先要把節慶週期拉長。「我們在京東做‘節慶前預售、節慶中衝刺、節慶後回味’的全週期運營,比如中秋前兩個月就搞‘預售鎖客’,讓消費者付定金鎖定禮盒;節後推出‘中秋回味’,有些產品消費者節後也喜歡喫。還可以把中秋的一些月餅生產方式延伸做成日常的伴手禮糕點、茶點,加深消費者日常對品牌的記憶。」
其次則是從節慶品延伸到日常品。李典壕表示:「廣州酒家除了中秋月餅、春節年貨、端午糉子外,還在京東打造了‘早茶文化節’,賣早茶點心、速凍包子,讓消費者平時想喫廣式風味,第一時間想到廣州酒家。這一系列產品我們目前增長也比較迅猛,當品牌從‘節慶專屬’變成‘日常可選’,自然能擺脫短期依賴。」
而這背後,營銷策略與傳播創新極為重要。李典壕認為,營銷不是 「自說自話」,而是讓消費者覺得 「這跟我有關,還挺有意思」。
比如 「精準找對人」。李典壕表示:「我們用京東大數據分析用戶偏好,年貨節時給‘30~35歲女性’推‘家庭團聚禮盒’,給‘企業採購者’推‘員工福利套餐’,廣告 ROI(投資回報率)提升明顯。消費者不會反感營銷,反感的是‘推的東西跟我沒關係’——精準定位才能讓消費者覺得‘品牌懂我’。」
「再比如‘做有情緒價值的傳播’,節慶營銷要抓‘情緒點’,比如團圓、喜慶、祈福,這些能讓消費者主動傳播。還有‘用服務做口碑’。節慶營銷不只是賣貨,更是做信任——當消費者覺得 ‘這個品牌靠譜’,即使不過節,也會優先選擇你。」李典壕表示。
香港美心全球數字營銷高級總監Eileen Tang提到了相應的產品策略。「首先是節慶爆款常態化,將節慶產品中備受好評的口味和產品,經過優化調整,引入日常產品線,例如我們的流心奶黃月餅,經過技術傳承,運用到美心生活流心奶黃包和流心湯圓中,廣受消費者歡迎;其次是開發非節慶明星產品,日常打造‘美心生活’日銷產品,例如我們的蛋糕和西點產品,在京東渠道也是名列前茅,這樣可以降低對單一節慶的依賴。」
稻香村集團總裁周立源也提到,短期爆發需要建立在長期品牌建設的基礎之上,否則將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法走得更遠。從產品和價值認同,到品牌和文化認同,短期爆發只會是階段性的,並且符合節慶營銷週期的客觀規律。如果沒有日積月累的長期建設支撐,短期的高流量襲來,很多品牌也未必接得住這一時的「潑天流量」,甚至會放大品牌的短板,拉垮企業的發展。
而在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建忠看來,「長期品牌建設」的本質是信任關係。品牌通過持續的價值輸出、穩定的品質承諾和情感連接,讓用戶產生偏好和依賴,從而在非節慶場景下也主動選擇你。關係是深層的、穩固的。「因此,這本質是品牌與用戶關係的深度演進,依賴於在非節慶時間的持續努力。」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