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貸壞賬,貸後管理又“進退兩難”,怎麼破局?

愉見財經
09/18

擴大內需需要消費金融的“熱度”,而行業可持續發展則需要不良風險的“降溫”。

作者 | 新金融琅琊榜

當前的消費金融行業,正在上演一曲“冰與火之歌”。

一邊是擴大內需戰略推動消費貸持續擴張,一邊是居高不下的資產質量壓力。

這種兩極局面,考驗着每家金融機構的戰略智慧和經營韌性。

而嶄露頭角的新興金融科技,有望成爲平衡擴張與風控的關鍵變量。

冰與火:

高增長與不良抬頭並存

在政策推動及需求升級的雙重驅動下,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繼續保持擴張態勢。從近期披露的上市銀行中報來看,個人消費貸款規模整體實現兩位數增長。

其中,國有大型銀行憑藉資金成本優勢和政策響應速度,成爲消費貸款增長的主力。數據顯示,上半年,工商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增加429.90億元,增長10.2%;建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達6141.9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862.99億元,增幅高達16.35%。

然而,與規模擴張相伴的是不良貸款壓力的逐步顯現。從半年報來看,上半年工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升至2.51%,同比上升0.86個百分點;交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從1.12%升至1.29%,信用卡不良率升至2.97%;作爲零售業務標杆的招行,其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去年末的1.04%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41%。

工商銀行副行長王景武在業績說明會上指出,受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銀行業普遍存在零售貸款資產質量下遷的情況。中國銀行副行長武劍提到,今年上半年個人經營貸款、消費貸款新發生不良比率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預計資產質量在一段時間內仍將持續承壓。

消費金融公司作爲專業化服務機構,其不良數據更直接反映行業風險態勢。據銀登中心數據,截至6月底,1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通過銀登中心掛牌轉讓不良貸款資產包110期,未償本息總額超300億元,同比增幅達217%,創歷史同期新高。

其中,南銀法巴消費金融在2月掛牌的30.69億元資產包,因包含原蘇寧消費金融存量貸款,加權平均逾期達2306天,起拍價僅爲3114萬元,折扣率低至0.1折,成爲上半年“地板價”標杆案例。這也反映出市場對消費金融不良資產的謹慎態度。

對金融機構而言,不良貸款會直接侵蝕利潤,做好貸後管理則是降本增效的重要內容,不良貸款清收由此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貸後管理:

“效率—成本—合規”三角困局

消費金融的下半場,本質是風險管理能力的競爭。科技,是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構築核心競爭優勢的關鍵驅動力。

在貸前風控環節,不少金融機構開始通過新興科技佈局風控體系,如招行“天秤”風控系統、網商銀行“百靈”風控系統、微衆銀行“聯邦學習”技術、平安銀行星雲物聯計劃”等。

然而,貸後管理卻仍存在滯後性。很多機構貸後依賴人工催收,不僅效率低且合規風險高。尤其在借款人失聯時,傳統手段已漸漸失效。

譬如電話催收,逾期半年以上的客戶,傳統電催失聯率高達85%以上。除了高失聯率外,逐漸收緊的外呼監管政策也讓電催變得格外艱難。尤其是今年7月,電話外呼迎來“封禁潮”,電催在強監管下變得舉步維艱。

訴前保全,曾經也是貸後管理的有效利器。然而,今年6月底訴前保全單日凍結申請上限降至100人次,且僅支持“零錢凍結”模式。這一調整直接衝擊了行業回款根基,有效性大打折扣。有行業人士表示,“訴前保全的時代結束了!”

外呼受限、司法收緊,雙重擠壓下的貸後管理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如何找到一條既合規又高效且低成本的處置新路徑,成爲了金融貸後管理亟需破解的難題。

科技破局:

“地址找人”提供全新解法

正當金融機構貸後團隊一籌莫展時,一個新興的“地址找人”技術成了破局的關鍵。

據某互聯網銀行貸後負責人透露,使用該技術後,逾期客戶回款率較傳統方式提升了30%以上。

“地址找人”到底是什麼技術?是否合法合規?它又是如何賦能貸後管理的?帶着這些疑問,我們找到了“地址找人”技術的創造者——武漢智品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品堂科技)。

據智品堂科技負責人介紹,“地址找人”是該公司自主研發的一套技術體系,它深度融合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以合法合規的方式,構建了一套地址數據處理與應用解決方案,如地址補全、錯誤地址修正、多地址精準選擇等,將地址的有效性成功提升到了85%。

基於“地址找人”技術,結合金融貸後管理痛點,智品堂科技開發了“函必達HC智能專遞”系統(以下簡稱:“函必達”),並構建了7個大模型。

從最開始的地址數據清洗,到制定發函決策(哪些人羣適合發函、什麼時間發函、怎麼發),到全自動化封裝工廠批量發函,再到客服專班全程跟進派送進度、引導妥投,“函必達”爲金融機構貸後管理構建了智能化的全鏈路解決方案,顯著提升了函件投遞的效率和精準度。

數據顯示,在行業平均簽收率僅爲30%時,“函必達”的簽收率已達到75%,是行業平均水平的2.5倍。

高簽收率和觸達率,帶來的是回款率的大幅提升。“函必達”在提升回款效能、加速資金回籠等方面的突出成效,讓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意識到“地址找人”技術在貸後管理中的巨大潛力,並積極佈局應用。

截至目前,智品堂科技“函必達”連續6年穩居中國郵政律師函發函規模第一,累計發送執行裁定書、民事裁定書、律師函等函件超1000萬份,服務各類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超100家。

智品堂科技憑藉“地址找人”技術和“函必達”代發函服務,爲金融機構貸後管理提供了合規、高效的全新解決方案。隨着技術的不斷迭代,智品堂科技還在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向貸前風控領域延伸,以技術賦能金融機構構建全鏈條風險防控體系。

結語

冰與火,並非不可調和的矛盾。

擴大內需需要消費金融的“熱度”,而行業可持續發展則需要不良風險的“降溫”。AI、大數據等前沿科技,正是這場“冰與火之歌”中的“平衡之鑰”。

智品堂科技等科技企業在貸後管理與貸前風控領域的創新實踐,既爲消費貸的精準擴張提供了風控支撐,也爲不良風險的有效化解提供了技術解法。

未來,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深度應用,金融機構將實現“貸前精準篩選、貸中實時監測、貸後智能處置”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在拉動消費、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守住風險底線。

這場金融業的“冰與火之歌”,終將在科技的賦能下,奏響“規模與質量並重、發展與安全兼顧”的和諧樂章。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