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抑鬱障礙防治指南(2025版)》正式發佈:解鬱除煩膠囊首獲推薦,助力中西醫結合治療創新發展

中金財經
09/18

  2025年9月12日,《中國抑鬱障礙防治指南(2025版)》(以下簡稱《指南》)在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三次精神醫學學術會議(CSP 2025)上正式發佈。該《指南》由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組織編寫,嚴格遵循國際和國內指南制訂最新的原則與方法進行方法學構建和撰寫,通過立足國內診療實踐、結合中國特色,基於最新循證依據,旨在爲臨牀醫務工作者提供科學、規範的指導,以期推動我國抑鬱障礙的規範化診療,改善疾病預後和降低疾病負擔。其中,新版《指南》首次將中成藥解鬱除煩膠囊新增爲輕中度抑鬱症的治療推薦,引發業內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本文圍繞《指南》的核心內容及解鬱除煩膠囊在抑鬱障礙防治的臨牀價值展開闡述。《指南》爲基 解鬱除煩膠囊助力抑鬱症中西醫結合治療增效抑鬱症是造成全球健康負擔的重大健康危害,我國抑鬱症呈現“高患病率、低治療率”的特徵,亟待採取科學規範的診療策略以提高治療可及性和效果。爲改善這一現狀,多學科綜合治療成爲核心策略,其中中西醫結合模式通過整合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優勢,顯著優化了抑鬱症管理的科學性與有效性。中醫藥在抑鬱症治療的獨特價值在於:中西醫結合治療可通過辨證論治制定個性化方案,在減輕西藥不良反應的同時增強療效以提升患者依從性,還能通過調整臟腑功能、平衡陰陽氣血改善患者整體狀態,並結合干預措施降低復發風險。相關研究亦證實,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湯劑或中成藥,可顯著減少患者殘留症狀、預防病情復燃、降低複發率,同時減輕伴隨症狀與抗抑鬱藥物不良反應,縮短治療療程。本次《指南》明確指出,對於急性期抑鬱症患者,在抗抑鬱化藥基礎上聯合中藥治療可提升療效、減少不良反應。中藥應由專業醫師處方和辨證使用(2C)。其中,《指南》推薦解鬱除煩膠囊適用於輕中度抑鬱症中醫辨證屬氣鬱痰阻、鬱火內擾證者,其治療輕、中度抑鬱症的療效和氟西汀相當,優於安慰劑。同時,《指南》對其用法用量明確爲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療程6周。古方新用 解鬱除煩膠囊爲抑鬱焦慮防治提供現代創新解決方案解鬱除煩膠囊的研發源於經方的創新轉化,是在半夏厚朴湯與梔子厚朴湯基礎上加減化裁而成。半夏厚朴湯原方出自《金匱要略》,全方由半夏、厚朴、蘇葉、生薑、茯苓五味藥組成,具有行氣散結、降逆化痰之效。其現代臨牀應用廣泛,在抑鬱症、胃食管反流病等多類疾病中療效顯著;Meta分析顯示,單獨使用半夏厚朴湯的有效性與單獨使用抗抑鬱藥在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評分方面相似,且誘發不良事件風險較低。梔子厚朴湯源自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組成爲梔子、厚朴、枳實三味藥,爲治療焦慮症的專方,現代臨牀常用於治療神經官能症、抑鬱症、焦慮症等,具有抗抑鬱、抗焦慮、改善睡眠等作用,能有效緩解失眠患者的臨牀症狀與不良情緒,對老年腦卒中後抑鬱伴失眠患者的抑鬱焦慮狀態、認知功能及生活品質也有改善效果。作爲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用於治療抑鬱症的1.1類創新中藥製劑,解鬱除煩膠囊適用於抑鬱症氣鬱痰阻、鬱火內擾證的治療。其以梔子爲君藥,具有清宣鬱火、解熱鬱、散結氣之功效;姜厚朴、姜半夏、連翹爲臣藥,其中姜厚朴與姜半夏可解鬱化痰、降氣除滿,連翹能清熱除煩、輕宣散結;茯苓、蘇梗、枳殼爲佐藥,茯苓可滲溼益脾、寧心安神,蘇梗能順氣寬中,枳殼則苦降下行,善於理氣寬胸、順氣化痰、散結消痞,是治療胸腹氣滯的要藥;甘草爲使藥,可益心寧神,其用藥思路借鑑甘麥大棗湯之意,能補益心氣、和中緩急。其諸藥配伍合用,標本兼顧,共奏清熱除煩、解鬱化痰之效,尤其適用於抑鬱症伴有焦慮症狀及咽部異物感、胸悶、睡眠障礙、口乾便祕等實火型軀體症狀的患者。解鬱除煩膠囊經過動物實驗及多項臨牀研究驗證,具有良好的抗抑鬱焦慮效果,適用於以胸悶、煩熱、失眠、腹脹爲表現特徵的各種神經症。藥理作用研究表明,解鬱除煩膠囊具有多重調節作用,可提高中樞神經遞質5-羥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腎上腺素(NA)等水平,改善神經內分泌系統紊亂,增強神經元突觸可塑性及保護神經細胞,可整體發揮抗抑鬱作用,毒理學研究顯示安全性良好。在促進症狀改善方面,其能改善抑鬱症三大核心症狀與焦慮症狀,如改善心境低落、興趣喪失、精力不濟,緩解軀體感覺異常、睡眠障礙及食慾紊亂,且各改善效果均有相應實驗支撐。隨機、雙盲、雙模擬、多中心研究同樣顯示,解鬱除煩膠囊可有效改善輕中度抑鬱症患者抑鬱焦慮狀態,緩解軀體症狀,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於氟西汀。此外,聯合多元化有氧運動可進一步提升青少年抑鬱症的療效。    圖1:臨牀研究證實解鬱除煩膠囊有效改善輕中度抑鬱症患者抑鬱焦慮狀態、緩解軀體症狀因此,在傳統方劑基礎上創新轉化的解鬱除煩膠囊,經過廣泛臨牀與研究驗證,具有多通道作用及良好的抗抑鬱焦慮效果,且臨牀安全性更高,可更好地造福抑鬱焦慮患者。多維優勢 解鬱除煩膠囊在抑鬱症治療中展現出良好安全性、依從性及經濟性抑鬱症的治療關鍵在於早期干預,以改善臨牀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及恢復社會功能爲目標。目前一線治療藥物主要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s)及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鬱藥(NaSSAs)等。然而,西藥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30%~60%,超過80%的患者至少出現一種藥物相關不良事件,常見如過度鎮靜導致的日間嗜睡與乏力、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及腹瀉,甚至可能引發煩躁焦慮等情緒加劇。相比之下,中醫藥在治療抑鬱伴隨焦慮狀態方面展現出整體調節的獨特優勢,能夠同時改善抑鬱情緒、焦慮情緒及非特異性軀體症狀,其不良反應較少,患者依從性較好。目前,國內用於鬱證治療的中成藥品種多數針對肝鬱脾虛證型,多以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等經典方化裁而來,而基於半夏厚朴湯與梔子厚朴湯的上市品種尚屬空白。解鬱除煩膠囊所針對的“氣鬱痰阻、鬱火內擾”證型與原有品種具有明顯差異,在輕中度抑鬱症治療中表現出多方面的綜合干預優勢,包括上述的多重藥理作用、核心症狀改善、確切的藥效學療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解鬱除煩膠囊作爲創新中成藥,榮獲多項榮譽與權威認可:2009年獲“一種治療抑鬱症的中藥組合物及製備方法”發明專利;2014年入選“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十二五”第四批課題立項;2021年12月正式獲批爲1.1類創新中藥;2023年5月被納入《抑鬱症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該指南明確推薦其用於痰氣鬱結證抑鬱症患者,指出在抑鬱症急性期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可聯合使用解鬱除煩膠囊以行氣解鬱,改善抑鬱與焦慮症狀、緩解咽喉異物感,並減輕抗抑鬱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本次《指南》首次推薦解鬱除煩膠囊,不僅是對其臨牀療效與安全性的進一步權威認可,更爲臨牀醫生針對輕中度抑鬱症患者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與實踐指導。值得強調的是,解鬱除煩膠囊已於2022年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屬於乙類醫保品種,顯著提升了患者可負擔性與臨牀可及性,有望惠及更廣泛的抑鬱症患者羣體。小結此次《指南》的發佈是我國精神衛生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標誌着抑鬱障礙綜合診療規範化邁入了全新階段。其中,解鬱除煩膠囊作爲代表性中成藥被指南推薦,突顯了其基於經典名方、經過現代循證醫學驗證的良好抗抑鬱焦慮療效,體現了“減毒增效、整體調節”的中西醫結合核心優勢,爲臨牀醫生提供了更豐富的治療武器,將對降低我國抑鬱障礙疾病負擔、改善患者長遠預後、全面提升綜合防治水平產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