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反傾銷公告,拉動國內模擬芯片上市公司股價的一波漲勢。
近日,商務部宣佈自2025年9月13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芯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被調查的產品種類包括模擬芯片中使用40nm及以上工藝製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柵極驅動芯片,調查指向德州儀器、亞德諾、博通、安森美這四家美國模擬芯片大廠。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此次反傾銷調查是應中國國內產業申請發起,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世貿組織規則。初步證據顯示,2022至2024年,申請調查產品自美進口量累計增長37%,進口價格累計下降52%,壓低和抑制了國內產品銷售價格,對國內相關產業的生產經營造成損害。
在反傾銷調查公告發出後的首個交易日(9月15日),國產模擬芯片板塊表現活躍,其中龍頭股聖邦股份(300661.SZ)漲停,上海貝嶺(600171.SH)漲停,行業頭部廠商納芯微(688052.SH)、思瑞浦(688536.SH)漲幅也均超過10%。
對於此次反傾銷調查的更多內情,調查申請方江蘇省半導體產業協會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不方便透露更多,以商務部披露的信息爲準。同時,記者聯繫採訪被調查的美國四家模擬芯片公司對此有何回應,德州儀器、亞德諾、安森美方面截至發稿未獲答覆。
市場觀察人士認爲,這一方面表明國內相關產業受到傾銷的影響,另一方面表明國內相關企業已具備相當供給能力。反過來觀察,“其實也說明國內企業已經有相當能力了,國外才降價傾銷。”國內工業智能化領軍企業中控技術副總裁陸衛軍表示。
低價傾銷導致國內部分領域價格戰
據瞭解,此次調查申請由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提出。商務部稱,2025年7月23日收到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代表國內相關模擬芯片產業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本次調查確定的傾銷調查期爲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爲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此次申請調查的產品爲相關模擬芯片中使用40nm及以上工藝製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柵極驅動芯片,前者包括應用於汽車、工業等領域的CAN、RS485、I2C、數字隔離器芯片等,後者包括低邊驅動、半橋/多路柵極驅動、隔離柵極驅動。
根據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提供的申請書,美國企業德州儀器、亞德諾、博通、安森美等公司,在對中國的相關產品進口量累計增長37%,進口價格累計下降52%,壓低和抑制了國內產品銷售價格,對國內產業的生產經營造成損害,包括毛利率低、開工率低等問題。
該協會所提交的初步證據顯示,申請調查期內,四家廠商原產於美國的被申請調查產品的價格持續大幅下降,整體平均降幅超50%,部分細分產品的價格降幅更突破55%;對華出口的傾銷幅度高達300%以上,申請調查產品佔中國市場份額年均高達41%。
當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模擬芯片市場。世界半導體貿易組織(WSTS)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模擬芯片市場規模總計794.33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超過280億美元,約佔三分之一。
根據《第一財經》報道,對於本次反傾銷調查,思瑞浦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低價進口產品導致國內部分領域陷入嚴重的價格戰。
有個插曲值得一提,就是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缺芯”。“此前疫情導致的供貨緊張,市面價格都變得混亂。”陸衛軍提到。
之後,芯片市場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客戶過度囤貨、供過於求的下行週期,廠商開始掀起價格戰,模擬芯片領域更是重災區。2023年期間,德州儀器、亞德諾都曾下調過中國市場的芯片價格,國內廠商爲競爭出貨,也紛紛跟進。
陸衛軍表示,在工業領域他們經常會用到CAN、RS-485、I2C、光耦等接口類模擬芯片,以上4家美國模擬芯片公司規模巨大,全球市場集中在他們手上,成本可以做得很低。在他印象中,近兩年來他們的產品價格逐年下降,“一般有國產好的產品,它們就大幅度降價”。
前述思瑞浦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如果此舉最終落實,部分原產於美國的進口芯片可能面臨反傾銷稅,有望遏制不正當競爭,爲國產芯片提供更公平的市場環境,並有助於相關產品加速國產替代,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張思遠表示,如果針對美國模擬芯片出口企業開展的此次反傾銷調查,在經過證據覈查、多方意見徵詢及完整法定流程後,最終正式裁定其存在實質性傾銷行爲,且該傾銷行爲已對中國國內模擬芯片產業造成明顯損害或產生損害威脅,那麼中國或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及相關國際貿易規則,對從美國進口的涵蓋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等多個應用領域的模擬芯片產品,徵收數額較高的高額反傾銷稅。
中信證券認爲,近年來德州儀器等海外大廠擴產的同時在國內市場廣泛採取降價策略以搶佔丟失的市場份額,導致模擬芯片領域的國內外廠商盈利均承壓。目前商務部啓動反傾銷調查,有望進一步推動模擬芯片國產替代加速,更多廠商有望受益。
有行業觀察人士表示,美國在先進製程芯片方面限制中國,又在成熟製程芯片對華傾銷——這都是貿易中的歧視行爲。因此,我國商務部也對美國政府的這些措施發起反歧視調查。
國產模擬芯片突圍
據瞭解,模擬芯片的核心功能是處理連續的物理信號,如聲音、光線、溫度等,實現信號的感知、轉換、放大與調節,是實現“物理信號”和“數字信號”轉換的關鍵樞紐。
模擬芯片主要可分爲信號鏈芯片和電源管理芯片兩大類,應用場景廣泛,小到消費電子產品中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大到汽車、工業領域的控制及通訊設備,都需要使用大量模擬芯片。
與CPU、GPU等計算芯片依賴先進製程(10nm及以下更小尺寸)不同,模擬芯片更傾向於使用成熟製程(28nm及以上尺寸)。在模擬芯片中,130nm、180nm是主流工藝,最先進可達28nm。
此外,國內外模擬芯片廠商的運作方式也不同。海外模擬芯片龍頭普遍是IDM模式,集設計、製造、封測於一體,能更好地控制工藝、成本和產能,而國內廠商普遍採取只設計不生產的“無晶圓廠模式”(Fabless),交由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晶合集成等晶圓廠代工生產。
在中芯國際第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該公司聯合CEO趙海軍表示:“按平臺看,模擬芯片需求增長顯著。其中,廣泛應用於手機快充、電源管理等領域的模擬芯片正處於國內產品加速佔領市場階段。”
國內經過多年發展成熟製程,在模擬芯片領域,已迅速崛起了聖邦股份、恩瑞普、傑華特、納芯微、南芯科技這些行業龍頭。
“模擬芯片不光需要經驗,還和製造工藝、流程、材料關係很大。比如說像亞德諾、德州儀器,它們都有自己的晶圓廠,是IDM模式。所以在一些關鍵性能上,比如模擬芯片的可靠性、穩定性方面做得就比國內好。”電子創新網創始人張國斌表示。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申萬)半導體行業營業收入實現3212億元,歸母淨利潤近245億元,同比增長約三成。尤其是模擬芯片行業,上市公司歸母淨利潤環比增長了約4倍,其中34家模擬芯片上市公司中,六成上市公司第二季度盈利同比上漲。
從營收增長來看,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長的企業包括希荻微、思瑞浦、納芯微、傑華特、芯朋微、美芯晟、賽微微電、富滿微、上海貝嶺、南芯科技、聖邦股份、帝奧微、英集芯、芯海科技,其中同比增長超過30%的有希荻微、思瑞浦、納芯微、傑華特、芯朋微、美芯晟、賽微微電,思瑞浦、晶豐明源等則大幅度扭虧。
以“A股模擬芯片第一股”聖邦股份爲例,2017年成功登陸創業板上市,上市市值僅25.76億元,當年營收只有5億元左右,淨利潤不足1億元。而今,公司市值已超500億元,2024年年營收達到33億元,淨利潤則超過5億元。
資深芯片行業人士陳啓認爲,誰能成爲國內“模擬芯片一哥”的判斷依據有兩個:一是看它的SKU數量,也就是所謂料號,因爲模擬芯片的行業增長需要靠產品的數量堆起來,產品線多營收就會上來;二是模擬芯片行業是有很大的收併購機會,這是快速做大做強的方法,但這很考驗收購方管理層的資本運作和整合能力。
“反傾銷措施旨在維護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確保所有企業在市場上公平競爭。”張國斌表示,本次對原產地美國的接口和柵極驅動類模擬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就是要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有助於本土模擬IC企業可以健康成長。
“但是,本土模擬廠商不能把反傾銷調查當成自己的護身符,也需要在產品性能和可靠性上下功夫。因爲系統客戶需要打造穩定可靠的用戶體驗,他們不一定把價格作爲唯一的採購標準。”張國斌警示道。
因爲美國此前對華芯片政策重點限制先進製程出口,而中國在國內多年來主要發展成熟製程芯片產業。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