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00175)銀河M9以17.38萬元起的價格殺入大六座SUV市場,點燃行業內卷新戰火。“無法拒絕的價格,無法下手的配置”引爆兩極爭論,吉利能否在這場激進價格戰中突圍?
“致敬”爭議:借勢還是碰瓷?
新能源汽車賽道內卷加劇,“致敬”成爲博取關注的策略。小米(01810)汽車曾“致敬”保時捷、法拉利,吉利銀河M9則被解讀爲向問界M9“致敬”,有媒體調侃“半價問界M9成真”。車長5.2米、六座佈局、超1500公里續航,銀河M9對標30萬-50萬元高端SUV,卻以17.38萬元起售價切入,試圖以“半價旗艦”顛覆市場。

然而,命名的模糊相似不僅引發蹭熱度熱議,還可能削弱吉利高端品牌獨特性,讓其高端敘事失去辨識度。幾何、領克、極氪定位重疊問題尚未解決,銀河M9加劇內部協同風險。
低價卷配置:“無法拒絕”下的兩難
銀河M9於2025年9月17日上市,指導價18.38萬-24.88萬元,限時優惠後17.38萬-23.88萬元,遠低於問界M9(46.98萬元起)和理想(02015)L9(45.98萬元起),即使中頂配款的價格也僅約爲後二者的一半。
入門款(17.38萬元)提供100km純電續航、30英寸中控屏,但缺矩陣大燈、後排娛樂屏;中配款(21.78萬元)升級230km續航、高速NOA;頂配款(23.88萬元)支持城市無圖NOA、三電機四驅,選裝後總價約27萬元,逼近比亞迪(002594)唐DM-i等主流競品價格。
基礎輔助駕駛版限時售價區間17.38萬-18.88萬元,千里浩瀚輔助駕駛H5方案限時售價18.28萬-23.88萬元。這對5米2三排六座SUV來說,是一個無法拒絕的價格。
然而,入門款缺配置,中配款主走量,高配款逼近競品價,“無法拒絕的價格,無法下手的配置”讓消費者選擇困難。
內卷加劇:價格殺手的盈利陷阱
吉利身處極度內卷的市場,理想L9錨定30萬元以上,比亞迪、長安深藍以高性價比搶佔份額。銀河M9以“價格殺手”定位,17.38萬元起售價衝擊競品,首日預售訂單突破4萬臺,24小時大定突破2.3萬臺。

然而,低價策略導致單車利潤顯著承壓,行業普遍毛利率下滑趨勢下,吉利若無法通過規模化生產或後市場服務提升收益,可能面臨財務壓力加劇。
汽車市場上,“價格打動人、配置勸退人”幾乎是自主高端品牌的通病。行業價格戰已讓多家車企毛利率跌至低位,吉利需證明低價帶來“可持續的、有質量的增長”。否則如因低毛利導致品控和服務滯後,激進定價恐引發信任危機,阻礙高端化轉型,甚至陷入“以價換量”陷阱。
技術投入:高成本的馬拉松博弈
新能源與智駕技術競賽需鉅額投入。據吉利財報,2025年上半年研發投入從60億元增至73億元,同比增長21.7%。銀河M9搭載Flyme Auto 2座艙、高通8295P芯片、“千里浩瀚”H5智駕方案,其中千里浩瀚高階輔助駕駛系列標配激光雷達,支持城市無圖NOA,饋電油耗低至4L級別。然而,30英寸大屏交互流暢性存疑,城市擁堵路段NOA可靠性尚待驗證。
更重要的是智能駕駛的軟件算法優化、實際路測數據的積累、用戶體驗的完善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投入,這是所有車企面面臨的一場資金與時間的消耗戰。如生態的進化/迭代無法支撐體驗,吉利高端化口號可能淪爲空談。
鉅額研發投入對成果轉化要求極高,吉利需在技術領先性與資金效率間求平衡。
市場反饋分化:品牌一致性待審
銀河M9訂單火爆,有消息稱吸引大量體制內與高端製造業、醫生、老師等專業人羣,與理想L9核心客羣重疊。但消費者反饋分化:有人贊“20萬買5米2六座SUV,性價比無敵”;也有人吐槽“入門款寒酸,高配貴得離譜”。
命名爭議與品牌定位重疊加劇風險,吉利高端化願景或因內部衝突受挫。
銀河M9主打“三排平權”,車內面積5.2m²,得房率88.3%,第三排150°躺角,後備箱容6個20寸登機箱,精準滿足家庭需求。Flyme Auto 2座艙與AI技術提升駕控與能效,但大屏交互和NOA複雜路況表現需市場檢驗。
無論如何,銀河M9以“半價旗艦”姿態衝擊問界M9、理想L9,極有可能迫使競品重新審視定價。銀河M9或許能撕開價格戰的新裂口,但如果吉利無法用品控和服務守住口碑,這場“半價風暴”只會吞噬自身的資源。
(文章來源:財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