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歷史,牛市中高位震盪後A股多繼續上漲,受政策和外部事件、流動性等因素。(1)2005年以來牛市中的高位強勢震盪期共有7段,持續時間在13-67個交易日,有6次調整結束後1個月內上證綜指繼續上漲。(2)驅動牛市中高位震盪後繼續突破上漲的核心因素是政策和外部事件、流動性等。一是積極的政策和外部事件是導致突破上漲的核心因素,如2007年兩會提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2015年3月南北車合併、2020年12月美國出臺刺激經濟法案等;反之,外部負面衝擊則可能導致震盪後走弱,如2010年1月歐債危機爆發等。二是流動性也是導致A股震盪後能否突破上漲的重要因素:首先,流動性寬鬆可能推動A股震盪後突破上漲,如2015年2月央行降息、2018年1月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全面實施,2024年12月美聯儲降息等;其次,流動性收緊也可能導致震盪後A股繼續走弱,如2010年1月央行提準。三是基本面對牛市中高位震盪後能否突破上漲的影響有限。
A股短期可能延續震盪走勢,震盪後可能繼續上行,慢牛趨勢不變。(1)短期政策和外部事件依然偏積極。一是短期積極的穩增長政策仍可能進一步出臺和落實:首先,9月政治局會議定調依然可能偏積極;其次,近期電新、汽車、消費等行業穩增長政策和放鬆地產等政策在持續出臺和落實。二是短期外部環境也偏積極:首先,中美馬德里會談達成了基本框架共識,中美經貿關係短期有望改善;其次,美聯儲重啓降息,全球流動性寬鬆預期上升。(2)短期流動性短期可能進一步寬鬆。一是宏觀流動性短期可能進一步寬鬆:首先,美聯儲9月如預期降息25個基點;其次, 9月底央行可能繼續加大資金投放,短期也可能跟隨海外寬鬆而進一步降準降息。二是股市資金短期可能維持較高的流入水平:首先,歷史經驗上,牛市高位震盪期內外資、融資和新發基金多繼續流入A股;其次,短期情緒偏熱下融資可能繼續流入,但速度可能放緩,此外美聯儲降息後外資有望加速流入A股,新發基金規模也可能繼續回升。(3)短期經濟仍延續弱修復趨勢:後續外需可能走弱下出口仍可能面臨一定的回落壓力,消費、製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增速可能有所回升。
行業配置:短期繼續逢低配置科技成長、部分核心資產和週期等行業。(1)短期科技成長和週期行業可能相對佔優。一是歷史上牛市高位震盪時,政策支持和產業趨勢上行的行業表現相對佔優;震盪結束後,震盪期領漲的強勢行業和高景氣的行業表現相對佔優。二是當前政策支持、產業趨勢上行、強勢領漲的行業共同指向科技和週期。(2)美聯儲降息下科技和部分核心資產可能相對佔優:一是美聯儲降息後科技成長和核心資產表現相對佔優,主要受產業趨勢上行、外資流入等因素驅動;二是當前來看,短期科技產業趨勢向上、經濟修復和流動性寬鬆下外資可能流入,科技和核心資產短期可能表現偏強。(3)日曆效應下節前消費和成長短期可能相對佔優。(4)當前成長中的電力設備、汽車、傳媒、計算機等行業估值性價比較高。(5)短期建議繼續逢低配置:一是政策和產業趨勢上行的電子(消費電子、半導體)、通信(算力)、機械設備(機器人)、有色金屬(稀有金屬、貴金屬)、傳媒(遊戲)、計算機(AI應用)等行業;二是基本面可能邊際改善和補漲的電新(固態電池、儲能、風電)、創新藥、新消費、食品、軍工等行業。
風險提示:歷史經驗未來不一定適用,政策超預期變化,經濟修復不及預期。
(文章來源:華金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