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AIGC領域的專業社區,關注微軟&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和應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場研究和AIGC開發者生態,歡迎關注!
谷歌大力佈局AI支付了!2025年9月17日,它扔了兩顆核彈。
正式推出智能體支付協議AP2(Agent Payments Protocol)並開源。
宣佈和全球支付巨頭PayPal搞了多年的戰略合作。
AI想花你的錢,得先立個字據
咱們現在的網上支付,流程都刻在骨子裏了:看中東西、點“購買”按鈕、輸密碼或者掃個臉。
現在AI智能體,那個能聊天、能辦事的小助手,越來越聰明瞭。你可以讓它幫你訂機票、搶演唱會門票,甚至自動補貨家裏缺的牛奶。
問題來了。
AI去下單,它不是人,它沒法“點擊購買”。商家怎麼知道是你的AI,而不是個騙子?AI下單買錯了東西,這個鍋誰來背?這些問題不解決,AI智能體支付就只能是空中樓閣。
谷歌的AP2協議,就是來解決這個根本矛盾的。
它的核心思想,是把“點擊購買”這個動作,升級成一種“合約對話”。AI不能隨隨便便就下單,它必須拿出你簽字畫押的授權證明。
這個證明,在AP2協議裏叫做“Mandates”,翻譯過來就是“授權令牌”。
它是一份加密的、防篡改的數字合同,裏面清清楚楚地寫着你允許AI幹什麼、花多少錢、在什麼條件下執行。每一筆由AI發起的交易,都必須有這麼一份“聖旨”。
AP2設計了三種不同場景的“授權令牌”。
第一種叫“購物車授權令牌”(Cart Mandate),專門用在你本人在場的時候。
比如你對AI說:“給我來一雙新的白色跑鞋”。AI幫你找到了,並生成了一個購物車。你檢查一遍,確認是這雙鞋,這個價格,這個地址,沒問題。你一點頭確認,系統就生成了一份“購物車授權令牌”。這份令牌裏包含了所有最終交易的細節,精確到分,AI拿着它才能去付款。
第二種叫“意圖授權令牌”(Intent Mandate),專門用在你人不在場,提前授權的場景。
這個就有意思了。比如你跟AI說:“等那件綠夾克一有貨,只要價格不超過原價的120%,就自動給我買了”。或者“下個月第一個週末,幫我訂去三亞的往返機票和酒店,總預算不能超過三千塊”。
你下達指令的時候,AI會把你的要求(比如產品類別、價格上限、時間窗口)都寫進一份“意圖授權令牌”裏,你預先簽名。這樣,AI就領到了一份有明確指令和限制的“尚方寶劍”,然後它會自己去蹲點、去比價、去組合,一旦條件滿足,就自動執行交易。
第三種叫“支付授權令牌”(Payment Mandate),這個主要是給支付公司和銀行看的。
它就像一個標籤,貼在交易信息上,告訴銀行:“嘿,這筆交易是AI乾的,不是用戶親手點的”。這樣一來,銀行的風控系統就能更好地理解這種新型交易,判斷風險,而不是一看到是機器操作就直接拒絕。
這套“令牌”系統,本質上是建立了一條從用戶意圖、到具體商品、再到最終支付的完整證據鏈。每個環節都有加密簽名,賴都賴不掉。
這事兒不是谷歌一家說了算
谷歌很清楚,想讓AI支付跑起來,光靠自己一家是不成的。整個支付鏈條太長了,用戶、AI、商家、支付服務商、銀行、信用卡組織,一個都不能少。
所以AP2協議從設計之初就是開放的,不是谷歌的專利。它就像互聯網的HTTP協議一樣,提供一個公共的標準,讓所有玩家都能在一個頻道上溝通。
爲了保證安全和分工明確,AP2設計了一套基於角色的架構。說白了就是“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你看,在這個架構裏,你的AI助手(用戶代理)只負責理解你的指令和執行任務,它根本碰不到你銀行卡的敏感信息。管理和驗證你支付憑證的,是你信任的數字錢包或銀行(憑證提供商)。這樣一來,就算AI被黑了,你的支付賬戶也是安全的。
這種模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把信任建立在數學(密碼學)和規則之上,而不是某個單一的公司身上。
爲了把這個生態搭起來,谷歌這次拉來了超過60個“兄弟”一起站臺。陣容相當豪華:
大家一起支持AP2,意味着商家不用爲每個不同的AI平臺都開發一套支付接口,開發者也能用一套標準來構建應用,整個生態才能健康發展,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幾個巨頭分割成一個個孤島。
AP2協議的實現也不是從零開始,它建立在谷歌之前推出的A2A(Agent2Agent)協議和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之上。你可以簡單理解爲,MCP協議是AI的“五官”,讓它能感知和連接外部世界的數據和工具。A2A協議是AI的“語言”,讓不同的AI智能體可以互相溝通、協同工作。而AP2,就是專門負責“金錢”這個話題的溝通規則。
谷歌和PayPal這倆巨頭湊一塊兒要幹啥?
如果說AP2協議是未來的藍圖,那谷歌和PayPal的合作,就是要把這個藍圖變成現實的施工隊。
PayPal不是一家簡單的支付公司,它在全球支付領域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手裏有幾樣絕活:覆蓋全球的基礎設施、強大的風險管理系統、以及連接商家和消費者的雙邊網絡。這些恰好是AP2協議落地最需要的東西。
他們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
首先,共同創造新的AI購物體驗。谷歌有頂級的AI技術,PayPal有海量的支付數據和用戶身份驗證能力。兩者結合,可以搞出很多花樣。比如,你的AI不僅能幫你下單,還能根據你的消費習慣和PayPal的數據,幫你找到最合適的優惠,或者提供更個性化的商品推薦。
其次,把PayPal的服務更深地塞進谷歌的生態裏。以後在谷歌的各種產品裏,不管是Google Play商店買應用,還是給Google Ads廣告付費,PayPal都會成爲一個核心的支付選項。
再次,PayPal將使用谷歌雲(Google Cloud)來升級自己的技術平臺。這相當於PayPal把一部分“後勤”工作交給了谷歌,自己能更專注於支付創新。
PayPal的架構在很多方面天然就契合AP2協議的角色分離設計。PayPal錢包本身就是管理憑證和用戶同意的“憑證提供商”。它的結賬系統和Braintree支付處理系統,則扮演了“商家支付處理器”的角色。這種結構讓它實施AP2協議時,顯得得心應手。
通過這次合作,PayPal可以幫助它旗下數以百萬計的商家,無縫地接受來自AI智能體的付款,搶佔智能體經濟的先機。
以後AI替你花錢,出了問題算誰的?
這是所有人最關心的問題。AP2協議給出了一個基於證據的解決方案。
因爲每一筆交易都有從“意圖”到“購物車”再到“支付”的完整授權令牌鏈條,所以出現糾紛時,責任劃分變得非常清晰。
比如,你說一筆交易不是你授權的。好,平臺可以調出那份經過你數字簽名的授權令牌。如果簽名驗證無誤,那就很難抵賴。
如果送來的東西和當初購物車裏的不一樣。那麼,“購物車授權令牌”裏記錄的商品詳情就是鐵證,商家需要爲此負責。
如果AI理解錯了你的意圖,比如你讓它買“不超過一千塊”,它卻買了一萬塊的東西。那麼,“意圖授權令牌”裏記錄的原始指令和AI的執行結果一對比,就能證明是AI服務提供商的責任。
這個框架把模糊的責任問題,變成了有據可查的技術問題,大大提升了爭議解決的效率和公平性。
AP2協議的推出和谷歌與PayPal的合作,標誌着一個轉折點的到來。它爲即將爆發的智能體經濟鋪平了道路,解決了最核心的信任和安全問題。
未來,你的購物體驗可能不再是瀏覽網頁和點擊按鈕,而是和你的AI助手進行一場對話。你提出需求,它來搞定一切,從比價、協商,到最終的安全支付。
參考鏈接:
https://cloud.google.com/blog/products/ai-machine-learning/announcing-agents-to-payments-ap2-protocol
https://newsroom.paypal-corp.com/2025-09-17-Google-and-PayPal-Forge-Multiyear-Partnership-to-Revolutionize-Commerce
https://ap2-protocol.org/
https://github.com/google-agentic-commerce/A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