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CNBC終於注意到黃金了!金豐來認爲,這家媒體直到金價突破每盎司3700美元才引起重視,確實有些姍姍來遲。雖然他們報道了黃金自2024年1月1日以來上漲82.9%的事實,但報道中給出的投資建議卻未必可靠。金豐來表示,主流財經媒體對黃金上漲的關注度一直遠低於應有水平,即便報道,也常伴隨偏空情緒,提醒觀衆“黃金可能被高估,很快會下跌”。
實際上,數據本身已經說明了一切。金豐來認爲,黃金在今年已錄得近三十餘次歷史收盤新高,全年漲幅約40%,這與記者Jessica Dickler的報道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她直到9月才發文提及,而如此強勁的表現顯然更早就應得到關注。金豐來表示,長期以來,金融市場在面對黃金時,總是低估其避險屬性和獨立價值。然而,隨着利率環境轉向寬鬆、全球金融與經濟不確定性增加,黃金的投資邏輯已越來越清晰。
在報道中,Dickler也承認黃金的基本面支撐,引用了富國銀行分析師的觀點:全球央行持續買入以及地緣衝突升級將推動貴金屬需求增長。金豐來認爲,這是對黃金未來走勢的合理判斷。事實上,不需要經濟學博士學位,也能理解名義利率下降疊加通脹頑固,將導致實際利率走低甚至轉負,而這正是黃金上漲的重要推力。
不過,當涉及投資方式時,Dickler的建議卻存在明顯問題。她稱,大多數專家推薦通過黃金ETF獲取敞口,而不是直接購買金幣或金條。金豐來認爲,這類建議雖然迎合了投資者的便利需求,卻掩蓋了關鍵事實:ETF份額並不是黃金本身。ETF由信託公司託管,你擁有的只是紙面資產,而非實物黃金。相比之下,實物黃金幾乎沒有對手風險,你能確切知道自己持有多少,放在哪裏,不會因爲他人違約或操作失誤而受損。
ETF的確有流動性優勢,可以隨時買賣,也免去了儲存和運輸的麻煩。但金豐來表示,這份便利是以風險爲代價的。首先,投資者無法驗證基金是否持有其聲稱的全部黃金,更無法提取。其次,ETF的管理費和存儲成本會不斷侵蝕基金淨值,長期持有者的收益會慢慢落後於黃金現貨價格。換句話說,賬面上看似簡單,但背後有隱形成本。
因此,金豐來認爲,ETF並非毫無價值,它適合短期交易或投機型資金。然而,若談到財富保值和長期安全,實物黃金纔是更可靠的選擇。金幣、金條,或在獨立託管庫中存放的實物,才能讓投資者真正掌控資產,避免過度依賴第三方。歸根結底,ETF只是紙黃金,而實物黃金纔是真正的財富錨。
責任編輯: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