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第一、萬科第二,“萬億資產俱樂部”的房企不多了

億翰智庫
09/22

圖表:2025年6月末典型房企總資產TOP100

資料來源:企業半年報/業績公告,億翰智庫

“縮表”成爲主流趨勢:“萬億俱樂部”成員僅剩4家

曾幾何時,“萬億總資產”是中國房地產企業規模與地位的象徵。隨着行業自2021年進入深度調整期,“縮表”(即資產負債表收縮)已成爲主流趨勢,往日的輝煌正被殘酷的現實所取代。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總資產TOP100房企中,有87家房企總資產相較2024年同期出現下滑。

而“萬億俱樂部”房企的數量也隨之減少。2022年時,總資產萬億級別的房企尚有6家——碧桂園萬科A保利發展綠地控股融創中國華潤置地。隨着碧桂園、融創相繼暴雷,雙雙掉出萬億房企行列,截至2025年上半年,僅剩4家房企的總資產維持在萬億以上。

圖表:2025年6月末典型房企淨資產(股東權益合計)TOP100

資料來源:企業半年報/業績公告,億翰智庫

淨資產爲王:透視房企真實“家底”

若說總資產體現的是規模,那麼淨資產(股東權益)則更能真實反映一家企業的“家底”和抗風險能力。

一個鮮明的對比是:在總資產榜上排名第六的中國海外發展(中海地產),憑藉其良好的財務自律和低負債策略,以4177.45億元的淨資產高居榜首,遠超其總資產排名。華潤置地(4104.14億元)和香港的長實集團(4068.34億元)緊隨其後。

從企業性質來看,淨資產排名靠前的企業主要由央國企構成。龍湖集團(2444.43億元)是淨資產前十名中唯一一家大陸民企。

圖表:2025年6月末淨資產後10位房企(億元)

資料來源:企業半年報/業績公告,億翰智庫

危機與自救:負資產房企正通過債務重組想辦法

淨資產TOP100榜單之外,則是一片狼藉。佳兆業集團(-418.08億元)、中國奧園(-351.73億元)、禹洲集團(-194.47億元)等企業深陷“負淨資產”困境,意味着其資不抵債的程度相當嚴峻。其中,世茂集團從2024年末的正淨資產33.46億元,惡化至負淨資產-66.02億元,凸顯了部分企業風險的加速暴露。

面對危機,房企對於負債的處理正在從尋求“展期”逐步轉向實質性“削債”,債務重組成爲推動自救的關鍵手段。在這一背景下,遠洋集團成爲淨資產相較2024年末增長幅度最大的企業,從2.17億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82.27億元,漲幅達到了3691%。這一變化主要源於2025年3月,其完成了規模約63.15億美元的境外債務重組。這項重組帶來了317.56億元的非現金收益,不僅完全覆蓋了同期經營所產生的虧損,還大幅推高了淨資產規模,成爲其賬面淨資產回升的最主要動力。

2025年下半年,多家房企債務重組取得了重要進展。

9月1日,佳兆業集團宣佈其境外債務重組計劃已取得關鍵性進展,重組生效日期預計於9月底正式落地,將削債86億美元;禹洲集團於8月底宣佈其境外債重組正式生效,成功化解約66.8億美元債務風險;碧桂園也公告稱,其持有超過77%本金總額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組協議,預計降債規模約117億美元。此外,融創中國、旭輝控股集團、中國奧園、時代中國控股等房企也均在積極推進各自的債務重組進程,若後續重組順利完成,或將會在2025年末的淨資產數據中有所體現。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