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兩年零三個月,遞交4版招股書後,百奧賽圖(北京)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奧賽圖”)將迎來上會。上交所官網顯示,百奧賽圖將於9月24日上會接受審議。
銀莕財經注意到,這家以實驗鼠銷售貢獻近半營收的企業,資金需求始終處於高位,自2022年9月在港股上市募資約4.71億港元后,僅時隔9個月,就又在2023年6月遞表A股,計劃再募11.85億元。且與公司融資同步,百奧賽圖實控人沈月雷、倪健夫婦亦很“缺錢”,在IPO排隊期間,二人甚至通過“預製”股權質押方式獲取大量借款。
弔詭的是,就在公司收入遞增的同時,公司研發投入卻持續走低,無論人員還是費用均連年削減。
01
資金承壓,實控人夫婦“預製”股權質押
資料顯示,百奧賽圖是一家創新藥臨牀前CRO及生物技術公司,主營業務係爲創新藥企業提供抗體藥物發現及臨牀前研發服務,包括創新模式動物銷售、臨牀前藥理藥效評價服務及抗體開發等。
公司成立於2009年,沈月雷、倪健共同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二人系夫妻關係。截至招股書籤署日,沈月雷、倪健合計直接或間接控制公司27.0291%表決權。
從公司港股上市後迅即遞表A股,百奧賽圖對資金的渴求可見一斑。招股書顯示,公司資產負債率偏高。2022-2024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爲58.90%、67.73%和65.28%,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17.33%、24.26%和30.53%。與其餘五家同行上市公司相比,百奧塞圖的資產負債率水平也遙遙領先。
(資產負債率對比,圖源:百奧賽圖招股書)
流動比率則遠不及同行。2022-2024年,百奧賽圖流動比率分別爲1.52、1.25、1.53,低於行業平均的5.06、4.02、3.69。
(流動比率對比,圖源:百奧賽圖招股書)
此次衝刺上交所,百奧賽圖擬公開發行不超過9984.96萬股人民幣普通股,擬募集資金11.85億元,將全部用於公司主營業務相關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需要注意的是,百奧賽圖實控人沈月雷、倪健夫婦同樣缺錢。據招股書披露,2023年以來,沈月雷、倪健分別陸續從上海銀行、中關村銀行獲得借款累計4393.13萬元。此外,百奧賽圖還將招銀控股提供的剩餘約6800萬元欠款延期至2027年12月31日。
值得一提的是,二人的借款可謂“預製”質押,典型的如2023年7月,沈月雷與上海銀行簽署《借款合同》,上海銀行爲沈月雷提供借款2000萬元,雙方約定,百奧賽圖完成本次發行上市後25個工作日內,沈月雷將持有的公司A股股份質押給上海銀行,質押股份價值不低於質押當日沈月雷應還貸款本息合計金額的2倍。
此後的借款還約定,若該次A股IPO未能成功,沈月雷/倪健則需將其持有的H股相應的股票質押給銀行。
(來源:百奧賽圖招股書)
招股書中解釋,二人借款理由爲“爲了完成歷史上對員工持股平臺的實繳出資及履行納稅義務”。
02
賣實驗鼠年入近4億元
業績來看,2020年以來,百奧賽圖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到2024年才實現扭虧爲盈。招股書顯示,2020-2024年、2025H1,百奧賽圖營收分別爲2.54億元、3.55億元、5.34億元、7.17億元、9.80億元和6.21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28億元、-5.46億元、-6.02億元、-3.83億元、3353.69萬元和4799.91萬元。
(百奧賽圖業績變動情況)
對於此前的虧損,百奧賽圖在招股書中坦言:“主要原因系抗體開發和新藥開發兩項業務上有較大規模的研發投入,而這兩項業務尚處於初期階段,未產生規模化收入。”
由於此前的連續虧損,截至2024年末,百奧賽圖累計未彌補虧損達到17.54億元。
具體到業務上,2022-2024年,百奧賽圖臨牀前藥理藥效評價業務營收分別爲1.76億元、1.93億元以及2.01億元,佔比分別爲33.01%、27.00%、20.51%;模式動物銷售業務營收分別爲1.69億元、2.73億元、3.89億元,佔比分別爲31.75%、38.08%、39.71%;抗體開發業務營收分別爲1.27億元、1.76億元、3.18億元,佔比分別爲23.79%、24.55%、32.43%;基因編輯業務營收分別爲6107.53萬元、7432.52萬元、7208.33萬元,佔比分別爲11.45%、10.37%、7.35%。
(主營業務收入情況,圖源:百奧賽圖招股書)
其中,模式動物銷售2024年的收入較2022年增長了130.18%,貢獻了近4億元的收入,佔比也隨之提升至39.71%。
而臨牀前藥理藥效評價業務收入雖也有增長,但佔比連年下滑,尤其是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分別爲72.46%、63.54%、58.42%,三年累計下降超14個百分點,百奧賽圖將其歸因於“市場激烈競爭影響”。
且這一業務毛利率的持續下滑,也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公司整體毛利率的波動,2022-2024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爲73.40%、70.60%、77.68%。
(毛利率情況,圖源:百奧賽圖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百奧賽圖擁有9家控股子公司,分別是江蘇百奧、祐和醫藥、大興百奧、上海百奧、楓葉寵物、海門合創、Boston Corp、Biocytogen Europe、Eucure Corp,2024年,其9家控股子公司中,僅Boston Corp和Biocytogen Europe兩家盈利,分別盈利484.54萬元和21.91萬元,其餘7家均處於虧損狀態。
(子公司經營情況,圖源:銀莕財經)
此外,在百奧賽圖的前五大客戶中,作爲關聯方的思道醫藥和多瑪醫藥,均出現在前五大客戶行列之中。其中,思道醫藥爲2022年的第一大客戶,爲百奧賽圖貢獻了13.11%的收入,多瑪醫藥作爲2023年、2024年的第二大客戶,分別貢獻了5.58%、6.22%的收入。
(前五大客戶,圖源:百奧賽圖招股書)
除兩家關聯方客戶之外,百奧賽圖與2022年的第四大客戶,ReNAgade Therapeutics Management,Inc的合作也讓市場側目。這家2021年才成立公司,同年就成爲百奧賽圖客戶,2022年更是一躍成爲第四大客戶,爲百奧賽圖貢獻了超千萬收入。
03
研發投入銳減
百奧賽圖雖強調“一直以創新爲公司之本”“公司重視人才引進及發展”“研發投入水平相對較高”,但從披露的研發情況來看,無論是人員還是費用的投入,均呈現出明顯的縮減態勢。
從員工情況來看,2022-2024年,百奧賽圖員工總數分別爲1334人、1047人、1095人。其中,研發人數分別爲627人、363人、337人,佔比分別爲47.00%、34.67%、30.78%。研發人員不論是數量還是佔比均大幅下降,尤其2023年,研發人員數量同比驟降42.11%,2024年較2022年更是同比下滑46.25%。
(研發人員數量及佔比情況,圖源:百奧賽圖招股書)
百奧賽圖對此解釋稱:“主要原因爲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大規模研發階段已經結束,內部研發項目大幅下降,發行人爲提高人效相應進行人員優化。”
“優化”研發人員的同時,爲“拓展業務規模”,百奧賽圖不斷增聘專業化銷售團隊。2022-2024年,公司的銷售人員不斷增加,分別爲64人、86人、103人,2024年較2022年同比激增60.94%;佔比也逐年提升,分別爲4.80%、8.21%、9.41%。
從費用投入來看,百奧賽圖的研發投入持續走低。2022-2024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爲6.99億元、4.74億元以及3.24億元,研發費用率則分別爲130.96%、66.17%以及33.04%。
(公司費用構成,圖源:百奧賽圖招股書)
百奧賽圖對此解釋稱:“2024年度,隨着公司大規模的研發投入階段的結束,研發費用金額顯著降低。”
但另一方面,銷售費用卻在上漲。2022-2024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爲5024.76萬元、6282.84萬元、9299.21萬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爲9.41%、8.76%、9.48%。
管理費用雖逐年下降,但管理費用率始終位於可比公司前列。2022-2024年,管理費用分別爲2.55億元、2.66億元、1.87億元,管理費用率爲47.84%、37.08%、19.04%,高於可比公司中位值的19.01%、18.52%、17.38%。
值得一提的是,管理費用中,中介服務費較高,分別爲7732.09萬元、6228.25萬元、5242.89萬元,佔當期管理費用的比例分別爲30.27%、23.43%、28.08%。百奧賽圖對此解釋稱:“主要係爲申請或維護知識產權形成的知識產權律師服務費”;以及“公司完成H股上市並申請A股上市,形成了較多中介機構服務費等費用。”
不過,即使爲此花費了這麼大手筆的費用,公司還是因侵權遭到了起訴。
2024年9月4日,原告和鉑抗體公司向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起訴發行人,認爲百奧賽圖的RenNano平臺及該平臺獲得的抗體產品侵犯了其享有獨佔許可的專利號爲ZL201210057668.0的發明專利的專利權,請求法院判決發行人停止侵權行爲、銷燬庫存侵權產品及用於製造侵權產品的平臺、設備,並要求判令發行人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100萬元、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然而,該案直到約一年後,也就是2025年8月28日才首次開庭,且此次庭審未涉及實體環節,後續開庭時間未定。
更有趣的是,涉案專利已於2025年7月22日屆滿。對此,百奧賽圖表示:“本案可能涉及的賠償金額較小,發行人具備相應支付能力,本案件預計不會對發行人生產經營或本次發行上市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同時,公司核心技術CRISPR/EGE自2015年遞交國內專利申請以來,至今十年仍未獲批,百奧賽圖在二輪問詢函回覆中解釋爲國家專利局複審審覈案件數量較多、審覈週期較長。
值得一提的是,百奧賽圖還有一個創新藥開發分部,主要研發創新藥,專注腫瘤學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但報告期內,該分部尚未有產品研發成功並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