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類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已成為21 世紀全球最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生活方式改變以及診斷率提升,全球代謝性疾病患者基數持續擴大,驅動代謝類藥物市場進入高速增長通道。預計到2030年,全球代謝類藥物市場規模將突破 2000 億美元,其中 GLP-1 受體激動劑、SGLT-2 抑制劑、多靶點激動劑等創新療法將成為核心增長引擎。
在全球市場中,諾和諾德、禮來、阿斯利康等跨國巨頭憑藉領先的創新藥管線與強大的商業化能力,持續佔據主導地位。尤其是 GLP-1 類藥物,憑藉其在降糖、減重、心腎獲益等方面的多重優勢,正重塑代謝疾病治療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球 GLP-1 市場規模達到 352 億美元,預計全年超過700億美元,增幅預計超過 40%。其中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和替爾泊肽(Tirzepatide)等重磅產品表現尤為亮眼。
與此同時,中國代謝類藥物市場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羣體,糖尿病患者人數超過1.4億,肥胖人羣規模突破2億,龐大且未被充分滿足的臨牀需求為市場提供了堅實基礎。
政策環境方面,國家醫保動態調整、創新藥審評審批加速、「雙通道」管理等政策,正持續優化市場準入環境,推動創新藥快速放量。同時,集中帶量採購對傳統成熟品種進行價格出清,倒逼企業向創新轉型。本土企業如恆瑞醫藥、華東醫藥、信達生物等,正通過自主研發、License-in合作等方式加速佈局 GLP-1、SGLT-2 等高潛力賽道,逐步打破外資壟斷格局。
報告將深入探討GLP-1、SGLT-2、多靶點激動劑等前沿技術的競爭格局與未來趨勢:拆解「集採」與「醫保」政策下的中國市場生存法則:分析諾和諾德、禮來、恆瑞醫藥、華東醫藥等中外領軍企業的戰略佈局與核心競爭力:洞察肥胖、NASH 等細分賽道的投資機會與風險:並最終對未來五年行業的技術演進、市場格局和投資邏輯做出前瞻性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