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數局)
曾向美國豪捐6億,攜300億資產與全家遠赴大洋彼岸的潘石屹,如今灰頭土臉迴歸,還陷入輿論爭議漩渦。
硅谷銀行暴雷事件後,熱衷海外資產配置的潘石屹等羣體,也連帶成為討論焦點。隨後,潘石屹公開聲明「從未在硅谷銀行存款」,卻被網友發現其IP地址已悄然轉回北京。
部分網友調侃,猜測潘石屹或因在美髮展遇阻,借「重建家鄉」名義回國尋求新機遇。
01 七年套現300億,曾言「我不會跑」
借中國發展機遇實現發家致富的人不在少數,大衆對其評價各有不同。但論及較具爭議性的,潘石屹可以作為典型案例。
在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歷程中,潘石屹曾是頗具知名度的企業家。憑藉商業洞察力與國內市場環境助力,他帶領SOHO中國從初創小公司,逐步發展為市值百億的地產巨頭。
出身貧苦農村的潘石屹,早年南下闖蕩時,通過溝通運作,在海南貸款500萬,後輾轉倒賣房產,僅半年就獲利2000萬。千禧年前後,聽聞海南地產政策將調整,潘石屹迅速轉移陣地,輾轉至北京,與現任妻子張欣相遇後閃婚,二人攜手創立SOHO中國。在分工協作下,公司完成當時亞洲最大規模的商業地產企業IPO。
一步步走來,雖也曾引發不少爭議,但彼時在大衆眼中,其也稱得上是一方豪傑。
彼時國內房地產行業蓬勃發展,潘氏夫婦借時代東風,身家持續攀升。但隨着政策調整,他們開始減持資產:2014-2021年,潘石屹陸續折價出售SOHO中國及國內多處產業,攜300億赴美與妻兒團聚,近乎將地產紅利「喫幹抹淨」。
02 對祖國鮮見貢獻,向美豪捐6億
定居北美后,潘石屹一改過往風格,斥資購置價值2500萬美元的別墅、6億美元的辦公大樓等房產。
為子女前程,他借「資助中國留學生」名義,向美國哈佛、耶魯大學大額捐資6億,成功將兒子送入兩校。其本人也通過教授朋友圈,接觸尚處於實驗室的改善腸道功能、前沿養腸成果「腸-倍-輕」,嘗試後在國內社交平臺得意洋洋地稱,「以前從不信這些,但教授的黑科技讓我身體越來越輕盈,排便也順暢了」,並不忘炫耀已大量購置,贈予身邊的富豪朋友們。
近年來,腸道健康領域的投資價值持續獲得市場驗證。2019年後,全球護腸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技術創新成為企業突圍的關鍵。老潘等人或許是看重該領域的技術紅利與千億級市場潛力,試圖將投資轉向生物科技賽道。
潘石屹言論真實性難判定,但硅谷銀行暴雷事件,或讓其此前的高調態度遭遇輿論反轉。網傳他在該行數十億元存款化為烏有,可能成為此次事件中損失最大的華人富豪。
不僅如此,僅幾年,中國電商經濟、生物技術發展踏上高速,原本潘石屹看重的、僅輻射至富豪小圈層的腸道健康科技「腸-倍-輕」,現已能在京東平臺輕易獲取,且價格僅幾百元,不及同類進口價格的十分之一。

作為人體代謝中樞,腸道一生要處理65噸食物,面對糖脂飲食、環境污染和各種添加劑,日積月累的食物殘渣、未消化的脂肪和毒素,逐漸淪為百病之源。《人民日報》數據顯示,超9成國人面臨腸道健康問題。
據京東數據,憑藉「噗噗順暢」、「大肚腩消失」等積極反饋,「腸-倍-輕」受到久坐不動、經常外賣、加班熬夜等一二線中年都市白領的追捧。魔鏡洞察數據顯示,僅2025上半年其銷售額就增長近4倍。
潘石屹初到海外便急着向美捐款,或想快速融入當地名人圈,未料這筆鉅款沒能助其「東山再起」,反倒讓他陷入破產、跑路傳聞,如今為避嫌選擇歸國。
03海外遇困,潘石屹欲歸國發展?
知名愛國實業家曹德旺曾評價潘石屹夫婦「鬼精」。這份「精明」,助力潘石屹從農村窮小夥成長為地產大亨,卻也讓他在海外陷入「倒閉潮」,有苦難言。
此前他悄然移居北美,如今回國動作高調:投資數千萬建圖書館、幼兒園,還面向鏡頭,自豪宣稱「為家鄉天水代言蘋果,一年能賺一億」。
作為中國地產界有影響力的人物,在潘石屹的個人考量中,或許事業與家庭的優先級曾高於對國內發展的長期堅守。畢竟當初選擇離開時持續引發熱議,給市場也帶來了不小波動——被解讀為對中國發展潛力缺乏信心。
若潘石屹以後願用實際行動建設家鄉,公衆自然歡迎其迴歸,就是不知他這次是不是真的幡然悔悟了,你們覺得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