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9月24日政策重磅出臺之後,A股市場已經走出兩輪強勢上攻。第一輪是9月24日政策出臺之日起就大幅上漲,短短几個交易日大盤上漲近1000點,呈現出普漲的格局。隨後在10月8日創出3.4萬億以上的日成交額後,市場出現了調整。調整完再次啓動是在今年一季度,人形機器人板塊一枝獨秀,帶來科技股行情正式登場,科技牛成為這輪牛市最主要的特徵。一季度炒人形機器人,二季度創新藥,三季度科技牛的行情進一步擴散,算力、算法、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板塊輪番上漲。很多科技股實現了翻倍漲幅,賺錢效應非常明顯。科技股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有望寫入「十五五」規劃內容,投資者對科技創新股票的前景預期積極樂觀,這也帶動了人工智能相關股票上漲。從政策支持和科技進步兩個方面,共同支撐了科技股的持續上漲。當前我們正處於第四次科技革命之中,這一輪科技革命最重要的特徵就是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就像互聯網科技革命一樣。「互聯網+傳統行業」產生了一批偉大的公司,特別是一些科技互聯網巨頭利用互聯網在消費市場中成長為大企業。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工智能+傳統行業」也有望賦能更多偉大的公司。「人工智能+消費」是未來重要方向,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消費」最好的落地場景。因此我判斷,這輪人工智能科技牛有望貫穿整個牛市。這輪牛市預計不是短期牛市,而是有望持續較長時間的慢牛、長牛。從6月底到現在開啓的上漲行情,是這輪牛市行情的第二波,後面或還會有第三波、第四波的行情。
這輪科技牛啓動的關鍵在於經濟轉型的大背景。很多傳統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經營低迷,尤其是房地產相關產業鏈,受到房地產銷售下降的影響,開發投資連續下滑,上游產業需求下降。傳統行業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低,甚至部分公司出現負增長。而新興產業特別是科技創新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吸引大量資本流入。用古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來形容十分貼切。很多產能過剩行業經營困難,而新興產業欣欣向榮。投資是看未來而不是過去,所以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新興產業資本定價更高。當然,從漲幅和市盈率來看,科技股今年的估值存在局部過熱,但從增量資金來看,未來仍有較大空間。科技股估值不能只用傳統市盈率方法衡量,而要看能否實現技術突破。如果實現突破,未來商業應用會釋放業績,消化高估值。僅用市盈率等傳統指標可能錯過科技股牛市。例如人形機器人板塊,目前主要相關企業原本做汽車零部件,現轉型做機器人零部件,而目前的業績主要來自汽車零部件,還未釋放機器人零部件業績。這些企業大多還在初步階段,僅剛進入特斯拉等機器人公司供貨體系,尚無大批量訂單,因此投資要看未來是否能釋放業績。今年機器人炒的是概念,只要宣稱做人形機器人的公司就大漲,明年則要看是否進入大廠配套體系並拿到大量訂單,能拿到訂單的公司或將繼續上漲,拿不到的可能下跌,後年則要看能否兌現業績,成為行業龍頭的企業有望成為長期牛股,否則就可能會回落。因此科技股投資重點是看企業核心競爭力,看技術突破和能否最終釋放業績。一些行業已產生一定業績支撐,如算力基建,但業績尚未完全釋放,市盈率仍高,有的達到八、九十倍。但投資者更看重未來業績增長來消化估值。
從公募基金配置TMT板塊的比例看,尚未到歷史峯值,可能還有上升空間。同時,居民儲蓄大轉移正在進行,存款利率下降,居民儲蓄需要出口。過去主要流向樓市,現在樓市投資機會明顯減少,大量儲蓄或將通過買基金或開戶入市。7月份單月股票開戶數200萬戶,8月份上升到280萬戶,新基金髮行逐步回暖,出現「日光基」,即一日售罄的權益基金。這說明居民儲蓄通過基金入市的過程已經開始,將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增量資金,推動行情深化。創新板塊增長潛力大,必然吸引更多資金入場,為科技牛帶來更大動力。科技股講的是未來,而不是現有或過去業績。市盈率、市淨率等傳統指標適用於成熟行業估值對比,而科技創新板塊看的是未來。特斯拉上市時長期虧損,甚至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但股價依然上漲幾十倍。投資科技股關鍵是看未來能否突破技術、佔領市場,獲得業績增長,因此投資科技股的思路和傳統行業完全不同。
科技股行情愈演愈烈,目前市值佔A股1/4以上,科技市值超過銀行等傳統行業,芯片龍頭股價一度超過消費龍頭,高端製造龍頭總市值一度超過消費龍頭。這說明投資者給予科技創新企業更高預期,也體現了經濟轉型的成果和趨勢。此前A股市值最大多是銀行、石化、白酒等傳統行業,科技股市值普遍不高,大科技巨頭多在美股、港股上市。A股缺乏大市值科技公司,如今出現了有能力挑戰傳統龍頭的科技企業,市值佔比越來越大,反映資本市場對經濟轉型的預期。當然,能否站穩最終要看業績能否落地,高預期能否實現,如果實現將改變歷史,如果不能可能重蹈覆轍,股價大跌。我們拭目以待,也期望科技龍頭企業不負衆望,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今年科技股行情屬於「雞犬升天」,無論有業績還是炒概念的都表現不錯。前期概念股漲幅更大,有業績支撐的大盤科技股漲幅相對落後。但近期走勢顯示風格轉向,有業績支撐的大盤科技股開始領升,而無業績支撐的題材股出現調整。建議投資者及時轉變思路,迴歸價值投資,先選擇經濟轉型受益的好行業,再選擇龍頭股。龍頭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勝出概率更大。科技行業呈現「贏者通喫」,有業績支撐的企業可能脫穎而出,無業績的則可能會回落。投資者也可以通過配置科技類基金分散風險,由專業基金經理選股,提高勝算。
(作者系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